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教学理论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10 02:39:00

数学情境教学理论分析论文

数学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

2.1情境的内涵

情境原本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称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进行某种行为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表现为多种刺激模式、事件和对象等.而教育学中的情境概念一般认为始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未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引起思维的直接经验的情境.教育中的“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科教学与生活环境.情境不仅能激发问题的提出,而且能为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至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它提供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智力背景,产生某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本文所说的“情境”,指的是“一个优化了的、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环境”.

2.2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J.s.Brown和A.Collins等在1989年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

的论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决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关于情境教学则有各种不同的表述:

(1)“情境教学就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2)“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3)“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起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4)“情境教学就是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5)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简而言之,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师人为“创设”的“情境”(有情之境)中所进行的教学.可以看出,情境教学的概念表述尽管不同,但都把“情境”作为情境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2.3数学情境及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

我认为数学情境,是指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前提、基础和条件.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教学,可以这样理解:通过创设优化的数学情境,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能力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进行教学,

2.4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2.4.1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的思想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心理学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所以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终于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人本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最重要,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育者必须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要、价值观,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情感融洽的学习情境.

2.4.2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

认知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教学处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可见认知理论提倡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产生的背景.知识是一种工具,要理解并灵活运用某一知识,就应知道知识的适用范围,也就是应当理解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即情境.因而人的认知也必然具有情境性,这就是情境认知.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知识,就应为其创设相应的认知情境,这就是情境学习.学习是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者主动接触有关信息,并利用己有的知识和观念解释这些信息.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构建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赋予意义.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也就是说,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能动建构意义的方式来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理解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发生的.学什么是不可能与怎样学相脱离的,因此,认知不仅仅在个人内部,而且是整个情境的一部分.认知冲突或困惑是相对于情境而言的一种刺激,并决定着学习内容的实质和组织形式.

2.4.3现代数学观与数学学习观

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绝对真理的知识体系.随着非欧几何的诞生,人们发现数学不过是形式的符号体系、公理和规则的集合,再加上由公理和规则演绎出的定理.后来,歌德尔定理的面世,使人们大为惊讶:数学体系是.多么复杂,以致证明其相容性是不可能的.于是,人们把数学看成是一系列对运算符号的约定,一旦建立了约定相应规则,那么就有了体系和结构.也就是说,规则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应被儿童再发现或再建构,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实体或抽象的规律的集合.数学不是静止的、二元的,而是建立在人类活动基础上的.所以,学学习包括有意义的主动操作,包括在数学环境中结合数学对象的建构性工作.数学学习必须帮助学生发展更有力的思考方法和思考工具,包括深刻的反省和对思维模式的理解.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学生相应的学习情境,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观念,理解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IJESIS目前,数学教育界对学校数学的一个普遍的看法是: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续和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为了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而需要学习数学.对教师和学校来说,数学是一门学科,但就学生而言,数学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社会学研究已经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独立于社会环境的一个体系.学生认识的起点往往不是辑公理,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备他们感兴趣的实际背景—熟悉的现实生活、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

另外,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属性就是群体性.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文化,孤立的、机械模仿式、灌输记忆式的学习是无法让学生提高数学文化素养的.学生只有在群体中,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通过自己探索、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才能够学到真正的数学,提高数学素质.以上观点告诉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学习、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