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时间:2022-02-15 08:32:5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师构筑数学课堂的蓝本,数学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的特点,并要重视数学教材的深层次的挖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活动。

一、知识产生背景的挖掘

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学生不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一知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一知识,当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这一知识。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认真挖掘知识产生的背景。例如“:面积单位”这一概念的引入,其背景是什么呢?教材中未讲清楚。其实,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面积大小差异很大时,通过观察就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②面积大小相近时,采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③不能采用以上方法时,还可以把它们划分成若干大小相同的方格,看哪个包含的方格多,哪个面积就大。但是,在把一个物体划分成方格时,有的把方格画得大一些,有的把方格画得小一些,不仅麻烦,而且很不容易比较,因此,要准确比较面积大小,就要制订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格”,而这个统一的标准“方格”就是“面积单位”。这样,既很自然地引出了“面积单位”这一概念,揭示了“面积单位”的作用,又介绍了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为以后用面积单位去度量长方形面积,推导计算公式作了铺垫。

二、知识形成过程的挖掘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因而,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无论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应认真挖掘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体积”概念的教学,就应紧扣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有序思维过程来精心设计:①让学生观察一块黑板和一张桌面,比较一下哪个大点,再拿出两个棱长为8厘米和4厘米的方块来比较它们哪个大?通过对比,学生就可以初步获得对体积大小的感性认识。②拿出两个盛有一样多红色水的并且大小相同的烧杯,让学生分别向烧杯中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观察水位上升程度,让学生从这一现象中感悟对物体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③引导学生分析烧杯里的水位升高的现象,加入的石块越大,水位上升得越高,直至水从烧杯里溢出。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就能比较自然地推导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④接着我们再让学生举出其他与体积有关的例子,或用体积概念解释有关现象,使体积慨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因而“,体积”概念的得出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过程,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表象达到认识”的思维过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认识并掌握了数学概念,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方法。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反映,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它蕴含于数学概念、规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就得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因此,要挖掘所教知识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小学数学中,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方法是核心,其内容丰富,包括数形转化、未知向已知转化、动静转化、几何形体中的等积转化等,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策略。如,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分数除法法则”,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是一对互逆的运算,它们是互相对立的,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但引进了“倒数”后,除法就可以转化为用分数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在引进了倒数的条件下,分数乘、除法这对矛盾就统一了起来。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挖掘并渗透平移、等移思想,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它平移到原平行四边形的右边拼成一个等底(长)、等高(宽)的长方形,就可以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挖掘和渗透这些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交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知识中智力因素的挖掘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不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而自然增长,而是需要通过培养和训练获得。因此,每上一节数学课,都要认真地挖掘知识中培养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潜在因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总之,在小学数学的实践和探索中,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做好数学教材的深层次的挖掘,就能很好地促进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作者:罗招华 单位:江西省吉安县北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