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贯穿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03 03:11:01

语文教学如何贯穿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摘要:庆阳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庆阳人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篇章,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借助红色文化进校园,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引进红色文化教育,探索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讲好革命故事,传承好革命精神,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庆阳;红色文化;传承

庆阳是革命老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北最早发动革命的地方之一。1927年,王孝锡等人在宁县创建了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20世纪30年代,在刘子丹、谢子长、等革命先辈的领导下,在南梁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正式的工农民主政权,标志着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发动和不断壮大革命成果,是土地革命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的落脚点,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出发点,在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1]。长期以来,庆阳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和生产建设,形成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激励一代代老区儿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过庆阳,夜宿镇原县三岔镇天主教堂的砖瓦房里,、住在附近的窑洞里,一纵队及纵队首长聂荣臻等住在三岔镇街道,二、三纵队及纵队首长、李富春等住在距离街道三五里的农家。红军在三岔摧毁了当地的反动民团,打土豪,将收缴的粮食、牛羊所得分给贫苦群众,向当地群众宣传革命,在镇原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留下了一段段革命佳话[2]。

红军在环县组织发动了山城堡战役,对国民党反动派予以致命的打击,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红军西路军西征遇阻,情势危急,中央派出了、张浩领导的援西军进驻镇原,寻找和收留离散的西路军将士,同时积极组织和发动广大的群众,不断壮大革命力量,使镇原从此成为陕甘宁边区坚固的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打下了扎实的群众、政治和思想基础[2]。抗日战争时期,庆阳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涌现出了秉公执法、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马锡武同志,他审理的刘巧儿一案成为边区妇女婚姻解放的典范。解放战争时期在镇原县屯字镇打响的“四八战役”,规模之大,作为西府战役中最激烈的一战,在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庆阳老区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是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值得不断发掘和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每一位教师积极利用和重视。

1红色文化进课堂,讲好革命英雄和先进群众故事

语文教学具有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意义,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外,还具有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往往好奇心强,语文学习兴趣相对比较高,喜欢听故事,尤其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往往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可以将刘子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闹革命的事迹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可以将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庆阳的根据地建设、党领导下的反摩擦斗争中的重要事迹讲给学生们听;还可以将解放战争时期自卫作战、解放庆阳全境的几次重要的战役,以及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讲给学生们听。在学生们听一个个革命故事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们这些革命先辈曾经就在我们庆阳老区斗争和生活过,从而培养学生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让学生们对革命故事有一种“贴近”的感触。如果条件允许,假期可让家长带孩子到南梁革命纪念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址、屯字烈士陵园参观,近距离感受革命与庆阳、与镇原的关系。延伸开来,像长征夜宿三岔镇、王子厚在镇原闹革命、刘巧儿告状马锡武判案、开明地主孙世涛为支援革命捐献全部家产等等,都可以成为革命故事或先进群众故事的重要题材。通过一个个典型生动的事例,在学生们心中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好庆阳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让学生们从小懂得创业艰难,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更需要继承好这一艰苦奋斗的传统。让学生们认识到脚下的土地英雄辈出,历史文化深厚,树立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更好地建设祖国和家乡。

2吟诵红色经典,体悟革命和乡土诗歌之美

在革命战争年代,庆阳创作和诞生了一批红色经典歌曲,本着诗与歌同源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们听《咱们的领袖》《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红色歌曲,《咱们的领袖》词作者孙万福是庆阳环县一位贫困的一字不识的农民,在红军到来后翻身获得了解放,从以前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庄稼汉变成了边区的建设者,他积极响应大生产运动,开荒50余亩,超额交公粮700余斤,1943年作为劳动模范出席了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了的亲自接见。《咱们的领袖》的歌词初稿就是孙万福即兴创作的,被誉为边区的“农民诗人”,周扬在《解放日报》撰文进行高度评价。《绣金匾》的作者是庆阳正宁县贫苦木匠汪庭有,在革命根据地翻了身,边区的新气象极大地鼓舞着他,他在搜集整理庆阳当地民歌的基础上,将对党中央、、朱总司令的热爱编进歌词里,唱响了全边区,1944年作为文艺界代表出席了边区文教英雄大会,诗人艾青在《解放日报》撰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后来,贺敬之、艾青等大诗人亲自为孙万福、汪庭有的歌词加工润色,终成一时的经典广为传诵,成为红色革命经典歌曲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诞生于庆阳的红色歌曲《军民大生产》,它是《松花江上》的词作者张寒晖在庆阳《十唱边区》的基础上改变而成的,影响也很大。

