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均等化谈特殊群体文化服务

时间:2022-03-11 09:16:35

群众文化均等化谈特殊群体文化服务

摘要: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人民群众得到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的文化服务,大大满足了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在此过程中,留守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非常容易被忽略。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文化馆应该为特殊群体量身定制文化服务,使他们也能够同样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关键词:群众文化;均等化;特殊群体文化服务

文化馆的建立,其目的和价值在于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里的人民群众指的是人民群众这一整体,当然包括了留守儿童、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针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体现了文化馆服务的均等化,也为文化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作为县级文化馆而言,应该充分了解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并且通过多渠道来强化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使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一、现阶段国内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现状以及问题概述

所谓的特殊群体,乃是指生活困难的家庭与个人、限制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生存质量较低的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因其自身的遭遇,故而在社会流行文化圈面前表现得难以融入。由此使得其长期面临着文化生活困顿的状态,久而久之,其审美水平同社会一般审美水平出现脱节。此外,前述群体收入水平有限,故而其文化诉求亦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是无从谈起。作为文化馆而言,其成立目的便在于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的文化服务,由此可见,特殊群体抑或是边缘人群,文化馆亦应当给予其文化诉求给予关注。面对特殊群体文化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文化馆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不过在实践当中,依然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由此使得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诉求尚且未能得到有效的应对。

二、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意义

从文化馆的定位来看,其乃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结构的组织,因此,通过给予特殊群体文化诉求以积极的回应,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文化馆承担着宣扬群众文化的重任,其日常工作包括致力于推动群众文化工作,让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富足,在社会公众当中寻找和发掘文化骨干力量,对其加以针对性培养,以此达到充实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的目的。同时,文化馆必须对社会公众现阶段的精神文化诉求做到精准地了解和把握,这样将确保文化馆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选择上,文化馆可以组织社会公众进行合唱、书法、美术创作、乐器演奏等形式。文化馆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实情,将各种优秀的文化形式以及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地整合,以此推出适宜本地社会公众的文化服务内容。通过文化馆所拥有的扎实群众基础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将确保其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使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福祉得到切实的保证。面对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诉求,文化馆应当积极加以应对和呼应,结合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和创设文化服务契机。

三、如何做好特殊群众的文化服务

要做好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文化馆方面需要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给予特殊人群文化权益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推进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力度,覆盖更多的特殊群体,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以健全,为特殊群体提供人性化文化服务,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加以创新,吸引特殊群体参与其中,紧扣时代主题,为特殊群体提供文化服务,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内容,使特殊群体文化服务更“接地气”。下面我们将逐个进行分析。1.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给予特殊人群文化权益足够的重视。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文化服务的过程当中,不仅应该向普通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落实文化权益,文化馆还应当把农民工群体、老年群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群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群体、残疾人群体、留守儿童群体以及生活困难群体作为工作的重点帮扶对象,给予特殊人群文化权益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其文化服务诉求的了解和掌握,为其组织和开展适宜其精神文化服务诉求的文化服务内容。2.进一步推进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力度,覆盖更多的特殊群体。文化馆所提供的文化设施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普通群众参与度非常高,而特殊群体参与度则较低。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力度,要使文化设施覆盖全体群众。尤其是可以为农民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多开办一些图书阅读、培训讲座、广场舞会、艺术展览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特殊群体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产生提升自我的诉求。3.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以健全,为特殊群体提供人性化文化服务。唯有创设了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才能够确保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工作真正做到掷地有声。同时,文化馆应当在坚持开展线下文化服务工作的同时,把握好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全新工作机遇,依托信息化技术打开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全新局面,这样,依托线下文化服务以及线上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有效地推动文化馆的文化服务工作登上一个全新的阶梯,这对于特殊人群而言,亦有着积极的意义。很多文化活动都是线下展开的,残疾人出行不方便,参加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参与度特别低。但是如果展开线上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则能够使这部分行动不便、出行困难的群体,通过接受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实现对自身文化服务诉求的满足。4.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加以创新,吸引特殊群体参与其中。文化馆应当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加以创新,此种创新表现为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以及文化服务形式的创新,唯有坚持工作创新,方才能够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得到社会公众,特别是特殊人群的认可和接受。在进行文化馆的文化服务创新体系构建时,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将文化活动、服务工作的开展质量以及特殊群众个人价值方面囊括入服务质量提升考核因素内容中。5.紧扣时代主题,为特殊群体提供文化服务。当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期,针对留守儿童、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应该紧扣时代主题,致力于文化脱贫,满足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对于扶贫政策、国家相关的救助政策措施不够理解,文化馆提供文化服务,就需要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节目之中,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最关心的内容中提供文化服务,确保与时展同步。6.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内容,使特殊群体文化服务更“接地气”。文化馆在面向特殊人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当中,必须给予地域性文化要素以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文化馆所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无论是内容抑或是形式,均应当同地域文化做到密切结合,这样一来,将让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更加“接地气”,更能够得到特殊人群的关注、认同与参与。尤其是县级文化馆,所服务的群体多数为县、乡镇、乡村的群众,对于大众化的文化更感兴趣,尤其是本地特色文化活动(如黄梅戏、枞阳民歌、枞阳胡琴书、枞阳大鼓书和门歌等等),这些特色文化活动、民俗活动能够更多地吸引老年人群体等特殊群体参与,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弘扬本地民俗文化。

四、结语

在上文中,笔者通过对现阶段国内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现状以及问题概述、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意义、如何做好特殊群众的文化服务这三个方面的论述,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文化馆是社会公共文化体系服务机构,其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供给职责,并非仅仅为普通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而是应该覆盖全体群众,对于特殊群体更是应该充分发挥扶持和帮助功能,从而实现精神文明层面的精准扶贫。为此,作为文化馆而言,必须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共同服务工作开展的综合水平,进行有效的市场发展规划,同时在综合服务能力培养方面投入必要的精力,从而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满,李慰椿,杨双琪.基于老年人特殊群体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0):19-20+24.

[2]程梦娜.文化馆针对特殊群体提供的文化服务与精准扶贫[J].青年时代,2019(6).

[3]刘学哲.文化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策略思考[J].参花(上),2016(9).

[4]李欣.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馆体系的职能定位与运营模式[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7):124-124.

[5]姜冬云.加强公共文化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浅谈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J].剧影月报,2013(5):133-134.

[6]王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独山子文化馆普及老年教育之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1-82.

作者:孔令军 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