妇产科病房安全管理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15 03:49:05

妇产科病房安全管理实践研究

[摘要]病毒肺炎(以下简称“肺炎”)疫情期间,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全方位保护医护和患者安全,可有效避免肺炎感染的发生。依赖于完善的制度、有力的监督、有效的防护及各方人员的积极配合,该院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妇产科患者及家属、所有新生儿均未出现感染。

[关键词]病毒肺炎;安全管理;妇产科

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等特点。研究显示,病毒可以人传人,主要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1]。患者在说话、喷嚏、咳嗽时会排出分泌物和飞沫,病毒会附着在飞沫上传染给周围的人。因此,病房内切断感染途径,保护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是降低感染控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肺炎”)的关键。妇科患者具有人员复杂、急腹症多等特点,孕产妇又是病毒性疾病的易感人群之一,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必然会引发个体继而产生相应的群体心理应激反应。消极的情绪和行为会导致心理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及自杀[2]。本科在疫情期间,制定了相关程序及对策,从全方位保护医护及患者安全。

1妇产科患者特点

本院妇科就诊患者多为外地患者,接触史复杂。来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途中有被病毒传染的危险。而且,本科住院患者50%以上化疗患者,其抵抗力差,易被传染。产科就诊人群主要是即将分娩或有特殊情况的孕妇,需要立即进行专科处理,这给肺炎的常规检测带来困难。目前,全社会对下一代都非常重视,往往1名孕妇到医院就治,2个家庭陪同,人员较多,给接诊者询问接触史带来困难,增加了工作量。

2妇产科安全管理特点

(1)人员安全:疫情初期,正值新春佳节,大部分医务人员外出探亲访友,其中部分工作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又参加各种家庭聚会,给传染造成很大的机会。而且,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的病毒传染力[1],医护人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环境安全:医院环境包括病房、医疗工作区、生活区、运送患者车辆及外环境。该环境每天进出人员多,接触机会大,病毒传播概率高。(3)物资安全:特殊时期,口罩、帽子、酒精物资紧张,而这些消耗品、必需品是保证临床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保证每一物品用到实处。

3肺炎期间安全管理措施

3.1对人员的管理。(1)工作人员方面:为了做好应急准备,同时减少感染机会,本院通知全体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返回,在家待命。钟南山团队指出,在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入院时43.8%的患者有发热,住院期间88.7%的患者有发热)和咳嗽(67.8%),潜伏期中位数为4d,最长可达24d[3]。因此,本院要求有特殊情况(途经湖北、接触高危人群)的人员及时上报并自行在家隔离14d。科室建立工作人员体温登记制度,监测并记录体温,每天2次,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人员。科室每天向医院上报医护人员返岗、隔离及身体情况。加强个人防护操作的练习及考核。做好防护是隔离病毒的必要措施,通过分时段观看视频、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佩戴医用口罩、正确洗手、穿脱防护服、护目镜等各项操作,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个人学分册,纳入绩效考核范围。(2)对患者及陪护的管理:门诊收住入院的手术患者,先入住医院设立的手术准备病区,核酸检测2次阴性再转入各科病房。急诊发热就诊患者,按制定完善的转运、收治流程(图1)处理,并签订肺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确患者及家属的接触史、旅游史,强调隐瞒病情的法律责任。对所有患者均实行单间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对在本院建卡未住院的孕妇,建立微信联系,专人负责,每天询问体温及身体情况,并嘱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在家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有任何情况及时联系在院医生。通过微信宣传孕产妇和儿童肺炎防控知识。为减少人员的流动性,每位患者只允许1名固定陪护人员,避免交叉感染。陪护人员登记身份相关信息,建立体温监测记录,每天2次。为在院患者及家属培训正确佩戴口罩、“七步洗手法”等具体操作。要求患者及家属在院期间均需佩戴口罩,尤其外出检查等活动时,并要求其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把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融入至护理管理中[4],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强化护理满意度。(3)对新生儿的管理:新生儿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皮肤、胃肠道感染。加强母婴同室的有效管理,对降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接触新生儿前后务必做好手卫生及鼻腔卫生,可有效降低带菌率[6]。母乳喂养前,做好母亲的乳腺及手卫生。每位新生儿间隔时间沐浴、接种等。根据室温,指导新生儿的衣物添加,避免因过度保暖引起体温过高。对疑似肺炎新生儿,参照《围产新生儿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7]进行处理。3.2对病区环境的管理。(1)依托医院三级感染管理网,各部门之间加强配合保障感染控制的顺利实施[8-9]。制定责任架构图,责任到人。各班责任护士对病房区域、治疗区域、办公区域分片区消毒管理,避免消毒盲区。同时确保能够追究到人,保证消毒的质量。设立门禁管理方法,劝阻随意外出闲逛、抽烟人员,对入科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以防一旦出现疑似肺炎病例,能够及时追踪到接触人员。电梯按键、开关等公共接触较多地方,设立免接触设备,以防病毒接触眼膜等地方造成感染。完善隔离分娩间,制定并更新流程(分娩室肺炎观察流程、肺炎疑似患者接诊流程;分娩室肺炎疑似患者及观察患者标本送检流程等)。护士做好环境介绍,及时将疫情期间医院和病房的新环境及新规定介绍给患者及家属,提高执行依从性。(2)合理、正确使用消毒方法。病毒对热敏感,56℃30min、75%乙醇、含氯消毒剂、乙醚、过氧乙酸、氯仿和紫外线等均可有效杀灭该病毒[10]。建立紫外线等使用登记记录,患者出院后病房终末处理前均需紫外线消毒。办公区域中公共用品,尤其电话、鼠标、键盘等使用频率较高物品,使用75%乙醇擦拭,每天3次。病区入口处放置鞋底消毒设备,配置0.2%含氯消毒剂,根据人流量每2~4h更换1次。每张病床配备免洗手消毒液,病区走廊的每个病房门口配备1瓶免洗手消毒液,每周检查消毒液的失效期,到期及时更换,并登记。3.3对物资的管理专人管理消毒隔离物资,采取实名制使用领取记录,为补充物资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避免公物私用。根据病房收住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值班、备班。这样既可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资的浪费,又可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4确保身体安全的同时,关注全员的心理安全

肺炎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面对疫情,工作任务出现调整时,都可能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心理、行为反应。70%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受影响,很多医护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如见到水龙头就去洗手[11]。一般公众通过媒体和相互间的传播,较易产生恐慌、盲目消毒、甚至易怒、有攻击行为或有报复想法等心理障碍[12]。积极正确引导能促使个体或群体有效地采取相应的应激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维持社会稳定。本科依托医院平台,利用心理学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量表对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评分。及时安排专业人员对评分异常者进行疏导,效果显著。推荐医护人员通过网络学习《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13],对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状况进行自我调节。

5小结

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本院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妇产科患者及家属、所有新生儿均未出现感染,这有赖于完善的制度、有力的监督、有效的防护及各方人员的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期间,也凸显出部分问题:实行单人固定陪护,对陪护者体力、照护要求较高。陪护者作为健康人,活动范围、饮食等方面长时间受到限制,会出现抵触心理,可考虑疫情稳定后,定期更换陪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在病区活动时,戴口罩执行率有待提高。目前,病房逐步恢复收治患者,就诊患者量增加,如何进一步做好科学、规范化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严防聚集性疫情事件发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李婷婷 黄媛媛 王丽 季爱华 单位:东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