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法规下劳动者与企业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04 11:21:12

劳动保障法规下劳动者与企业关系研究

摘要:在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要保证劳动关系市场的平稳运行,劳动保障法规的出台面对了我国多变的用工形式和企业与劳动者多样的矛盾,在这样复杂的事态下,企业与劳动者的立场不同,在多种仲裁事件中,体现出来的订立合同不合规、劳动保险缴纳事件错位、开除和雇佣劳动者形态错误或者是妇女的生育保险问题及老年人的退休金问题,都在表明劳动保障法规的重要作用,促进劳动力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矛盾缓和,提高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劳动保障法规;劳动者;企业;矛盾

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综合性的劳动法,即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国家,职工对于自己的工作方面的需求保障、就业失业保障、医疗保障有较大需求,且需要规范的法律法规保障市场运行和公平的环境。劳动保障法规对劳动力市场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促进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平衡关系,保护劳动者应有的权益和利益,维护积极的市场环境,保障基本的职工生活,但是作为法规和规定,在不完善的方面也有需要改进和推动的,为更好的市场环境创造基本条件。

一、劳动保障法规对劳动力和企业的作用

(一)提高劳动力的积极性。劳动保障法出现后,保障了从前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改变为签订合同为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劳动薪酬进行保护,保障了从前出现事故后企业逃避自身责任,改变为企业承担法律规定下的责任,保障了从前妇女在生育情况下遭遇歧视现象,改变为妇女享有基本的生育权利和生育保险,许多种情况的出现改变了劳动者的被雇佣后的被动状态,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权益,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积极性,投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增加,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二)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在劳动保障法出台后,不仅对劳动力的保护增强,同时对企业的已雇佣劳动力资本进行了保护。从经济发展和利益创造的角度来说,社会发展下的劳动保障法规,与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保障有重要意义,企业在劳动关系的运行下需要劳动保障法规的保护自身权益,维护自身的稳定和谐发展,促进企业内部的劳动管理系统,与已雇佣的劳动者从签订合同到事件处理,最后在退休保险方面都需要劳动保障法进行合法性的保护,依据法律对企业的劳动保障工作进行指导,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有利于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促进,平稳企业的运行,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利益创造增强运行关系。[1](三)保障劳动力的权益。国家出台劳动保障法目的是为了市场的平稳运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基本权利保护,增强了劳动者对自己权利的重视,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增强自身在工作过程中的时间一定、强度一定等权利,提高了在劳动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保护,加深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对工作的保障更加稳固,在法律法规的官方规定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公正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市场歧视在劳动关系中是多样化的,劳动保障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上的劳动力歧视。(四)劳动关系的促进性。出台相应的劳动保障法后,向劳动者宣传自身所具有的权利,应当受到哪些权益的保护,提升劳动者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或争议事件后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或向仲裁部门提请仲裁审议,用法律的正规性维护劳动关系,有利于劳动者与雇佣单位的矛盾缓和,减少社会中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劳动者对于相关事件提请仲裁后,雇佣单位会根据发生的事件调整自身的不足,完善合同的订立和后续事件的处理,系统化的完善企业内的规章制度,提高用人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用工不合规行为的发生,提高了劳动力的权益保护,增强了企业运行的可持续性。

二、劳动保障法规在企业、劳动力的问题

(一)利用漏洞,企业逃避责任。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条件是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减少其在劳动力上的资本投入,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利用法律的漏洞和缺陷,减少自身的资本损失,但在这其中,必然会增加劳动者的权益受损的可能性,对本应该企业承担的责任,规避其中的利害,减少责任承担,用于完成企业目标。[2](二)利用合同漏洞和员工的缺乏知识,减少相关保障。劳动者在市场上本是企业的人力资本,在企业的劳动合同的保障下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群体,需要企业用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规保护其在企业中工作的权益和身心发展,以及在劳动过程中的培训和晋升等权利。但是企业因为有完善的法务部门,且法务部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为核心,利用劳动者法律知识和合同审阅知识欠缺,增强自身的后续利益,企业与劳动者的冲突上升。(三)对责任发生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劳动仲裁决定中,雇佣者往往不能熟知雇佣自己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自己所应该享有的福利待遇,在后续维权过程中,被雇佣者想从合同订立初始起的权利开始维护,但是企业在合同中对合法权益的规定不符合相关程序,提高了被雇佣者的维权困难。企业应从订立合同开始就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而不是在事件发生后对后果减少争议,降低自身的利益受损,加大社会保险的合法度和覆盖面。(四)企业对劳动法规的认识不够,早期预防工作弱。企业对劳动保障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事件发生后的劳动仲裁方面,因为没有发生的劳动争议影响低,企业对劳动仲裁争议的认识较少,认为劳动争议在发生前期不需要过多的保障和健全自身的系统,导致在事故发生后,劳动者对企业提出异议,企业需要启动各种类型的机制降低自身损失。[3]

