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困生思维障碍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23 04:55:00

物理学困生思维障碍研究论文

摘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制约,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趋于成熟,他们生性活动好动,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不少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出现了一种认识问题肤浅,思想松懈,考虑问题不全面,不周密,不能跳出问题的陷井,出现了“多解、漏解、误解、无解”的思维障碍。这种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是:一方面来自教师教学的疏漏,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研究初中物理学困生思维障碍,对于增强初中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理学困生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初中物理学困生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来源不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有所区别。所以,初中物理学困生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种:

1.对物理概念的肤浅认识。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一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没有深入理解,不能脱离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难以把握本质含义,造成对物理难学或无法学懂,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一节时,出示的一道练习题:某导体的两端电压是2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则此导体的电阻是;若此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此时导体的电阻是。解答此题时,许多学生对于公式R=U/I可知U、I情况下求出电阻R的值,但是不能理解成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电流决定的。导体电阻大小是由组成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决定的,“它与导体两端有无电压、导体中有无电流无关”的实质没有理解透彻,因此本题中电压变为4V时,得出R=U/I=20欧的错误答案。这就是学困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而出现了对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公务员之家

2.忽视隐含条件。

物理中的某些定义、公式、规律、概念等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条件,但综合到物理习题中,这些条件或己经给出但不明显,或没有给出却渗透在题意中,称之为隐含条件,解题时由于学生思考问题不够深入,容易忽视这些条件,而导致解题错误。例如汽车在5min内匀速行驶了2000m,若汽车所受的阻力为2000N,则该汽车的功率为多大?这道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是该汽车作匀速运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问题,因为汽车匀速运动,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F=f=2000N,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P=W/t=F.s/t=f.s/t就可以求出该汽车的功率。但是在大部分学困生中,不能理解题目中这一隐含条件,苦苦思索题目,埋怨题目所给的条件不足,无从下手。

3.缺乏分类的物理意识。

分类归纳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由于初中物理的概念繁多,物理规律抽象,学生容易记忆错误,造成解题的思维障碍。例如: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很多学生不能将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和规律进行分类记忆,导致考试时出现混乱,将照相机的成像条件写成放大镜或幻灯机的成像条件,也将幻灯机的成像规律写成照相机的成像规律,将答案写得五花八门。

4.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思维定势就是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由于经常接融同一类问题或同一种直观模型,因而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有时也会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造成消极的作用。当在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类题目上改变了个别条件,学生不去认真分析,马上按习惯的思路求解,造成解题的失败。例如:上体育课时,某同学用500N的推力将40N的铅球推出了8m远,求这位同学在推铅球时对铅球做的功是多少?解这类题目,学生必须掌握做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学生解答上述题目时犯了一个思维定势的毛病,认为是该同学用500N的推力将铅球推出了8m,直接根据W=F.s的公式代入数字得出错误的结果。

5.缺乏生活经验意识。

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例如:要求学生估算一个鸡蛋的质量时,很多学生把一个鸡蛋的质量写成了500g;把举高1m的鸡蛋做的功为100J;要求学生将电工钳这种常见工具说出它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应用等,结果学生将答案写错,说明学生缺乏生活的经验而形成物理思维障碍。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学习思维障碍的应对措施。

1.加强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提高思维的免疫力。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含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3)加强对基本概念的巩固与训练,对学生易出现思维障碍的地方,呈现各种正与误的辩析,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增强免疫力,活化思维。(4)让每个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搜集和整理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多次反复订正,并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切实有效地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

2.加强学困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困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物理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突破思维障碍,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在例习题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该做些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的?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有意按学生常见、多发的歧路适当出错,把学生的错误暴露出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从疑难问题引出思考,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分清错误题型,搞清问题所在,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清除病根。在物理练习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细致观察,挖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培养学生养成每做一题,反思一下“这样解题有没有错”?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问底的习惯。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解错题、漏题的剖析,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有效地突破学困生的思维障碍。

3.创设问题情境,发展物理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让学生逐渐学会从物理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物理应用意识,增强学习兴趣,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