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22-03-11 09:09:00

长春建筑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以长春市红旗街商圈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目前的街道并分析街区景观的现状和架构,以建筑文化街区景观形象为基础,探索街区景观的传承与发展。以此探讨和展望街区环境及景观设计问题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红旗街商圈;街区;景观设计

长春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作为城市的基础,建筑文化街区在历史的积淀下形成了其特有的精神,即在各个历史阶段下和不同年代下的地区、人文素养,这其中自然也孕育并包含着相应的空间特征,这种带着不同文化和精髓的空间也同事反过来展现着不同的文化层面。

1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其中的一个基本面也在不断地衍变,在历史与历史过度的时间阶段,在文化与文化过渡的空间层面,也会必然产生矛盾点,举例来说,新旧-传统-创新就是构成这些的关键词,举例来说,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和文化保护的矛盾就是当今许多建筑文化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但是关于建筑文化,这些城市中的点由于其独特的价值,它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例如观光和纪念活动。所以,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如何创造自然景观,突出文化景观并展现街区精神以在新时期的城市发展中体现出建筑文化的新特色新形势,将城市中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力是很重要的。

2建筑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概述

建筑文化街区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展示点,可以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上展现城市在交替衍变的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特有的文化和形象,作为一个陈述城市历史进程的故事书来讲述着城市的变迁。然而他不仅仅只是向人们展示这这座城市的变化,也在记录着这座城市中属于他的特有的故事和历史。这不仅让这座城市的内涵更加深韵,同时也会让这里的居民们具有归属感。面对着经济文化爆发式发展的年代,城市飞速的发展和变迁,建筑文化街区的发展不再单一的强调静态的不动的保护模式,而是会结合其独有的属性及特色文化内涵,结合当今的发展规律,孕育而生其城市精神,结合旅游、文化探索、生态周边发展等形成动态的结合与保护,因此塑造街区形象,提高街区质量也是城市建设和街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3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方法

文献搜集法: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获得经验与结论。理论联系实际法: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红旗街商圈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中应用。分析和比较法:依据统计学的方法对街区调研数据样本进行整理分析,呈现出街区的现状与问题。归纳总结法:红旗街商圈街区意象元素对比分析之后,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实地调研法:实地考察红旗街商圈街区的空间布局、建筑特征等,并对红旗街商圈街区周围的人群访问。问卷调查法:以问卷形式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4红旗街商圈建筑文化街区概述

作为东北重镇的长春,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近年来经济、科技、文化等得到飞速发展,多个商圈的繁荣也都印证了这一点,其中就有传统商圈-红旗街商圈。作为一个长春历史层面丰厚的商圈,红旗街商圈诸多建筑都以“兴亚式”建筑风格为主题,红旗街商圈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角度都有着很多可以挖掘和深入思考的角度。这其中包含着的各种文化元素的融合,体现了其丰富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周边的文化广场、新民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共同的形成了这一个区域的文化特色与传承,他们共同将传统文化特色与其自身建筑风格相融合,将城市的故事写入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形成了一个具有建筑文化特色的区域。

5长春红旗街商圈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策略

从城市形象的角度在建筑文化街区景观设计的未来研究中发挥作用。从理论上讲,建筑文化街区的景观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载体,是每种城市风格的重要体现。其一方面要表达建筑文化空间的个性,另一方面,它是在“此时此地”唤起人们对其空间的印象,传达情感,从而树立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是新时期建设城市特色,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中国文化灵魂的重要发扬。此外在具体的设计策略上,原真性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文化街区的设计要在较大程度上还原原本的空间构成,才能更好的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还有就是完整性,保留其原本的布局和构成,以保存其街区的完整性使其本身不被破坏,避免为了完善而完善的设计,那样既违背了初衷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建筑文化复兴更是一个重要的点,与当代文化特色和潮流相融合、结合才能更好的达到其街区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效果。

6结论

作为省会城市,其建设也反映了其他城市发展中的普遍问题,因此,建筑文化街区也迫切需要探索独特,有价值,有意义的街道景观形象,既能带给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舒适,也能体现景观元素以及独特的价值和文化甚至街区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这些图像元素被应用到红旗街商圈的景观设计中,以提供与街区景观设计相一致的新思路和方法,对红旗街商圈未来的实际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姚璐,王楠.建筑风貌设计中地域性建筑元素的应用手法探讨[J].重庆建筑,2018,17(08):15-18.

[2]于泾.长春厅志长春县志[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

[3]凯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4][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筑环境的意义[M].兰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5]宫殷婷.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街区环境保护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作者:莫畏 于潇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