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义的类型及关系研究

时间:2022-05-08 03:29:17

新闻主义的类型及关系研究

(一)商业新闻主义所谓商业新闻主义,即以新闻为手段、以商业利益为最高目标的一种新闻观念,其本质是:新闻本身不是新闻活动的本位或出发点,即新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商业利益的工具。因而,在理论逻辑上,商业新闻主义观念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观念,而非新闻观念;但由于这种观念支配的行为主要通过作为商品的“新闻”来获取利益,因此,我们将其在新闻学视野中定性为一种新闻观念,一种商业新闻主义的观念。与商业新闻主义观念相适应,人们通常把奉行商业新闻主义观念的“新闻人”称为“新闻商人”,新闻史上“商人办报(台、站)”实质正是此谓。与商业新闻主义相近的或同义的概念还有“市场新闻主义”,因而人们也把按照商业逻辑运行的新闻业称为市场新闻业,而把相应的传媒称为商业新闻传媒。人们通常所说的支配新闻业、新闻传媒、新闻传播的商业逻辑、市场逻辑、经济逻辑、金钱逻辑或资本逻辑等等观念,实质上都是“商业新闻主义观念”的不同说法而已。尽管近代(现代)新闻业①的产生有着多样的动力根源或要素,但最基本的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发展的结果,而其背后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把新闻当作商品,当作赚钱的手段,是现代新闻业与生俱来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产业属性是近代新闻业与生俱来的属性。近代报刊为什么会最早产生于欧洲?新闻史家们经过研究认为,有这样几条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条件: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信息的规模化需求,而此前的手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这样的需要;在地理上,欧洲在这一时期形成相互联系的文明地区,各国及地区之间的贸易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从而使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得以可能;欧洲主要民族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基本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古登堡发明的西方金属印刷技术,为规模性、持续性新闻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中逐步解放出来,世俗社会逐渐形成,为规模化的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市场。[2]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商业经济的发展是最根本的社会基础,这样的发展意味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基础变了,必然会引起社会信息交流结构的某种变化。美国新闻史家埃默里父子也说:“商业的发展对第一份报纸的创办影响极大,而所有早期的报纸都是在商业中心问世的。”[3]第二,生产力(技术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水平的提高是最大的社会动力。没有印刷技术的发明,规模化的新闻传播是很难实现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印刷术的出现,也是社会需要催生的结果。技术与需要本身也是互动的关系。这样一些原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促成了近代报刊这种新的社会事物的出现,使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开始进入一个分门别类的新时代,为大众化新闻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其实,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观察,最明显的事实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经济支持。不管在怎样的经济体制下,媒体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经济逻辑的运作,差别只在于获取经济支持的途径和经济逻辑运行的方式不同而已。在非市场经济环境中,新闻传媒的经济来源不依赖于社会性的经济市场,而是依赖于其他经济来源(如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的资助)。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仍然有一些新闻传媒依赖特殊的、非市场的手段获得经济支持,但大部分传媒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或方式获取正常运行的经济来源。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新闻传媒要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就更需要依赖市场进行运作了。