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多元化发展分析

时间:2022-02-25 02:43:48

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多元化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中发展。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下与文化多元化的辩证发展呢?在新时代到来之际,新时代需要适合这个时代要求的“文化”,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传统文化是否会适应这个时展的需要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主张对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多元化;文化;发展

如果说要给文化做一个统一的描述,或者给其设置一个定义,是一件极其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描述与解释,没有统一的标准。汉语里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意思,通常来说文化就是区域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食、住、行、等等。汉语中的“文化”一词的最初意义即通过观察人文,以文教化,使人类达到文明状态。在西方言语里“文化”一词最初起源于拉丁语的cultural,意思是对土地的耕耘、改良和加工。其中的“文”原意指纹理,“化”指变易、生成。“文”与“化”并用是在战国末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这里,“天文”是指天道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关系。在东西方的词典或百科书中有一个较为相近的解释: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生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可见,无论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中国,“文化”一词都突出了“人为的”或“教化的”性质,都是指人所确立的不同于外部自然与生物本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做出反应,又对全部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就是文明在演化的过程中汇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观念形态、思想文化。文化多元化,是说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在其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继承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基础上,兼收其他国家精华,或者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

一、在对立统一中坚持文化的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的发展。”[2]文化就其性质来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文化就是反应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社会进步方向的文化。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复兴之路》第六篇——继往开来中,季羡林讲“一个民族要想复兴,首先从什么地方下手,首先从文化下手”。显然,在新的背景下,只有产生新的文化,才可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知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根据。”[3],时刻铭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根据,落后就要挨打,自觉坚持先进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哲学的时代性,弘扬中国“新文化”。值得骄傲和肯定的是中华文明顽强的生命力来源于特有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始终是没有中断的文明,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几经磨难,却百折不挠。在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的有机整体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推进中国社会发展,必须弘扬中国新时代“新文化”,坚持哲学的时代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坚持文化与时俱进。

二、在个性与共性中坚持文化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4]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共性寓于在个性之中,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的,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离不开共性。任何事物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是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没有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即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应该在个性与共性中坚持文化的统一。不同的民族文化千差万别,但是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认识、理解以及精神追求具有共性。人类社会实践中包含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往往具有普遍性,这就使得不同民族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文化的普遍性就是在解决实践中这些共同的矛盾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人类实践范围扩大,交往发展,文化的普遍性也会不断的增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也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5]因此,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使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广为流传。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一方面,文化的世界性存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失去文化的民族个性,文化共性也就消失了存在的基础。不存在独立于各种民族文化之外的世界文化。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性包含着文化的世界性。不同民族文化在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都以某种方式体现出世界性的蕴含,完全不包含、不体现人类文化共性的民族文化是不可能长久存下去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多元化的辩证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多元的辩证发展。文化的根本问题与政治经济问题是本质不同的两种系统,两者不能用谁决定谁的思维来看待。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没有必要担心中国传统的丧失而反对西方先进的技术及管理制度,也没有因为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而去反对和放弃我们传统的文化。新时代需要适合时代要求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否可以继续适应这个新时代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使我们迫切要考虑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必须要进行新时代的改造,辩证看待满脑子的传统文化思想是否可以适应新时代。新时代所需的文化和传统文化思想不是必须拿出来搞对立的两个概念,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于当前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寻找新时代下如何更好继承传统文化的措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多元化发展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差异缩小,会使人类文化存在单一化风险。世界文化趋于单一,就会使人类文化丧失全方位发展的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推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现实状况,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任重道远。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下文化多元化也在不断的“碰撞”当中发展。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域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坚持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坚持文化多元化的辩证发展,引领社会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先进文化践行者的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7]以此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为把我国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我们作为时代新人任重道远,只有不顾风雨,砥砺前进,才能够向美好的生活的前进。

【参考文献】

[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易•贵卦•传》,“刚柔交错”四字各本剧无,朱熹《周易本意》曰:“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理成然也”,据补.

[3][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2.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276.

[7][8][9].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高玉燕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