红色歌曲容易传唱,尤其在当时文化普及不高的情况下,作为动员群众、宣传革命和边区建设的重要方式,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吟诵歌词,体会语言之美,初步掌握歌词的内容,了解基本的创作背景。再听音乐学演唱,感悟旋律之味,如果教师能再适当指导学生尝试将孙万福、汪庭有创作《咱们的领袖》《绣金匾》的故事讲给同学和父母听,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外延伸阅读和欣赏庆阳当代乡土诗人高凯、申万仓、郭晓琦、秦铭等人写庆阳革命老区题材的乡土诗,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们对现代诗的阅读能力则大有益处。若有条件,可组织学生举办革命歌曲演唱会和革命诗歌朗诵会,这些对于提升语文教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对于教育学生、传承老区精神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尝试作文练笔,写自己对红色文化的初步认识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们布置适度的作文小练笔,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搜集和整理红色文化资料,练习写演讲词、小作文,用自己的目光感受革命先贤,用稚嫩的笔写下自己的初步认识。我们的作文教学历来重视对家乡描写的训练,但美好的家乡不仅仅有山水之秀,更有历来涌现出来的人物之美,这些人物中平时往往只写历史人物,缺乏对现代以来革命人物和先进群众的叙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予以强调和重视。庆阳作为革命老区,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革命故事,值得学生们认真搜集和整理。比如,著名作家陈忠实写《白鹿原》,就受到了在南梁革命根据地闹革命的先烈张景文事迹的启发。在南梁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张景文是一个容易引起人们一次次遐想的名字,在烈士名录中,她的名字在刘志丹、谢子长后不远;在烈士纪念群雕中,她紧紧站在刘志丹、谢子长后面,她是在南梁革命根据地最早闹革命的女英雄,也是南梁革命根据地最早的教育工作者,现在那里就有一座以她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张景文的事迹启发了陈忠实,他曾拜访过张景文的后人,后来,张景文成为著名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白灵的原型。陈忠实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谈到:“一个能从白鹿原走进刘志丹革命根据地的女青年,我能充分感知需要怎样的思想和勇气……白灵的这个悲剧情节,取自本文前述的张景文烈士的真实事件。”在陈忠实笔下,白灵是白鹿原上的精灵,是族长白嘉轩最疼爱的女儿,她的出生和死亡都被赋予传奇的色彩,她拥有一段传奇而极富激情的短暂生命[3]。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革命故事都发生在脚下,不管是地理距离还是时间距离都和我们很“亲近”,这种得天独厚的革命传统资源就是我们讲好“庆阳故事”的自信心之所在。此外,当地一些学生的长辈甚至是一些革命事件和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可以让学生请家中的老人讲讲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一些革命故事,感受革命与脚下土地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本着留存史料的目的,对于一些重要事件可以让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记录和整理,这些作文如果写得真实、优秀,还具有“资政育人”的文史资料意义。庆阳市政协以及各县区的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一般都办有《文史资料》内部刊物,里面发表了许多当地的革命故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引导意义,教师可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给校报或当地的有关媒体刊登,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认识和自觉。

总之,在庆阳革命老区,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红色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还有着重要的教育传承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可在课堂内外进行有益的引导,积极尝试,精准训练,必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庆阳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1-3.

[2]镇原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135-136.[3]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78-188.

作者:张雨梅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南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