这就从根本上说明,新闻传媒获取经济利益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这样的利益,至少是没有经济逻辑的支持,传媒的运行(以新闻传播为主的活动展开)是不可能的。说到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意识形态这个根本性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任何试图仅仅通过精神力量再造精神世界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事实上,正是因为支持新闻传媒经济逻辑存在着不同的形式,才从根本上造成了价值取向上不同的新闻传播和新闻业。但是在现实中,对于不同的新闻传媒,其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往往有很大的不同:一种是把传播新闻仅仅当作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并把这种利益本身当作最高目标;一种则把获取经济利益当作支持新闻传播正常开展、高质量运行的手段,把新闻本身以及依赖新闻实现的社会目标当作最高目标。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价值取向。前者以赢利为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后者以新闻为直接目的,以社会利益为最终目的。前者奉行的是商业新闻主义观念,而后者则不是。新闻传媒(新闻传播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能够形成怎样的新闻观念,特别是主动地以怎样的新闻观念指导支配新闻传媒的运作,并不存在单一的对应关系。因此,即使在资本主义世界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不是单纯的以逐利为目的的私人新闻传媒存在,一些新闻人、新闻理想主义者甚至奉行着良好的新闻专业主义观念;相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里,人们也能发现一些新闻媒体实质上把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把社会利益仅仅当作“羊头”式的招牌,本质上奉行的是商业新闻主义的观念。在任何客观逻辑面前,作为主体的人都是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商业新闻主义观念支配下的新闻业,无疑从一开始就具有新闻大众化的潜力,使新闻文化回归其作为大众文化的本性。新闻文化从精英文化转变为平民文化、大众文化,重要的观念根源就是商业主义的新闻观念。商业新闻主义观念使新闻越来越娱乐化、世俗化、非精英化,商业新闻主义观念也使新闻传播变得越来越民粹化、“受众中心化”,在形式上淡化了新闻的阶级色彩、政治色彩,使新闻成为共同的社会消费品。①商业新闻主义观念,在新闻业形成自身相对独立性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传媒正是在获得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获得了政治独立,从而能够逐步确立新闻专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新闻专业主义观念,以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系统的运作,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和力量监督政治权力、经济势力、社会力量等等的运行。诚如有学者所说:“利益不仅是新闻机构腐败的一个潜在来源,而且也是新闻机构用来抵制腐败的一种潜在力量。”[4]但是,实践证明,商业新闻主义观念对于新闻传媒的运行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使新闻传媒获得了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一些新闻传媒与经济利益集团(主要表现为广告主)、政治统治集团的“沆瀣一气”。现实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新闻不仅会向经济低头(主要表现为向广告主低头),也会向政治低头(主要是向政府低头),因为经济与政治是互相影响的,政治权力常常攥着制定经济政策、传媒政策的命脉。有西方传媒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市场新闻业由于以‘市场’和‘利润’为指针,不仅使传媒组织不能与政治力量和市场力量保持距离,进而还规训了组织内部的新闻从业者,使新闻的独立性成为空中楼阁。”[5]“当市场新闻业大行其道,利润指标盖过一切的时候,民主也就悬在了半空,仅仅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而已。”[6]如今,商业新闻主义观念实际上已经全球化了,给新闻传播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美国学者指出,商业新闻主义观念对美国新闻业的整体影响是深入骨髓的,美国传媒界的景象,几乎就是私有及利润挂帅体制的天下。[7]一手赚钱一手裁员是美利坚“报业的肮脏秘密”[8]。商业新闻主义观念对新闻业的影响有正、负两面性,还有一些影响可能目前难以说清到底会给新闻业带来怎样的长期效应。