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26 11:11:00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论文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和其他一毅生命线”地位.巳为人们再度认识和肯定,思想政治工作又一次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但是,毋庸讳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仍存在着许多重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重表面形式,轻实际效果.有人认为开展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在造声势,搞活动,上级主管部门衡量一个学校、一个系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标准也偏重于看其完成所布置工作任务的统计数据,如办了多少班.搞了多少活动,开展了哪些竞赛等,致使有些同志在搞形式上做文章,在造声势上下功夫,不讲求实际效果,甚至对过去那些诸如谈心、班会、组织活动等好传统、好方法不屑一顾。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甫过地皮沮,达不到教育人、启发人、诱导人,最终改造人的目的。

第二,热衷于脚急功近利,,缺乏系统规划.一些单位,一些同志过分迫求眼前实惠和短期效应,今天开展这种教育,明天开展那种活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少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盘系统的长远规划,很少注意教育内容安排上的连接性,不注意运用和巩固基础教育的成果,推动经常性的思想政洽工作,其结果必然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

第三,满足于应付,缺乏主动性。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责任心不强,工作起来不是为了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间题和行为偏差间题,而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满足于一般号召,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照抄照扭,工作满足于一般化。有些同志认为,只要把学生息住.不出大间题就是成绩,往往是上级不安排不抓,单位不出问题不抓,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现象。

第四,忽视层次化教育,缺乏针对性一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不从实际出发,不能正确认识本校、本系学生恃点,不能正确分析和对待大学生在思想层次上的禾同:不讲环境和求,千篇一律,千面一式,用一个模式和标准去要求和规范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

凡此种种表现出指导思想不明确,目标、要求不落实,工作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需要和青年大学生特点等诸多同题.认真解决上述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应从指导思想、内容、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加以改进,注重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培养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中的“生命线”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实现指导思想上的真正转轨和与高校根本任务的结合。

这就是要求端正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方向,扭转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偏颇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思想政治工作也从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川的旧运行机翻中挣脱出来,开始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总任务、总目标,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真正转轨还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结合各项业务工作进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这就要求我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围绕高校的根本任务来进行。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思想道德、文化、专业、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的,而第一位的是思想政治合格.这是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教育事业的荃本性质决定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在诸素质中的灵魂地位所决定的。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注意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灵魂,把它作为育人工程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另一方面要自觉地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融入学校整体工作的各个环节、过程和要素之中,使它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协同运作。既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统领地位,又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健康高雅的文化萦围以及安全文明的生活菜围之中,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培养和造就人才、眼务社会的目的。

第二,要充实新内容,改进方式,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异常活跃。他们在变化中思考,在变化中选择,在变化中寻求,甚至又在思考、选择、寻求中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就教育内容而言,应紧紧抓住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用邓小平理论武袅青年大学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高校必须把此项工作作为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作。作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关键在于将这一理论所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切实转化为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生命力在于贴近实际。贴近世界形势不断变化的实际。贴近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贴近青年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实际。二是坚持“三义”和“三观万教育。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并积极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树立符合时展要求的创业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三是深入解决“四信”问姗.就是要以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着力解决困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普于运用科学理论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果,引导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并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客观事实和建立在科学预测基础上的中国跨世纪发展目标,转化为鼓舞和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立志成才、建功立业的主动追求和前进动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导向、动力、保证、服务等重要功能。

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多变的特点,在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以活对“活”、以变对“变”,即以灵活的方式来对待大学生的思想活跃,以多变的方法来对待大学生思想多变。具体而言:

一是要注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性。要分析大学生各个年级层次、各个阶段的思想特点,在明确大学四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目标的同时,制订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沿着大学生的思想演变的轨迹,分阶段娜决带有共性的突出间题。使四年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理的布局。构成完整的统一体.

二是要紧紧抓住各个时期学生的“热点”和社会的“焦点”做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的“热点”和社会的“焦点”,是学生功“兴趣点”、“兴奋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好的切入点,必须抓住这些时机。适时开展教育.

三是要把阶段性思想政怡工作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邓小平理论教育、“三义斤、“三观”、“四信,教育必须持之以值,常年坚持,经常不断,与此同时,要将其与围绕一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开展的阶段性思想工作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公务员之家

四是要变正面灌输为正面灌怕与双向交流相结合。正面灌输。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坚持正面教育的基本方法,要理直气壮地正面滋怕。同时,也应该注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切身体验密切相关.因此,还应注惫双向交流。和学生面对面。心对心,坦诚地交换看法。平等地切磋问题.,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观点在文锋中澄清,理论在思考中人脑.

五是要充分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傲思想政治工作。诸如“五·四月”、“七一”、“十一”和迎港懊回归、抗洪救灾等。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可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有形的载体、活彼的形式中。

第三。拓宽渠道,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体化。

一是要把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亦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为一体。除了第一课堂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教学,使之真正发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翻教育的主集道和主阵地的作用之外,还要着力于在第二课堂窟立起形式生动活跃、内容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和载体,其中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

二是要把政工干部的力最和广大教师的力结为一体,高校是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专门机构,人人都要增强做思想政抬工作的意识,人人都应在思想政洽工作上都根据各自的特点、利用各自的阵地、发挥各自的优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力最是政工干部,要提高高校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要想方设法增加政工干部进修和学历深造的机会,要造就一批政工专家。与此同时,要重视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教师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不仅表现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窟设上,而且更体现在教书育人上.从现实情况看,学校中教师人数多,联系学生广泛,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途径也多、教师最便于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倾城,把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而且高尚的师翻,本身枕是一部好的教课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长远的。

三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结为一体。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墓础,思想政治工作又为管理创造了条件。

管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起誉巩固和强化作用,如果没有切实可行并得到贯彻实旅的管理翻度,思想政治工作就会空泛无力,严格而明确的制度,是养成良好品行习惯的推动力。因此,既要在管理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管理、又要以管理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管理成为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