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村经济研究

时间:2022-04-20 02:45:08

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村经济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1996-2016年辽宁省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研究辽宁省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一般经济意义上看这种信贷配给是缺乏效率的,辽宁省农业信贷配给所产生的资金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变得越来越突出,为解释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业信贷配给;农村经济发展;VAR模型

一、引言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实现农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三农”工作的目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本形成不足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在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农业贷款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如何解决信贷资金的支农问题,加速农村资本的投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农村的信贷资金是农村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直接影响各农村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机会和利益分配,在众多的经济主体中,农村金融机构的地位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向直接影响着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农业信贷资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农村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转换农村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未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坚持推动质量、效率、动力等三大变革,要沿着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路径不断前行,提高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理解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既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更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增长与农业信贷配给的协同作用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但是由于农村自然经济环境、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本文以辽宁省的农村信贷配给为基础,研究辽宁省数据支持下的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AdamSmith(1776)在他著名的著作《国富论》中对信贷配给现象进行了论述。虽然没直接使用“信贷配给”词语,但说明了信贷配给的实质,当信贷配给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率受到作用时,信贷就会发生配置的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信贷配给问题开始进行真正的理论研究。现代最早研究始于Roosa等人,理论研究的内容与市场不完全竞争、利率管制等制度因素及银行的资产结构偏好相关。Roosa(1951)正式提出“信贷可获性学说(creditavailabilitydoctrine)”,可以说这是信贷配给理论的起源,后经Scott(1957)和Lindberk(1962)及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学者对信贷可获得性学说开展深入研究得以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以Hodgman(1960)、Jaffee和Modigliani(1969)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开始探索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成因,从银行对贷款风险的判断和态度以及银企关系来探讨商业银行信贷配给问题,逐步为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理论确立了微观基础。信贷配给理论的最新进展是HellmanandStiglitz(2009)第一次将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纳入同一框架进行分析,以探讨商业银行信贷配给与证券市场上的权益配给是否可以共存的问题。国内学者裴辉儒(2010)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农业信贷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得出农业经济规模的差异导致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差异化。王周伟和伏开宝(2015)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农业信贷余额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的相关关系,得出区域顺周期效应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和农业信贷波动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效应。综上,农业信贷配给理论加深了人们对农村信贷市场资金供求失衡的认识,拓展了有关农村信贷市场资金供求关系问题研究的视野,启发了人们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思路,从而也为系统深入研究农业信贷配给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证计量模型