有人说,市场的才是自由的,市场的才是民主的,市场的才是平等的,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新闻市场化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胆战心惊,新闻人变成了新闻商人,新闻作品变成了新闻商品,新闻不再是公开传播的真实的信息,而是成了各种伪装下的特殊商品,“红包”、“有偿新闻(不闻)”、“佣金”、“软文”等等,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见不得人的私下交易使新闻居然面目全非。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这些不正常的、丑恶的现象居然自然而然、不足为奇、大行其道。对于市场新闻业促生的商业新闻主义观念,或者在商业新闻主义观念支配影响下的市场新闻业,我们必须以谨慎的、批判的、不断反思的态度去对待,使其不断自省和警醒,不能美化更不能神化市场经济的“魅力”。经济利益确实是重要的———但如果仅仅根据利益来行事,这将摧毁新闻从业者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力量比利益的驱动力更大。[9]正像“市场社会不是民主的同义词,私人权利并不比社会利益更重要”一样[10],市场新闻业并不必然产生完美的新闻民主和新闻自由,很可能把新闻民主、新闻自由实质性地归属到个别人或一小部分人的手中,给社会大众只留下形式主义的自由与民主。在新自由主义观念影响下的西方新闻业,已经在过度集中或垄断中强烈地、明显地表现出了这样的特征,媒介帝国的自由与大众的自由并不是能够等同的事情。

(二)宣传新闻主义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是在中性意义上使用“宣传新闻主义”这一概念,只是用它来描述、反映、对待和运用新闻(包括新闻业、新闻传媒、新闻传播)的一种观念方式。同样,对商业新闻主义观念、专业新闻主义观念,也首先是在认识论意义上使用它们,并不赋予预先的价值倾向。只是在作相关的分析时,才会指出这些观念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所谓宣传新闻主义,简单说,就是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观念”。在理论逻辑上,宣传新闻主义观念本质上是一种“宣传观念”,而非“新闻观念”,但由于这种观念支配的行为主要是通过作为宣传品的“新闻”来获取宣传者追求的利益,因此,我们将其在新闻学视野中定性为一种新闻观念。宣传新闻主义观念,无论在理论逻辑上还是在实践逻辑上,其实与商业新闻主义观念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把“新闻”作为实现新闻目的之外的手段,是在工具理性支配下对新闻的使用。在宣传新闻主义的观念中,宣传成为新闻追求的直接目的。与之相对应,“新闻人”事实上成为了“宣传者”,或者是“新闻宣传工作者”;而新闻机构或新闻传媒组织也被定性为宣传部门、宣传组织机构,有的也被称为舆论宣传组织(机构)、思想舆论中心等等,所有这些名称,都是在宣传新闻主义观念支配影响下、根据新闻机构的实际功能或预期功能而命名的。新闻本质上是特殊的事实信息,新闻传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把这样的事实信息以客观的方式传播给社会大众,为他们提供知晓和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信息基础(当然不限于公共领域)。宣传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宣传者从自身利益或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利益出发,运用自己的观念和各种可能手段(通常以符号手段为主),试图改变对象主体(通常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群体)的既有认知方式或观念(包括知、情、意)的一种活动,以使对象主体在观念、行为上达到与宣传者预期的一致或接近。可以十分明确地说,新闻活动与宣传活动是两种有着明显区别的活动,新闻观念与宣传观念是两种不同的观念。宣传新闻主义的典型表现就是党派新闻业的盛行,或者说党派新闻业奉行的新闻主义就是典型的宣传新闻主义观念。贯穿19世纪美国新闻业的核心就是党派新闻业观念,而“党派新闻业所要团结的仅仅是那些与记者们共享政治或意识形态立场的人们”,“出版商、编辑以及记者们都明白他们的工作就是为政治敲边鼓和做鼓动,而不是政治报道”[11]。迈克尔•舒德森认为,那个时代(即党派新闻业时代)的报纸,目的和宗旨不是为公民的知情权服务,而是培养公民的党派忠诚;党派新闻业不过是政治党派的啦啦队长和宣传家。[12]至于中国,贯穿整个现代新闻业的主导性新闻观念是党派新闻观念,尽管商业主义新闻观念、专业新闻主义观念也留下了历史的闪光点,但都无法与宣传主义新闻观念的强大影响相比较。整体而言,在对待新闻传播问题上,宣传新闻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是:所有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的选择,以是否有利于宣传目的的实现为标准;凡是不符合其宣传目的的内容、方式都会被拒绝或放弃。也就是说,在宣传新闻主义观念支配下,新闻传播的内容、方式、目标等等核心问题,主要不是按照新闻的特征和规律来解决的,而是按照传播主体的宣传目的来安排和设置的。新闻报道的内容不是按照新闻价值标准选择的,而是按照是否有利于传播者宣传目的的标准选择的(宣传价值标准)。因此,宣传新闻主义者的新闻传播,并不是拒绝传播新闻内容,也不是拒绝运用新闻传播方式,他们限制、拒绝、淡化、遮蔽的仅仅是不合宣传目的的内容和方式。但是,正是在上述行为或做法中,宣传新闻主义者很可能背离了新闻传播的规律,用自己的主观观念改变了或扭曲了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进一步说,宣传新闻主义者常常不是消极地而是积极地、不是被动地而是主动地通过新闻传播实现自身的宣传目的,而且,在宏观上,为了使宣传获得更好的效果,他们会把宣传营造得特别像新闻,而不是相反,除了技能低劣的宣传者,把真正的新闻也搞得像宣传一样。