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体育论文:小康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启发

时间:2022-02-16 09:09:21

小康体育论文:小康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启发

本文作者:张晓春工作单位:菏泽学院体育系

阳光体育运动是理论诉求的一面旗帜学生,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的后备人才,其体质对于国家的强盛起到重要作用,在2006年8月19日,在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的“2006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向社会了一条消息:自1985年起,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肺活量、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指标连续20年下降,青少年体质的状况与建设群众体育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存在较大的反差,此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震动,并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2007年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钟南山等15位各界知名人士就增强青少年体质问题的上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三部委共同发起阳光体育,旨在促进2.7亿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面旗帜引领中国青少年群众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小康体育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发展、体现和谐是不可动摇的指导思想中国30多年的改革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体育而言,坚持举国体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体育发展特色道路更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各方面迅速发展,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及有力支撑,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举办,青奥会的申办成功、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申办和举办等为我国群众体育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提供了难得的体育环境和强有力的体育精神支撑。当然,对于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和游泳共90枚金牌,中国仅获得1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群众体育中的区域体育发展、城乡体育发展、青少年体育等都存在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这些问题,也不能以偏概全来否定当代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中国群众体育的业绩归功于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群众体育道路的经验将为我国实现从群众体育大国到群众体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奥运会后,体育界有关人士提出这样的观点:要想加快发展群众体育,在竞技体育的发展降低重视程度,这种观点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小康体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从近三届奥运会,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取得了骄人的奖牌成绩,但是在影响巨大的单项国际大赛中,如篮球世界锦标赛、足球世界杯、网球世界巡回赛等。另外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田径和游泳,这些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项目对于衡量国家体育水平,对于体育强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竞技体育发展[2]。

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加强全民健身活动项目的国际交流意识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体育项目不仅特色突出、种类繁多,在国际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项目有:武术、秧歌、舞龙舞狮、太极、气功等数项目。全国农民运动会从第一届农运会上的7个比赛项目增加到第六届的15个项目、180多个小项的比赛,是农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在项目设置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此外,各省(直辖市)、市县区综合运动会以及单项体育比赛,突出了鲜明的地方区域特色,我国的这种群众体育特点体现了为自娱自乐和自给自足,但是规则意识和国际交流意识存在不足,缺乏国际视野和推介意识,本质说缺乏健身体育强国的动机和意识,致使我国群众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略显无力。而从国外传入我国的一些大众项目如:瑜珈、跆拳道、门球、轮滑等项目相比较来说,中国群众体育项目的宣传度还存在很大欠缺和不足,因此,建设体育强国不仅认真贯彻执行《全民健身条例》中一系列的相关体育法规政策,更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就如何强化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的国际意识、传播意识进行认真的思考。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发展农村体育的政府工程和系统工程在小康体育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更是重点工程和难点工程,在建设中要统筹体育与文化、教育、科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和综合利用,做到共建共享。在保证向农民开放并方便使用的条件下,可以与附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相结合。在着重抓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让他们在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方面,起到重要的组织和管理作用。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的黄金季节,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下乡活动,切实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3]。坚持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是理论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国30多年的改革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对体育而言,坚持举国体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体育发展特色道路更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当然,对于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和游泳共90枚金牌,中国仅获得1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群众体育中的区域体育发展、城乡体育发展、青少年体育等都存在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这些问题,也不能以偏概全来否定当代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中国群众体育的业绩归功于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群众体育道路的经验将为我国实现从群众体育大国到群众体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平和效率是理论诉求的关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公平与效率也是评价社会制度的基本尺度,在全面建设小康体育过程中,公平和效率在群众体育强国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注重公平。公平包括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占有状况、对劳动成果分配状况、社会规范及其适用状况。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晴雨表。就体育来说,首先,是权力公平。体育权是教育权和健康权的一部分,无论家庭出身贫穷与高贵、无论男女、不管属于那个种族、无论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富有程度如何,都能公平拥有这种权利。因此,作为各级政府应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体育权得到保障,同时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为人们体育权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物质体育保证。其次,是制度公平。政府颁布实施的各种体育政策应尽可能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在制度面前公平,享有平等的体育发展权。再次,推进体育服务和机会均等化。所谓体育均等化是指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体育均等化是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现代政府应尽的公共服务职责;政府应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体育资源,保证社会成员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体育。第二、兼顾效率。效率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投入产出的比率。效率反映是社会生产水平的发展状况。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在群众体育强国建设中也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兼顾效率说明我们要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实施体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4]。在小康体育建设实践工作中,我们只有深刻理解把握公平、效率的真正内涵,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力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遵循体育发展规律,做到科学决策,为建设全面小康体育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