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时间:2022-12-17 04:28:06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进程加快,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教育行业中,互联网技术的融入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课后作业等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安排。本文以初中物理学科为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注重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之中的应用。初中物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拓展学生的物理视野和物理思维。分层教学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物理学科运用分层教学法,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2]。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研究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在分层教学前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能力,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内容包括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物理解题思维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等。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内容,制作各种网络学习资源课件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物理教材和网络课件资源预习。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环节着重听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课堂教学环节的分层。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秉持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数量适中。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利用微课或者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小组成员自主学习,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防止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三)课后作业的分层。课后作业在学习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和巩固环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各项问题,初中物理同样如此。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作业环节中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合理的习题内容,并上传到作业软件之中,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和放学时间下载和学习。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软件进行打分和数据统计,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的具体情况,方便下次课堂的习题侧重讲解。分层教学法下的课后作业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自信心。(四)教学评价分层。教学评价是教学互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了教学评价的意义,采取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即:基础知识、实践实验、进步幅度三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但是相对来说进步幅度比较小;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其动手能力强且进步迅速,这便是他们的优点。为此教师要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一)在课堂导入阶段采用分层教学。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摸索课堂导入的技巧,为学生创设艺术性的开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课堂导入环节同样分成两个难度,分别由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我在课堂的初始阶段为学生准备了两个小实验,并播放课件为学生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自主模拟。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拿着凸透镜观察自己面前的事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面前的事物放大了,也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放大镜现象,这种实验现象比较符合正常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将其交给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实验演示。第二个实验是利用同一个凸透镜,让学生观察远处的事物,会发现凸透镜的成像与现实物体是缩小、倒立的,这种实验现象和正常的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我将其交给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的安排呢?第一个实验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让其更好的融入教学活动之中,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善于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的关联性。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对非常规实验现象深入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在探究活动中采用分层教学。验证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方法便是物理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物理探究过程需要观察、实验以及推理等内容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与教师的示范、讲解等内容有着极大的不同,学生更容易将经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轻松、趣味性的氛围下学习。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课堂导入环节,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已经被激起,通过阅读教材发现,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焦距等因素有关。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照相机、投影仪运用凸透镜的例子,即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均是倒立的,前者成像比实际物体小,后者成像比实际物体大;放大镜的成像是正立且放大的。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我向学生进行提问,凸透镜的成像大小与正倒和物体位置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为此我设计了实验来帮助学生探究。我为学生准备好了明确焦距的凸透镜以及其他的实验器材。我将学生分成了A、B两组。A组学生探究物距大于、等于二倍焦距的实验。B组学生探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的实验。之所以这样分配是因为A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但是实验操作较为简单,学生能够轻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B组实验的数量比A组多一个,且成像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探究完成之后,我将录制的分组实验视频进行整理,归结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学生通过观察与归纳,最终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三)习题训练分层。习题训练分层主要分为课上的习题练习以及课后作业两部分。学优生可以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目,中等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拓展练习题,学困生则是可以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目,加强基本功的巩固,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冲刺,向着更高的联系层次进行尝试,在一步步的努力中缩短学习差距。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章节的习题训练中,我并没有根据自身的主观思想直接为学生布置题目,而是让学生率先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和统计。其中,二成的学生认为自身已经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我为他们准备了中考的模拟题以及中考典型例题,这部分题目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点,因此我为他们准备了学校往年的期中测试题目和期末测试题目,这部分题目难度适中,且知识点较为突出。一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尚未掌握这部分知识点,我为他们安排了课后的练习题,并将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件发给了他们,让其一边复习一边做题,来加强理解和记忆。同时我还安排学优生辅导学困生,建立学习小组,帮助他们梳理此单元的知识点以及整体的知识框架,为其讲解解题思路以及解题的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结互助精神,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结束语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课件、探究实验以及测试等环节进行分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内容。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下的评价反馈功能可以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缩短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促进班级物理成绩的整体提升,进而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姚安峰.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数理化学习,2010(12):30-31.

[2]武艳玲.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5):141.

作者:邓传新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沙滘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