除了宏观上的方向性掌握,宣传新闻主义者在具体层面上,往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与方法,比如报道时机的把握、报道角度的选择、报道重点的突出等等,来提高宣传的效果。这就是说,坚持宣传新闻主义观念的主体,并不必然是新闻的造假者,更多的时候,是从宣传意图出发的新闻选择者,即按照是否符合宣传的目的来选择新闻的内容和方式。这样,我们才能称其为宣传新闻主义者,不然,就只能直接称之为宣传主义者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为了引导社会舆论向宣传者希望的方向发展,遮蔽、扭曲具体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真相),以蒙蔽社会大众的耳目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这在中外新闻史上或现实中并不鲜见。西方新闻媒体在“颜色革命”、“非洲之春”、“中东民主浪潮”等等事件中的表现,其宣传新闻主义者的真实面目昭然天下。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宣传新闻主义观念的呈现方式有很大不同。在中国的新闻制度层面上,新闻传媒属国家所有(实际上就是属政党、政府所有),新闻业被定性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就现实来看,中国的新闻体制,在整体上属于宣传新闻体制。因而,与此相适应,新闻组织机构公开宣称自己就是新闻宣传组织机构,很多新闻从业人员公开承认自己就是新闻宣传工作者,并不是单纯的职业新闻人。新闻传媒及其从业人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闻观念与新闻行为是一致的。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前提性的、也是根本性的规定,所以在中国,新闻传播的基本目的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传递新闻信息是手段,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是目的。与新闻传播的新闻功能比起来,宣传功能实质上被看作是更重要、更根本的功能。[13]当然,这只是一种整体的判断,并不是针对每一具体情况的判断。事实上,即使在中国,高明的宣传新闻主义者,也常常会以新闻传播者的面目出现,他们会充分运用新闻传播的技巧和方法,选择内容,制作新闻,实现宣传目的。正是在新闻专业主义观念的影响下,近年来,中国的新闻传播总体上越来越像新闻,而不是越来越像宣传。这在整体上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政治的进步。在西方世界,特别是英美这样的国家(欧洲大陆国家有自身的传统,与英美有所不同),即使持有宣传新闻主义观念,实际奉行的也是宣传新闻主义观念,但大都不会公然宣称,而是想方设法地隐藏。为了实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常常会遮蔽自己作为宣传者的真实身份,隐藏自己作为宣传者的宣传意图,但这样的遮蔽或隐藏,恰好说明其是真实的宣传者,而非以新闻为本位的职业工作者,恰好说明其实质奉行的是宣传新闻主义的观念,只是披着“专业新闻主义”的外衣。但是,我们必须指出,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新闻观念,宣传新闻主义观念在当今西方确实已经没有市场,没有坚实杨保军:试论“新闻主义”的类型构成及其一般关系的社会基础或群众基础,这不仅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坏了宣传的名声,也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整体上建立了政治民主社会,支配新闻业的整体观念是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专业新闻主义观念。因此,任何公开的宣传、特别是利用新闻手段进行宣传都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拒绝。即使从单纯的市场效应考虑,也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新闻媒体敢冒失去广大受众的风险去公开推行宣传主义的新闻观念。宣传新闻主义观念,尽管主要表现为把新闻当作政治宣传的手段,但并不限于政治领域。就当今全球范围看,宣传新闻主义观念更多地被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强国们用作传播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宣传新闻主义观念,有可能运用在社会各个领域。从原则上说,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体,都可以把新闻当作实现传播自己主张、改变他人观念、追求自身利益的手段。人们看到,宣传新闻主义并不限于新闻领域之内,并不仅仅是一些新闻人奉行的基本观念,它也是新闻领域之外、与新闻领域有着密切关联的一些行业对待新闻传播的一种主义,比如公关行业、广告行业。可以说,就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来看,公关与广告行业是两个最大的实施宣传新闻主义观念的行业,它们都是将新闻作为宣传手段的“高手”。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选择新闻、利用新闻甚至是策划新闻、制造新闻,几乎是这两个行业常用的基本手段。无论从公共关系行业的源头上看,还是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直至当下的表现看,这个行业实际上奉行的也是新闻宣传主义,本质上是把新闻作为公共关系的手段,作为宣传、实现公关目的、理念的最佳手段之一,作为实现相关利益集团利益的手段。很大程度上内在(内生)于新闻行业的广告业,面对新闻,非常自然地奉行了宣传新闻主义的观念,把新闻作为高明、有效的广告宣传手段。直至今日,广告新闻、软广告等等总是和新闻纠缠在一起,说透了,就是广告在借用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广告主的理念、产品与形象。

