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建筑文化特征探究

时间:2022-03-11 08:57:11

古民居建筑文化特征探究

摘要:首先从湘南地区传统民居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入手,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初步研究宝镜古民居建筑特征的形成;再到大圩镇宝镜村的当地传统民居群落,分类分析其历史文化背景、装饰题材、建筑布局,进而总结宝镜村古民居建筑文化特征的形成因素,并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宝镜村;古民居建筑;建筑文化;建筑装饰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纵贯湖南、广西边界的岭间盆地中央,它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而宝镜村就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古建筑群规模庞大、保存完好,有“湘南清代瑶汉杂居民居建筑博物馆”之称,其建筑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和人文气息。下文将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2个视角分类研究江华大圩镇宝镜村古民居建筑特征的形成因素,并从研究结果中得出对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1自然因素对宝镜村古民居建筑文化特征的形成作用

1.1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贯穿整个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史,而气候条件是影响宝镜村古民居建筑特征的一个基本因素。宝镜村正处于湖南南部山区的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润充沛,光照充足。湘南地区的先民们通过长期的摸索总结,逐渐形成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选址格局。背山可以屏挡冬季的寒流,面水可以应纳夏季的凉风,宝镜村就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村的正前方是一条溪流,自南往北绕村而过,后面是堆翠滴绿的青山,两山之间的空地俗称狮子凹,又称卧虎坪,而整齐排列的山峦就像一条巨龙,一直往南蜿蜒而去,宝镜村正好处于龙头的位置,占尽天时地利,可见村民在建房选址时对适宜居住性的要求,而这实质上也是人们生存繁衍的必备环境条件。1.2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影响宝镜村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又一项基础性因素。宝镜村所处的湘南地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山地多、平地少,溪流密布,这对宝镜村古民居“规模小,分布散,布局灵活”的建筑格局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而村民在为建筑选址搭建时所考虑的因素(或可称为“讲究”)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靠近水源,便于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视野开阔;二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交通十分便利;三是处于河流阶地上,有耕作土壤且能避免洪水侵袭。宝镜村背山面水,西侧有大片肥沃的土地,便于耕种,而村前的河流正好方便了村民引流灌溉,这也满足了选址的3个基本条件。1.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作为建筑建造活动的必要条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当地独特的地域性材料和特色资源为造就具有独特地域性的人居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宝境村境内山体土质疏松,雨季来临时,人们为了抵御山洪,加固屋脚,于是巧妙地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石灰岩做大门门槛、石柱基、桥梁等。此外,湘南地区盛产樟木、松木、杉木等木材,其中樟木最结实耐用,且具有驱虫和防霉的作用,因而宝镜村中大量民居选用樟树作木构架,也因此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民居风格。正是这种坚硬石材与温润木材的结合,使宝境村古民居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韵味与人文情怀。

2人文因素对宝镜村古民居建筑文化特征的内在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传统建筑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又有儒家的中庸之道和礼仪宗法观念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中国古建筑的设计精神与建筑理念,宝镜村古民居建筑同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其建筑布局形式和装饰题材中也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2.1“天井人居”的庭院空间布局模式。宝镜村古民居大多属于群体组合中“天井人居”的建筑布局模式,这种布局模式以围绕中轴线上的天井为核心,进而布置厅堂、东西厢房、侧室、廊等其他结构单元,这种平面布局的模式就被称作“天井人居”。宝镜村“天井人居”的建筑群体组合方式所构建的空间秩序与儒家所宣扬的伦理秩序形成了同构对应现象,也体现了宝镜村重血缘宗法观念的民俗,这与北方的四合院式住宅建筑有本质区别。王国维认为,传统建筑群体组合的文化成因,不过是“血亲家族伦理”和礼制要求的尊卑等级秩序的文化象征。这不仅存在于皇家宫殿的组合形式中,就连民居建筑也是如此,宝镜村古民居中“天井人居”的特点正是契合了这一点。2.2独具地方艺术风格的装饰题材。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有期望与憧憬。农民希望风调雨顺,秀才期望金榜题名,官员希望加官进爵等等。宝镜人求安祈福的心理就集中体现在民居装饰上:在门楼、马头墙、檐口、墙面、神龛、照壁等处各个部件上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使宝镜人居建筑散发出浓郁的地方艺术风格。新屋门楼上的一对圆形户对,左边刻有凤凰和葵树,旁边配以云彩,葵树是特别招惹蝙蝠的,“蝠”与“福”同音,隐含的寓意就是“引福入堂”。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装饰纹案也成为了宝镜村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3宝镜古民居建筑文化对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宝镜古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居,不屈从于天地,不凌驾于自然。其中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更表达了湘南先辈们对天地自然的尊重。这样的观念与态度对人们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不考虑自然环境,企图改造自然,单纯追求经济指标或建筑形式的做法有重要启示意义。宝镜村内民居建筑按照严格的长幼尊卑宗族等级秩序进行排列布局,体现出传统民居建筑需要传达的宗法和礼制观念。很明显,这些传统精神与人们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使设计服务于人,为人创造便利,而不应该刻意追求阶级等级的区分。此外,在当代民居建筑设计中,更需要关注人的行为和生活,对社会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创造出和谐的、以人为本且具有“质量”的现代人居环境。目前研究宝镜村传统人居文化不仅是为了追溯过去,重新弘扬先民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和优秀文化,更重要的是结合当代社会背景,发掘宝镜传统人居文化的当代意义、现实价值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胡师正.湘南传统人居文化特征[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古镇书》编辑部.湖南贰拾伍座经典古镇[M].南海出版公司,2004

[3]何次贤.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分布与生存环境现状调查[J].湘南学院学报,2011(1)

[4]何峰.湘南汉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

[5]袁梦霄.民宿建筑设计在历史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应用与研究———以大圩镇宝镜村为例[D].青岛理工大学,2017

作者:袁 欣 许静琴 蔡雁平 唐贤巩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