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探索

时间:2022-02-28 11:12:24

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探索

[摘要]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政治工作的需要。文章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依托,通过更新课程教学思想,发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构建思政理论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实践有助于深化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教育;专业教育

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政治工作的需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专业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既是新时代高校教师新的神圣使命,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应当如何使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呢?我们结合机械制造基础这门具体的专业课程,更新课程教学思想,发掘课程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构建思政理论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

一、更新课程教学思想

自然辩证法是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很多社科部教师对理工科的知识不熟悉,在教学中很难与具体专业结合起来;而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中,尽管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专业教师通常更关注具体专业技术细节,关注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很少能站在世界观、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去看问题。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专业一门传统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解金属材料、热处理、铸造成型、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及特种加工等内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是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吸收新专业知识,反映学科新发展,但是这种改革的视野仍然局限在专业和学科的范畴之内。机械制造基础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如铸、锻、焊等各类零件的质量控制,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的具体应用;如铸造中“模”与“范”的演变是“事物发展是一个过程”哲学原理的具体体现;如铁碳合金相图是“事物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哲学原理的典型案例;如从金属的热处理中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掌握度的重要性;又如特种加工中电解加工、电火花加工、振动切削加工,都是通过人为转化矛盾的方式,促进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把坏事变好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实践。因此,我们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跳出课程专业局限,确立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的教育思想。

二、重构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灵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改革有效的基础,是落实教学思想的保证。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但要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共进,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必须重构课程教学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了专业知识教育、思政理论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即在通常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思政理论教育的协同,来达到深化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并把思政理论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辩证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认识的水平。具体从教学角度来讲,我们在讲清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把专业知识提高到辩证UniversityEducation法的高度来认识,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深化专业知识。就学生的专业学习而言,本科学生的学习应以理解为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理工科学生的理解维度有限。一般来讲,逻辑推理和数理方法是理解的主要方式,但除此之外,也有必要把理解的维度进一步向哲学、方法论的层面展开,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思维能力。

三、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素材

尽管在机械制造的理论、方法和工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是这些理论、方法和具体的加工工艺作为机械专业知识是显性的存在,为人们所熟知,而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意义和辩证思想存在的方式却是隐性的,并不为人所熟知。因此需要将这些蕴含在普通机械知识背后的哲学和辩证思想充分发掘出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重新加以审视认识,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并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以实现机械知识到哲学知识的迁移和转变。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从机械制造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发掘出哲学意义和辩证思想的典型范例。比如老子的《道德经》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橐蘥乎?虚而不屈,动之愈出”。橐指风箱,是一种机械,老子用橐这种机械的工作原理来说明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庄子在《天地》篇中提到桔槔这种机械时指出机械的作用是“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并将机械和载道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这就辩证地指出了机械技术的两面性。《荀子•强国》篇中提到“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在这里铸造器物的经验被用来比喻说明治国强国的思想和艺术。《考工记》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生动地反映出古代机械制造中蕴含着系统哲学的思想。而现代制造技术中的成组技术、敏捷制造、集成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价值工程等先进制造技术的背后,也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哲学意义。考察我们熟悉的机械制造现象背后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引导学生从哲学与辩证法的视野和高度来重新审视专业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四、实践协同育人模式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上通过恰当的方式把酵化后的课程内容合理地展现出来是落实协同育人教学思想、完成“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关键。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哲学辩证法思想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做到既传授专业知识又传递哲学与辩证法的思想。通俗地讲就是要把知识上升到哲学高度,把专业课程上出点哲学味。我们以铸造为例。因为铸件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种缺陷,国家标准规定的铸件缺陷就有53种之多,而且每一种缺陷的产生总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以通常的讲解方法是结合具体事例。然而这样讲解很容易挂一漏万,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所学知识。特别对于专业知识不全面、专业基础还较为薄弱的低年段学生而言,这样的讲解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课程学习很枯燥。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引入自然辩证法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基本哲学原理来开展教学活动。基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笔者引导学生挖掘可能影响铸件质量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学生提供的各种可能原因把铸件质量的影响因素分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从横向静态看,铸件要跟原材料、铸造方法、铸造工艺、铸型条件、铸件结构、工人操作技术、检验检测条件这些因素等发生联系。另一条主线是从纵向动态看,铸件在成型过程中要经历金属材料冶炼、材料加热、液态金属浇注、金属流动充型、凝固收缩、落砂清理等基本过程。正是由于这些联系和过程,铸件这个事物才得以形成,因此所有这些都是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根据联系的条件性,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清楚这些要素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如何控制铸件质量了。站在哲学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还能举一反三,比如针对某一具体铸造缺陷,学生能从不同环节、不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又如锻造,笔者以西晋刘琨《重赠卢谌》中“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诗句作为切入点,讲解刘琨的生平事迹,讲解古代百炼钢的制造工艺,再来讲解现代锻造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五、协同育人实践成效与分析

笔者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将专业课上出了“思政味”,在教书和育人两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深化了教学内容。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融入哲学和辩证法思想,做到既传授专业知识,又传递哲学与辩证法的思想;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哲学辩证法思想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相互融合相互贯通,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深化了专业知识,拓展了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又使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专业领域找到落脚点,使活学活用思政理论成为可能,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也因此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二是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协同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当前各个专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科,知识总量呈爆炸性增长,新理论不断提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新工艺和新手段不断更新,专业行业方向越分越细,机械专业也是如此。但过度的专业化无论是给教师还是给学生都带来了视野狭窄不能统筹全局的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和专家都反映,比毕业生工作经验欠缺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他们缺乏对工程技术活动的整体理解和本质把握。如果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经验或对书本知识认识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理论认识的层面,那么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就往往会出现种种盲从。我们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哲学和辩证法的视野和高度来重新审视专业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三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精神。工匠精神、工匠文化、职业操守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久久为功,其培育既需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也需要有思想政治的指导和哲学文化艺术的交融,即以“技”为基础,用“道”做指引。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发挥了思政教育积极正向的引导、转化和规范作用,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世界观、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去面对课程、学科、专业、职业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也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效,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育人模式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出发点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协同育人模式只是更强调整体功能的发挥,更重视整体效果的提升。另外,协同育人最基本的方式和手段是融合,融合的本质是开放,即开放出各自的边界和领域,允许对方进入,这样就能打破原来专业与学科之间的隔阂,实现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也使学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成为可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需要正确处理好两个问题。一个是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在内容方面怎么融合的问题。融合不是简单相加的过程,融合对象之间必须存在内在的契合性,这就需要我们选用专业课程中最恰当的素材来进行思政教育,并把这些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相互贯通。另一个是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谁主谁次的问题。专业课毕竟是专业课,不能上成哲学课,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课,这个一定要主次分明。专业课程是协同育人,协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方法论、辩证法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深化专业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六、结语

通过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的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实践,我们探索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实施的路径与方法,也积累了以下一些经验。一是要发挥出专业课程的特色。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来合理设计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素材是该课题得以实施的关键。二是要系统规划协同育人的路径。要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系统设计协同育人的教学路径,比如本课题通过更新教学思想,重构教学目标,融合课程内容,最后把它固化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三是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主次关系。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避免附加式和标签式的生硬说教,既要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又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

[参考文献]

[1]袁小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6):100-102.

[2]赵豫林.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76-77.

[3]佟永祥,江树勇,吴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0(7):70-71+116.

[4]莫非.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位问题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4):94-97.

[5]莫非.唯物辩证法作为伟大认识工具的层次辨析[J].理论界,2009(7):28-29.

作者:蒋洪奎 徐洪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