(三)新闻专业主义所谓新闻专业主义,就是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观念,它从新闻出发,并以新闻自身为直接目的,主张新闻(新闻业、新闻媒体、新闻人)独立自主,要求新闻工作者积极自治自律,追求新闻为社会公众服务。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将新闻专业主义的呈现方式与专业信念归纳为四条: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并说“这四条信念是美国、西欧和其他实行法宝。”[14]其实,在观念范围内,当今中国学者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认识与西方学者大致相同,没有本质的区别。中国学者喻国明说,“所谓(新闻)专业主义,是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工作的社会功能的信念,是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是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15]陆晔、潘忠党在《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中说:“‘专业主义’是一种模式,即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模式;它是一种意识形态,即不同于政治权力和自由市场的一套理念和信念;它还是一套话语,阐述的是媒体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及专业操守。”[16]相对商业新闻主义和宣传新闻主义来说,新闻专业主义实际上是更为新近的社会产物,人们关于它的研究比较多,论述得也相对比较清楚。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新闻传媒组织自身的独立性,即不依赖任何政治组织、经济利益集团或其他社会势力;独立性是保证新闻传媒新闻传播自主性的根基。尽管保持独立自主的新闻传播并不必然会以新闻为本位,但缺乏独立自主的新闻传媒就绝对不可能以新闻为本位。其次,坚持专业新闻主义观念,就是坚持把新闻传媒作为社会交流的公共平台,把新闻媒介作为社会公器,把新闻传播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手段和维护社会大众利益的工具,这正是专业新闻主义观念所说的社会阅江学刊:2012年第6期责任的核心内容;当然,为了实现这样的宏观目标,它对新闻报道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再次,专业新闻主义观念对新闻报道本身提出了特别的观念与相应的技术或操作上的要求,这就是客观理念和客观方法,这是专业主义报道理念与报道方法的灵魂。最后,专业新闻主义观念认为,新闻传媒、新闻职业工作者要有严格的自律观念,按照职业伦理、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严格自律,并且相信,自律要比他律更重要。新闻专业主义背后的核心理念是自由主义。郭镇之指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来自自由主义的媒介理论,按照这个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的体系,是监督政府的第四种权力。它必须对政府、对政党、对政客采取一种独立的、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树立的公众‘保护者’形象,便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17]新闻专业主义是自由主义在新闻活动领域的一种必然呈现方式,正是为了实现真实的新闻自由,才需要新闻的独立与自主。而在自由主义的视野中,新闻业或新闻传媒只有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才能保证这种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只有市场化的传媒才能真正以专业主义的方式运行,对社会公众负责。这也就意味着在自由主义视野中,市场经济之外的媒体制度、媒体运作方式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新闻自由的,因而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以新闻为本位的传播。新闻专业主义观念起源于美国。对于美国新闻业来说,尽管整个19世纪主流的新闻是公开的或公然的党派新闻[18],但现代美国新闻业专业化观念,恰好肇始于19世纪晚期那些抨击党派政治的改革家。和许多职业一样,19世纪晚期,美国新闻界参与了席卷全美的专业主义运动,伴随报纸社会影响力的增大,一小部分编辑、记者开始自称为专业人员。但在1900年之前,关于新闻专业的宣称几乎没有。尽管在整个19世纪美国报界的不道德受到人们的严厉批评,但直到1920年代专门的新闻伦理原则、规范才被制定出来,而其他职业早在1850年代就有了职业伦理规范。