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多元文化教育论文

时间:2022-11-25 02:47:38

大学生多元文化教育论文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及港澳籍大学生的特殊性

多元文化教育旨在消除教育中存在于不同种族、民族、地域、社群的学生群体之间的不平等,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受到学校和教师同等的重视,知识和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增长和提高,并在就业方面获得同等的机会。多元文化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教育使上述各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群体和其他群体,获得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在主流文化及自己文化中生存的能力,培养民主、平等的思想,成为建设公正的人类社会的有生力量[1]3[2]164-165[3]9。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包括国家、地区和学校及其政策、教学管理的方式、教师的培训、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的设计、学业测试的方法、学生思想观念的改变及学习的模式、校园活动的安排,等等。根据班克斯(J.A.Banks)的观点,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实施平等教学法;减少文化偏见;建设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结构[4]4。就港澳籍青少年的多元文化教育而言,在教育中提倡平等,强调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显得同样重要。同时,港澳籍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教育,需要在政策、管理、教师培训和学生培养方案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港澳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和教育孕育出的青少年自然也带着这两个地区别具一格的文化特点,他们的这些特点有别于内地青少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比较独特。生活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下,港澳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可以说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既有中国文化集体主义的基因,又有西方文化突出个人的成分;既有中国文化循规蹈矩的一面,又有西方文化变革求新的精神;既有中国文化上下有别的观念,又有西方文化自由平等的思想。第二,学习与事业观念有所不同。与内地学子为了今后摆脱贫穷或出人头地拼命学习不同,港澳青少年大都认为学业并非全部,不愿给自己太大压力,因为今后的职业和事业出路很多,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第三,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区别较大。直至今天,内地学生仍然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而港澳高校常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因此在内地高校学习的港澳籍学生很不适应,普遍感到所学课程不够生动有趣,因为他们习惯和喜欢的是轻松自如、能够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学习方式,比如做作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四,语言/方言问题。港澳生的语言基本状况是这样的:他们之间以及与广东的同学交流时通常使用粤语;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用普通话与内地教师和其他省市的同学交流,但有些港澳生说得不够流畅;少数港澳生感觉用英语与不会说粤语的内地师生交流更顺畅一些。显然,港澳生的这些文化特征决定了针对他们的多元文化教育和教学应有别于我国常规的模式。内地学校在制定针对港澳籍青少年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案时,理应考虑其特殊的文化教育背景。首先,我国内地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与港澳地区差别很大,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考虑这一因素,制定符合各自情况的教育规划;其次,在针对港澳籍学生的多元文化教育中,具体目标是加强港澳生同内地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并使其成为连接港澳与内地的坚韧纽带;再有,在知识结构及语言方面,港澳生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因此在制定这两个群体的教育和培养方案时必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二、港澳籍大学生给内地高校带来的挑战

