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优化策略

时间:2022-03-08 03:41:36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习题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地进行习题教学,对习题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置,才能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文章从预习任务设置、重点引导、一题多解训练及物理实验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实验教学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解答初中物理习题的基本思路:首先审题,对题目内容进行仔细阅读,以抓住关键,在明确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掌握好现象与本质间的关联性。其次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明确研究对象。最后选择相应的理论与公式进行解题。

一、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学生在新课教学前进行有效预习,以便在课堂教学时能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提布置一些预习题给学生。例如,在学习沪科版九年级“磁是什么”这节内容时,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安排两道预习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指南针与磁体有什么关系?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示南北方向?提前安排这样的预习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拓展教学内容。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初中物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题时,抓住重点,题量适宜即可。一般宜布置4~6道预习题最好,也可以根据班级学习小组的数量来安排预习题数。例如,在让学生预习八年级“做功了吗”这节课时,可给学生布置什么是功?功的符号、单位是什么?做功的条件是什么?做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另外还应布置一道实验题“设计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来进行做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预习任务要有层次和重点

教师在布置预习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应该布置不同的预习题,使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得到提高。例如,在预习第九章的机械能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安排了这样的预习题:①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能量?是否所有运动的物体都有能量?②原因是什么?结合生活实例来说明理由。对于第一道题,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而对于第二道题,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前面所讲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才能解答,这对提高、拓展优秀学生的能力有所帮助。教师布置预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掌握教学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讲课内容的大部分知识点,通过自主看书预习就能理解掌握。但是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学生的预习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布置的预习题要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有效的引导作用,要能让学生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比如,在预习杠杆原理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布置这样一道预习题:你有什么方法能既方便又省力地拔出图钉?并说明理由。此题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想到利用杠杆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研究杠杆的作用。

三、多进行一题多解训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习题教学更多的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多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铁球重10千克,体积3立方分米,那么请问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然后让学生从体积、质量、密度等角度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激发。

四、重视实验习题的作用

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定律非常有帮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要让学生做好物理实验,教师需要运用实验预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以便在实验时能更好地完成实验学习任务。物理实验包括两种:一种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或常识进行的实验。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可以布置一道预习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折弯一根铁丝,并对现象和原理进行解释。另一种实验是需要在实验室进行。例如,研究燃料热值的实验,受条件限制,对于这类实验的预习题,可以改成让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方法、所需器材等内容,这样不做实验也能对实验能有所了解。再如,还可以将这种实验预习题改成对实验结论或结果的猜想或假设。通过预先假设实验结论,再通过课堂实验去验证结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五、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可以从习题教学入手,通过做题、对答案、交流、讨论、总结、答疑解惑、教学效果检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使习题教学成为一种常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作者:孔永吉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刘化学校

参考文献:

[1]姚金凤.关于初中年级物理习题的解题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5(5):34.

[2]王竹梅,黄光军.浅谈初中物理习题的解题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