有学者认为,新闻专业化是新闻业在现代化过程中意识形态调整或适应的必然结果;专业化也是控制当时“黄色新闻”泛滥、监督功能偏废的关键手段。[19]其实,在报业现代化过程中,记者们关于自己身份定位的问题也是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员,有人认为自己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的“手艺人”,还有一些人则把新闻工作仅仅当作踏入文学事业的第一道门槛,新闻工作不过是“敲门砖”而已。如今,专业新闻主义观念应该说是具有全球普遍意义的新闻观念,也就是说,全球新闻职业工作者普遍认可专业新闻主义观念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新闻报道的理念与方法———客观理念与方法———有着比较一致的共识。当然,观念上的基本一致并不代表实践上的完全统一,就新闻实践来看,新闻专业主义实际的落实水平离它的理想状态还非常遥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源起于美国的新闻专业主义观念,人们亦有各种各样的批评,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一,认为新闻专业主义观念不过是新闻职业群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创设、建构的一种意识形态;二,认为新闻专业主义观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或乌托邦色彩,或者说新闻专业主义观念带有一定的虚假性或虚伪性,其宣称的那些核心观念几乎无法实现。比如,新闻传媒的自主与独立在现实中是无法做到的,新闻传播总是受到政治逻辑、经济逻辑的影响;客观报道理念不过是一个神话,根本不可能做到,新闻不过是新闻传播者塑造出来、建构出来的一种景象;至于职业道德、职业伦理,也基本上是一些美妙的说辞,现实状况是,新闻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新闻操作过程中经常违背社会公共道德,根本没有其宣称的职业道德。

关于不同新闻主义之间的关系,我们大致可以在两个向度上展开讨论:一是在历史向度上,看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承继关系,这主要是从新闻观念史的视角进行观察;二是在共时层面上,对它们之间的现实关系以及应有关系做出分析,这主要是一种现实批判的、规范分析的理论视野。我们主要以后一种方式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阐释。在历史向度上,我们可以描述两条具体路径中三种新闻主义之间的关系。一是在世界范围内描述三种主义的相继关系,也就是主要看它们在世界新闻史上或新闻观念史上产生、出现的先后关系;二是针对不同国家的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业的历史演变情况,着重从新闻观念史的角度描述三种新闻主义的不同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①在这一范围内,不同社会、国家之间的历史面貌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两个历史向度上的研究工作一定是相当艰苦繁琐的,需要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研究者共同努力,逐步“绘制”出观念演变的历史图景。在共时层面上,如果以当今时代为主要观察对象,基本事实是:不管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多数社会(国家)的新闻领域中,三种主义的新闻观念同时存在。②因而,通过一般与特殊两个方面来分析三种新闻主义观念之间的基本关系。在一般意义上,以新闻实际为根据,侧重从理论角度解剖三种主义的逻辑关系;在特殊意义上,以当下中国新闻传媒新闻主义选择的实际状况为参照,讨论三种主义之间的关系,但限于篇幅,特殊意义上的讨论将另文专述。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意义上看,三种主义的基本关系是:先有商业新闻主义,后有新闻宣传主义,再有专业新闻主义。近代新闻业是西方社会现代性的产物,是近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其内在的基本观念应该是商业主义的观念。而近代新闻业一经产生,便不再仅仅是获取商业利益的手段,而是迅速成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工具,也成为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党派争权夺利的工具,从而实质性地产生了宣传主义的新闻观念(主要表现为党派新闻观念)。当西方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资产阶级政权基本稳固,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时,新闻业便又回归其原初的本性,成为资本家用来赚钱的一种重要工具或手段,因而,商业新闻主义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明确;但是,经过党派新闻主义观念(实质上就是宣传新闻主义观念)洗礼后,新闻业进一步认识到经济、政治自主性与独立性的重要;同时追求商业利益的新闻业,越来越发现社会大众其实是获取利益的核心(表现为受众市场),首先必需满足大众的基本需要,维护其作为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表现为公共利益)。