既然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获得成功学校就必须全盘考虑,在所有与之相关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2]164-165[5]37[6]42。当然,教学方面的改变与革新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重头戏。专家、学者对多元文化教学都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原则和建议,我们以班克斯对多元文化教学提出的指导原则为参照,来探讨港澳籍大学生给内地高校教学带来的挑战。班克斯在他及其同事的一份科研报告中讨论了多元文化教学的内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师资的培训、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及考评方法的调整、课外辅助教育、教学语言的选择、学生的思想教育,等等。还就这几个方面列出了非常详细的检查对照项目,其中包括:学校应有针对性地招聘和培训教师;教材及教学资料应能够较充分地反映学生所在群体的情况,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应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进步;教学应使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考评和测试的手段应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学业情况;所有学生应享有同等参与各类课外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能够加强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1]3;14-18要在多元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上述原则,对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中某些方面更是如此。首先是师资问题。要搞好多元文化教学,除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文化和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民族/群体歧视、自我中心主义等不良心理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还应非常了解所教学生的文化、教育背景和心理状况;另一方面,学校要尽可能地聘用与所教学生来自相同文化或群体的教师。显然,这对我国内地高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无论是多元文化教育,还是跨文化教育,对于大多数内地高校来说都是陌生的。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我国内地招收港澳籍学生的大学一直都很少,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多起来,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几乎是空白。解决多元文化教育师资问题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比如认识不够、经费不足、缺乏教师培训人员等,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教师很不情愿改变现状,也很难转变其根深蒂固的态度与偏见”[7]11。课程的内容是体现教学多元文化性质的重要因素,在教材中及课堂上融入反映学生所属(亚)文化的历史、传统、典型人物等文化元素,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内地高校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因为虽然港澳版教材包含有许多港澳文化因素,但在反映内地主流文化方面又不够理想。虽然授课过程中添加一些与港澳文化有关的资料并非难事,但要坚持下来也并不容易,因为很多教师并不喜欢在使用常规教材时“节外生枝”;再者,课程的内容与专业培养方案关系密切,而专业课程的设置既牵涉到专业的宏观规划,又涉及专业设置中每一个课程的详细计划,不伤筋动骨难以完成。真正“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的教学内容并不简单,因为在选择和设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始终要以一种“相对的、非支配性的文化世界观”作指导[8]8。而要具有这样的文化世界观,没有专门的学习和修炼是很困难的。教学方法在多元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克斯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与建议[1]3;14-18,许多学者对班克斯的理论进行了细化,对“平等教学法”[4]5,“跨民族/群体(学生)对话”[9]7,“合作学习模式”[7]9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进一步地阐述和探讨。“平等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了解所教学生的文化背景,并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考虑体现这一因素;“跨民族/群体(学生)对话”要求在课内外建立包括不同民族/群体成员的对话与活动小组,开诚布公地讨论和深刻认识文化冲突并达到相互理解与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帮助来自不同民族/群体的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分享各自的民族/群体文化经历,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学方法不但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随时保持一种文化敏感性,而且需要持之以恒,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再有,如果对境内外学生实施“分流/分班教学”,要组织“跨民族/群体(学生)对话”和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就更加困难。然而,教学方法的变革在多元文化教学中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找到一个可以应对学习者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难题的(整体)教学方法就意味着对他们跨文化素质的培养有深刻的理解,也意味着有了一个有条不紊的教学规划、也就容易制定出适宜不同专业和学习方法的课内外活动,同时也不难找到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办法”[10]16。学生学业考评和测试的手段对搞好多元文化教学也至关重要,这一点几乎所有多元文化教育学者和实践者都有共识[1]18[11]4[12]265-266;275。学者们共同强调的一点是:考评和测试的方法必须能够与来自不同民族/群体的被考评/测试者的特点相适应,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他们的学业情况。他们还要求教师不要固守传统的测试方法,而要重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检查与考评。显而易见,这样的考评和测试方法首先要求教师清楚地了解港澳籍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为他们“量身订做”测试和考核的方法;还需要打破常规,以多种形式考查港澳生的学业和成绩。这都会与内地高校现行的有关考试与考核规定和做法产生冲突,如许多学校规定学生平时成绩最多不能超过30%或40%;不少学校教务部门对非闭卷考试控制严格,不会轻易批准。因此,针对港澳生的多元文化教学要在测试和考核方面加以变革的难度可想而知。课外活动是多元文化教学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班克斯在设计标准时把课外活动作为一个专项列出,并提出了六个对照细目,如“校方是否采取专门措施以确保不同文化或语言的学生有恰当比例的人数参加学校的课外/课辅活动”[1]15-16。吉尔(D.L.Ghere)等根据调查结果指出课外/课辅活动是“改革的一个重点”[13]36。美国马里兰州多元文化教育与成就协调组把课外/课辅活动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列入其《跨文化教学成功指南》[14]41-44。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认为,学校和教师应该让不同民族/群体的学生有同等机会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课辅活动,而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消除他们之间存在的误解,使他们对偏见和自我中心心理有深刻的认识,从而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同提高。这与内地学校通常理解的课外活动的目的仿佛有所不同,因为内地高校课外活动强调的是拓展课堂学习,配合专业教学,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并未特别关注消除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歧视与隔阂这一主题。真正要在课外/课辅活动中体现这一目的,需要领导、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对此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积极行动起来。