三、劳动保障法规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健全法律法规,减少漏洞。首先,在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下,劳工关系发展迅速且存在多样化的形式,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由若干劳动法律制度组成,而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又由众多的劳动法律规范构成,全部劳动法律规范是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化。如果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或者僵化地适用法律的规定,出现所谓“一边倒”的倾向,将不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干预企业自主的经营管理,使劳动关系丧失应有的活力。这与劳动关系协调的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劳动仲裁案件具有繁杂性,性质变化快速,判断争议性事件时,很少可以利用既有事件来决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审核不同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争议事件的错误判断。增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专业度,使劳动争议事件判决更准确。第二,如第一点所说,无法在多变的社会情况下及时更新和事无巨细地完善相关规定,许多新的争议事件缺少相关规定的法条,增加了企业对劳动者不负责任的可能性,扩大了雇佣者对漏洞的利用,不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完善和及时更新相关规定和法律依据,对政策的跟进提高,扩大法规的保障范围,使劳动保障争议事件有法可循。最后,完善相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性的教育,定期举行培训,更新市场的现有情况,对促进劳动力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活力,增进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二)加强对企业的合同制定的监管。合同不仅对进入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来说是订立合同起到以后的劳动保障的作用,也对发生争议事件后的后续处理工作的赔偿有保障作用,所以在合同的监管上,相关部门应对公司的雇佣劳动者后的是否双方签订合同,是否依据实习期签订合同进行监督和检查,提升劳动者在企业内的初始权利,对劳动者进行合同订立重要性的宣传,在发生劳动争议前期减少因无劳动合同发生的事件。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对企业对劳动者签订合同的内容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签订合同的有效性,提高合同的完善性和法律性,减少后续出现劳动争议事件,提高合同中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规范性。(三)加强企业在劳动保障方面的监管。劳动保障在劳动力和雇佣者之间一直存在摩擦,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市场的和谐稳定出台劳动保障法,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提高,专业性的培训持续,但是还是有不平等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出现。第一,在各部门的监管情况下,企业的应对方法逐渐多样化,部门的执行力度差也给企业增加了钻漏洞的程度,提高执法力度,增强监管的责任成为政府对劳动保障方面的义务。第二,在出现劳动争议事件后,需要向劳动仲裁部门出示相关的证据,由于劳动者了解程度低,对证据的保存程度有限,企业在利己的情况下隐瞒或销毁证据,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高在仲裁过程中的证据保护,增强劳动争议的证据完好,提高争议事件决议的正确性。[4]第三,企业会通过多种办法逃避相关的惩罚措施,例如通过自身的经营等逃避法律的惩罚,而这种情况下的劳动者无法决定办法实施,政府应在核实真实或虚假逃避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事件处理结果上的弱势地位,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在劳动关系多样化的现代社会,劳动保障法需要从多方面保障劳动者和企业的利益,相关的劳动仲裁部门和法院也要在发展中的社会更新自身的知识了解,这种社会形势对法律法规的完善性是巨大的挑战,如何界定变化中的劳动关系,如何在变化的劳动关系中寻找平衡点,怎样更有效加强监督,都对法律制度和相关部门增加了困难。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对劳动保障方面的制约和管理越来越重视,增强了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的保护,维护了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劳动仲裁案件的处理惩罚的力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劳动保障部门更加致力于促进企业中的劳动管理系统的制定,从根源和过程中防止出现劳动关系的摩擦事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在企业完善自身的管理系统时,应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保障好自身利益的同时,对该保障的劳动者进行保障,减少劳工事件的出现,在出现摩擦矛盾后,依照法律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四)加大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案例展示工作。《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已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将从5月1日起实施,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已经出台并实施,宣传新规定的法律是提升各相关部门专业性的重点。强化保护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对企业的雇佣劳动者合理合法化进行监督,协调好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摩擦性矛盾,提高市场的活力和积极性,增强各单位部门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程度,完善调解和决议劳动争议事件的程序及结果。[5]另一方面,对相关部门和企业用工单位进行相关的案例学习,提高用工单位对雇佣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认识,增强对劳动保障法的认识和了解,加深对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性的知识。对劳动者也应进行宣传和学习,提高自身对劳动者权益的认识,以及如何在劳动争议产生时通过正当的方法举证及走法律程序,拥有保障自己权益的办法,提升对法律的认识,贯彻落实好相关法规的学习工作,促进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结论

对于劳动者群体来说,劳动权益的保障不健全会造成他们发展和生存上的困难,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来说,也是极大的困境。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经济权益也需要维护,如果企业的权益得不到保护,那么经济的生产力会下降,造成整个经济市场的缓慢运行。在劳动保障法规的研究中,为了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市场的公平和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更好地带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维护劳动者的弱势群体的地位,保障企业的用工合法性,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伟.中小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6):56-58。

[2]苏海南,胡宗万.我国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23-30.

[3]任积丽,殷红芬.《劳动合同法》对中小企业劳资关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5):32-34.

[4]鲁汉玲.组织社会化视角下中小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6(8):53-57.

[5]王春晨.中小企业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问题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109-110.

作者:赵晓菲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