于是,在多种元素、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专业新闻主义观念。如今,由历史积淀而成的新闻观念系统,在“主义”层面实质上是由商业新闻主义、宣传新闻主义、专业新闻主义共同构成的,即三种主义在历史过程中是叠加性的;后一种的出现并没有彻底取代前一种,而是累积性的,而且它们的出现本身也有重合的时段。就现实来看,纯粹的或单一的新闻主义已不多见,大部分新闻传媒实际奉行的是由三种主义混合或结合而成的观念。因此,前述三种新闻主义都是“理想类型”,而不是完全的实际形式。实际新闻活动中的新闻主义类型,都是三种形式的不同程度与方式的糅合。而且,现实社会中每一种类型的新闻主义都有自身内部的程度差别,而每一种类型本身的构成都是相当复杂的,比如,有强的宣传新闻主义观念,也有弱的宣传新闻主义观念。在不同类型的新闻主义之间,有些以商业新闻主义观念为核心;有些以宣传新闻主义观念为灵魂;有些则以专业新闻主义观念为中心;有些还试图在这些观念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建构自身的“中庸”性的新闻观念,即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观念的结合,使得实践中的新闻主义表现得异常丰富多彩。从理论上看,新闻专业主义观念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就是以新闻为本位。在专业主义观念看来,以新闻为本位的观念才是新闻观念;以新闻为本位才有可能使新闻成为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新闻;至于新闻传媒的独立自主、新闻报道的客观理念不过是新闻本位的保证条件。作为另外两种比较典型的新闻观念———商业新闻主义与宣传新闻主义,尽管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前者追求商业利益,后者追求观念传播,但它们在新闻的思维方式与根本价值理念上,其实贯彻着完全一样的逻辑,它们在感性的新闻活动中也使用着完全一样的实践逻辑,即都放弃了“新闻本位”这一新闻活动中最重要的观念和做法。以新闻之外的某个目标为本位,把新闻当作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和工具,实质上就是以工具理性作为对待新闻活动的根本理性。这样的观念逻辑和实践逻辑,隐藏着一种危险,这就是为了实现或达到商业与宣传目的,作为手段的新闻怎么用都行。①如此一来,就必然会扭曲新闻的本来面目,更谈不上对新闻规律的尊重。而在此背后,存在着更大的危险,这就是传播者只是把自己当作新闻活动的目的,而把自身之外的人们(社会大众)都当成了手段;如此一来,新闻媒介与新闻作为公众知情、表达、参与、监督的渠道和平台的功能作用就会丧失。新闻活动内在的自由精神、民主精神、公共精神也都会受到伤害甚至化为泡影。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新闻业、新闻传媒的现实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经济逻辑的支持;同时,任何新闻组织、新闻传播主体都不可能是“无心”的传播者,他们一定拥有自己的立场和传播价值取向,总会宣传自己认可的一些观念。因此,如何求得几种新闻主义、新闻观念之间的平衡,仍然是当今新闻业面临的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商业新闻主义观念的偏差的产生,可能并不在于通过商业逻辑发展作为产业的新闻业,而在于这样的观念放纵了商业逻辑对新闻专业追求的伤害。因此,单一的商业新闻主义观念不可能造就出健康发展的新闻业,必须用其他观念、制度等(诸如法律、政策、道德、专业规范等)来约束资本的疯狂的逐利本能。同样,宣传新闻主义的观念偏差,可能并不在于通过新闻方式传播某种观念,而在于它放纵了政治逻辑或某种狭隘的意识形态逻辑对新闻专业客观精神、民主精神或公共精神的伤害。新闻业、新闻传媒、新闻传播在总体方向上应该以新闻专业主义观念为核心指导理念。当然,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自身也需要在新闻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正。现在看来,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处理三种新闻主义关系的思路有两条:第一,在可实行多种新闻传媒资产所有制的国家或社会中,调整新闻传媒的所有制结构方式,使得不同观念支配的新闻传媒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从而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结构关系。比如,英国传媒专家卡伦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新闻传媒运作模式,试图把不同所有制的媒体(诸如私营媒体、社会性市场媒体、专业性媒体、公民媒体、公共服务型媒体等)结合在一起[20],确保新闻的公共服务目标。第二,在单一新闻所有制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国家的相关新闻政策等对新闻传媒的实际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以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同时也寄希望于新闻传媒自身的追求。这当然有着巨大的困难,但问题恐怕只能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逐步解决。

本文作者:杨保军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