三、内地高校港澳籍大学生多元文化教育实践及需要改进之处

近年来,随着港澳籍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以及招收港澳学生的学校越来越多,内地高校在港澳生的教育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5][16][17][18]但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来看,内地高校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远未达到多元文化教育公认的标准和要求,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教师因素而言,除了少数传统招收境外生的高校之外,内地大部分高校在聘用和培训师资的过程中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考虑教师的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现有教师的相关素质和能力还显得十分欠缺。即便是一直招收境外生的高校,也很少真正重视这个因素,不但很少招聘来自港澳的专职教师,专门针对这方面的师资培训也十分鲜见。正因为如此,许多教港澳籍学生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港澳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也往往低于内地学生的评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大都认为港澳生难教,不愿承担港澳生的课程。因此,要推行和完善多元文化教育,首先必须从师资入手,教师招聘和培训都应该纳入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学校的行政、教辅人员进行类似的培训,特别是教学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必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培训。在课程内容的构建方面,内地招收港澳籍大学生较多的高校采取了一些步骤,其中包括设置他们需要和感兴趣的专业或方向,制定专门针对境外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为他们开设专门的课程,等等。应该说,不少措施收到了一些成效。不过,许多措施显得要么有些表面化,要么有些“蜻蜓点水”。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例,虽然港澳学生与内地学生的培养方案是分开的,但是除极少数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和专业学习及实践规划均完全一样,没有太大差别。至于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具体内容,除《港澳基本法》等个别课程以外,大都很少考虑港澳文化的因素。港澳生普遍反映,培养方案中许多课程的内容不但陈旧、呆板,而且学起来索然无味,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外无法深入钻研。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在处理与教学内容有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所有与此相关的人必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和跨文化的意识,让专业培养方案、教材和教学资料、课堂内容等能够反应相关群体的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如何构成的,又是如何反应人类的需求、思想和经验的”,并为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成就感到自豪[5]3。内地高校的教师在港澳籍大学生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也做了一些改革尝试,特别是在分班教学的课堂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法,如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丰富课堂语言(包括表情和肢体语言)、多布置合作性和表演性的学习或练习任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等等。这都是一些积极的努力,只要筹划和组织得当就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但遗憾的是,大部分教师都是浅尝辄止、时断时续,只有一少部分教师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再者,如果是境内外学生混合的班级或课堂,任课教师进行多元文化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在多元文化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革也必须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规划,因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那些脱离总体变革过程的简单的改变不能被称之为多元文化教育”[2]173。在内地高校,如果港澳籍大学生与内地学生同班上课,两类学生一般都使用同一张试卷和相同的传统式测试方法,即包括几个部分的一张试卷,开卷或闭卷,当堂完成;当然,也有少数课程要求学生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完成——写一篇数百或一千字左右的文章。考评的一部分是平时成绩,一般占总评的20%至40%,由平时作业、小测验等的成绩构成。平时作业不外乎是做书面题、写短文或做一个PPT等。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少有教师采用“全程组合式的测评”(PortfolioTesting),跟踪观察其整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这就与多元文化教学的要求不符,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要让考核和考评准确、真实地反映港澳生的学业成绩,就必须针对他们的文化和学习的特点精心设计考评程序和手段,如针对他们喜欢创新的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发现型、研究型的作业;针对他们喜活泼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一些有趣的表演式作业,等等。出于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内地高校通常都是比较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相当多,但遗憾的是旨在消除民族/群体间的误解和隔阂,加强不同民族/群体学生之间的关系的课外/课辅活动却很少,学校往往没有特别关注这一点,任课教师在安排课程的课外/课辅活动时也极少考虑这个因素。就港澳籍学生而言,实际的情况是他们成立了一些自己的协会和社团,但与内地学生的协会和社团交流不多,有点各自为政的感觉。另外,港澳生较多的学校不时会组织他们中的一些学生去内地的一些地方参观访问,这无疑有助于他们了解和熟悉祖国内地的实况和成就,但就加强与内地学生的交流和关系而言这样的活动作用却不大。因此,内地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在指导学生组建协会和社团、组织校园各类课外活动以及安排课程的课外课辅活动时,要尽量为港澳生和内地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创造条件,为多元文化教育取得成功助力。内地高校在港澳籍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教育和教学方面正在进行的实践和尝试是有益的,某些高校走得相对快一些,其间的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克服这些困难,学校应该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和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推广,认真商讨对策,尽早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四、结语

港澳籍大学生思想观念、文化和教育背景的特殊性使针对他们的多元文化教育也别具一格。由于我国内地绝大部分大学过去从未招收过港澳籍学生,而学校的大部分管理者和教师都不熟悉多元文化教育和教学的理论和理念,因此这方面的素质和技巧十分欠缺,所以对学校的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挑战大都指向学校体制的核心,因为对体制核心的变革才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学习。”[19]27-28但是,这一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因为“我们在教授多元文化学生的过程中能够亲身经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并尊重所有的人,这真是乐在其中。”

作者:付永钢刘慧姝单位:暨南大学珠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