(一)变量设计。本文收集了1996年-2016年辽宁省相关指标数据,研究农村信贷配给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变量说明如下:对于农村信贷配给指标,采用的是CC=A/B,其中A为辽宁省农业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的比重,B为辽宁省GDP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信贷配给是个反向指标,表示农业信贷资金与农村经济的匹配程度,CC值越大说明农业信贷资金越充足,农村信贷配给程度越缓和。反之,CC值越小说明农业信贷资金不足,农村信贷配给越严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指标本文采用人均农业GDP表示,并对该指标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取对数后记为lngdp。此外,本文还考虑地方政府农业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来反映地方政府行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变量符号记为gov。本文也纳入了通货膨胀率来反映价格波动或者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变量符号记为cpi。为了避免量纲差异过大,本文对cpi也进行了取自然对数处理,取对数后记为lncpi。对于通货膨胀率和人均农业GDP,本文调整为以1995年为基期的同比增长。(二)数据来源及模型建立。数据来源为《辽宁省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辽宁省金融运行报告和人民银行的官方网站。程序的运行基于Eviews7.2软件。本文通过建立农业信贷配给、农村经济发展、财政支出水平和通货膨胀之间的VAR模型,然后结合回归结果、脉冲效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三)平稳性检验及滞后期的确定。由于虚假回归问题的存在,在对模型进行拟合时必须检验变量的平稳性。首先,对农村信贷配给CC、农村经济发展lnpgdp、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水平gov和通货膨胀cpi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的是LLC检验。结果显示相关变量是平稳的,可以建立平稳的VAR模型。最优滞后期检验,根据AIC判断准则表明,建立滞后两期的VAR模型最优。(四)模型估计结果。本文建立农村经济发展lnpgdp、农业信贷配给CC、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水平gov和通货膨胀lncpi四个变量的VAR模型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变量对冲击的反应函数。VAR模型结果①显示,滞后一期和二期的农业信贷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具有负向影响。这与辽宁省经济环境背景有关,农业信贷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涉农制度和环境的支持,农村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业项目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都有可能导致或扩大信贷配给。首先农业信贷市场是在一定的涉农制度环境中运行的,随着转型发展的进程,辽宁省的经济环境与制度没有实现一体化的趋势,经济金融结构具有明显的“被分割的经济(fragmentedeconomy)”②的特征,以完善的农村制度环境为背景的农业信贷配给模型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出现的信贷配给现象。而且金融市场体系不发达,农村融资主要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渠道匮乏。在这样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的经济环境中,农产品价格和农业资本收益都被扭曲,存在比较严重农村信贷配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信贷配给现象也说明了农村信贷配给导致的资金要素市场的扭曲,农业信贷配给的一个直接后果必然会导致农村资源配置的不当和效率降低。因此,要改善农业信贷配给的现象就要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培育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并与其他改革统筹协调、协同推进。为此,要加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项措施形成统筹发展的合力,充分发挥农业信贷资金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五)脉冲效应分析。模型估计结果仅能反映变量之间短期局部的动态关系,但解释能力有限。下面本文进一步研究内生变量收到一个正交冲击后的响应,采用500次的蒙特卡洛模拟绘制出滞后10期的脉冲响应图。根据脉冲图显示的结果,农业信贷供给产生一个正向冲击,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响应,对地方政府农业财政供给产生负向响应,但是影响幅度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幅度小,对通货膨胀前期产生正向响应,后期产生负向响应。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程度逐步改善,但是由于农业信贷市场机制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单纯的依靠农业市场机制不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仍需要地方政府对关于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等干预,营造良好安全的社会秩序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有效地利用地方政府的财政职能影响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尤其由于农业的弱质性,无法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农业信贷资金的供求时,必须依靠地方政府调节农业资金的分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此外,辽宁省的金融环境比较简单,农业直接融资渠道匮乏,主要通过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导致农业信贷配给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典型特征。因此,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可小觑。随着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转变农业信贷配给的现象对构建协调发展的信贷支农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六)方差分解。为了对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变量的预测误差进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了第1期至第10期的方差分解情况,通过观察结果发现农村信贷配给对经济增长的方差贡献在第10期为10.32%,对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和通货膨胀的方差贡献相对较小。农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支持,作为农村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农业信贷资金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时,就会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信贷资金的逐利性和农业经济的弱质性、低收益等特点,信贷资金较多的流入到非农业等其他的部门,使得农业信贷资金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产生了农业信贷配给。因此,农业信贷配给就是信贷资金在农业和非农部门之间的资金配置问题,其影响了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贷资金发挥的杠杆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村信贷资金的投向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对于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刚刚起步的农业项目来说,通过信贷资金的投放可以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由于农村信贷配给的发生,新生的农业项目也可能缺乏发展资金而扼杀在摇篮里。可能金融机构对农业融资项目的风险程度了解的不全面,并不能无成本地观察到该项目的收益,即存在有成本的状态证实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农业信贷市场的显著特征。由于利率在信息不对称下具有的甄别和激励作用,它的变化就会通过农业融资项目风险或预期监督成本的变化影响到金融机构贷款资产的质量。可以说,正是金融机构农业贷款资产的质量对利率的依从性导致了农业信贷配给的产生。所以,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村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又为农村信贷配给形成了隐性条件,因此合理的使用农业信贷资金,控制农村信贷配给的程度是当前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村的信贷配给越来越受到关注,不断的降低农业信贷配给的程度,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才能得以提高,才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农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农业信贷配给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农业信贷资金的分配结构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规模增加,农业部门的产出也会相应的增加,但是由于农业信贷配给使得部分农业生产部门不能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农业信贷配给越严重的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的抑制程度越大,农村的经济发展越滞后。反之,农业信贷配给相对缓和的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好。总之,农业信贷资金供给更应该满足现代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优化农业信贷资金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优质农业信贷资金增量供给水平,实现农村信贷市场动态平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农村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如下:一是要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建立起健康且稳健机制,加强利润的激励和约束力,促进金融体系向注重内涵式的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对农村信贷市场提供信贷资金的动力和能力。二是采用农业税收优惠和地方政府农业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促进金融机构对农村增加信贷资金供给,保持和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活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和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三是建立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或者通过农业保险来分担和转移金融机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提供农村信贷资金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农村机制和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农业实体经济质效。研究表明从一般经济意义上看农业信贷配给是缺乏效率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质量。辽宁省农业信贷配给所产生的农业资金的低效率配置变得越来越突出,为解释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奠定良好的基础。简单的说,农村经济发展强调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但这离不开农业信贷资金有效配给。农业信贷配给状况的改善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各项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福利分配。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以便出台相关的农村经济金融政策,使农业信贷资金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艳华.信贷配给与农业经济区域差异——基于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统计应用研究,2015(6):72-78.

[2]田俊丽.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农村金融体系重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6.

[3]陈博.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作用研究——基于动态面板与门限面板模型[J].现代科学管理,2015(8):30-63.

[4]金俐.信贷配给:微观基础与货币政策含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4.

[5]翟文杰.二元经济条件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门限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HAINANFINANCE,2013(10):10-14.

[6]StiglitzJEandWeissA.CreditRationingwithManyBorrower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7.Vol.77:228-231.

[7]PhilippeAdairandFredjFhima.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CreditRationingontheTunisianBankCreditMarket[J].JournalofEconomicsandDevelopmentStudies,2014(2):81-97.

作者:丁丹 单位: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