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

时间:2022-03-10 04:48:52

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

摘要:大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文化教育一直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方面却比较薄弱。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这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所以,为了提升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在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从拓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的传播渠道方面着手,提出新媒体时代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达到增加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它是中华民族智慧、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财富。所以,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提高内在的人文素养,更有利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涵义,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大学生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怎么样额?知识水平又如何?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去做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所在大学的部分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利用新媒体如何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问卷调查,旨在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大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大学生这一群体对运用新媒体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相关情况。

一、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调查状况

调查对象为上海理工大学2017级学生(大二),涉及11个学院,共188人,其中男生86人,女生89人,未做任何说明的13人。调查表明,大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方面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够全面。一部分大学生仅仅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四书五经、文学名著等文学作品,对传统工艺、传统食品的认知就属于商品。不过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面就比较广,认同度也较高,但是这通常是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们认为必须具有的爱国情怀,是因为受国家情感、民族情感等因素的影响而做出的盲目认同,并没有从更高的层次真正的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以这样的认同是不理性的,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虽然认为应该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有深厚的情感,但在实际行动的表现上却会更愿意选择对西方文化的喜爱,例如对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很强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大学生中也被普遍使用,所以他们更方便在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上去展示喜爱的西方各种文化。由此可以说明大学生们虽然肯定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但传统文化素养却较低,他们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很难做到主动去学习传统文化。

二、造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较低的原因

在学习上,大批学生为了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同时,还时不时的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加自己在未来择业方面的资本。随着平板、手机等各种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随时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在吃饭、走路,甚至上课时都在玩手机,通过看微信、微博、刷抖音短视频来了解各种信息,使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却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很少有学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灵感来源进行创做在这些APP上进行展示。因此,一些大学生仅仅关注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发展,甚至养成了错误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会造成大学生自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较低。

三、运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路径

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文化的集结地,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所以应该担起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大学生并非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只是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所以,为了在高校更好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就需要在传播方式上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而QQ、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直播APP都是大学生最常用的社交软件,这些具有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等特点的新媒体平台,让每个人不仅是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了传播者。大学生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进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了解更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大学校园里也存在一部分是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社团组织,比如“汉服社”,该社团就主要是通过演绎古代的习俗、礼仪来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也有社团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他们走进山村、走遍古镇去寻找快要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做好记录,使其能够流传下来。上述社团同时也可以利用大学生都普遍喜欢使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这一特质,将展示的古代礼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都做成视频上传到这些社交平台上,然后以发微博、微信转发等形式加大传播,也让同学们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去涵养校园文化。同时以民族节日为契机,开展传统文化纪念活动,打造出文化活动的仪式感。在学校方面,校园图书馆可以购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资源,让同学们更加方便的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寻找到优秀的继承人,使它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另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网站,在网站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内容,同时可以在网站中设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测试题,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内容、做题等方式了解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创建课程的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定期通过这些途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日常的学习中给同学们以熏陶。由此可见,新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了教学的便捷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拉近了师生关系,也增加了学生了解认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在政府方面,有关部门也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相关的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更健康的利用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这些软件不断加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从而不断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并以此来削弱外来文化对中国学生的影响程度。譬如微博上的一些媒体、学者、名人的微博在大学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相关部门可以要求他们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一些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依靠他们的影响力来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与范围,让更多的同学们加入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深入了解其内涵和精髓,从而使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四、结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论述,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传播主体皆应主动承担起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新媒体的出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和方式,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快速的在高校大学生中得到传播。在未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路径要继续依靠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进而帮助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习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

[3]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EB/OL].(2017-08-26)【2018-07-26】.

[4]岳泉.汪徽志.刘红珠.新媒介概论[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舒坤尧.《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11.

[6]陈丹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传媒论坛,2019.6.25.

[7]邹波.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传媒,2019.10.10.

[8]王燕茹.吴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12.20.

[9]刘颖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西部素质教育,2019.6.25.

[10]徐慧玲.新媒体时代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进高校的传播策略.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9.15.

作者:常琳琳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