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10篇

时间:2022-06-26 09:32:26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10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自主式教学模式应用

一、高中生数学自主能力现状

惰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差,再加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基本呈现的都是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一刀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进而导致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则是课业的压力让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还因为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更加抽象,理解起来更加困难,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挥。当然,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开展自主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由此不难看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对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对高效课堂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还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应用,从而在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同时,也使学生获得“解放”,使学生真正看到数学的价值。

三、多样化教学模式展现自主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从上面的两点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自主能力的培养又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措施或者说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在展示数学课堂魅力的同时,也实现自主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1.师生交换位置,凸显学生主体

在实施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普遍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然而,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部分教师在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做法,比如:部分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完全自主地学习,直至课堂结束,然后,下节课开始讲授新课;还有部分教师依旧延续的是“以师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这两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根本得不到锻炼,而且,还浪费时间,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提高。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师生交换位置的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做“老师”,尤其是高三学生,因为基础知识点已经都学过,所以,在该阶段让学生当老师,使学生走上讲台,寻找学习的信心,效果会更好。

2.实施一题多解,培养自学意识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打开思维,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题的切入点,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解题能力,而且,对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也是一种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解答过程中,作为新时期数学教师的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丰富解题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

3.实施先学后教,调动自学欲望

所谓先学后教是相对于以往的先教后学教学模式而言的,目的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类,如: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比较模糊;哪些知识点没有弄懂等等,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解决,最后,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例如:在复习有关“数列”的相关内容时,我采用的便是先学后教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复习,然后结合平时的一些联系,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我针对每个小组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讲解的形式进行教授。当教师和学生都有目标的时候,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也将会逐渐消除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总之,自主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主体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作者:曾明工作单位:福建莆田市枫亭中学

第二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法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上述的发展现状,导致了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亟待完善的不足。教师是主导学生仍被动的问题依然存在,这种问题对于学生自学和理解性的培养还是十分不利的;再者,传统的教室还是以黑板和粉笔为主,在我国科技进步如此飞跃的当前,多媒体教室还没有实现普及,使教学还停留在平面,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是没有可能建筑在硬件缺失的情况下的,靠空想的空中楼阁是不会成立的,第三,我国高中教育大部分对于学校的硬件投入相对较差,更不用说,专门为了数学教学而进行的硬性投资了,第四,我国高中教师队伍依然参差不齐,专业对口科班出身的教师是少之更少,再加之,学校课程紧,任务重,对于教师的再进修和再深造的机会也就更少,教师的素质得不到提升在某些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再次,我国高中教学的方法还需要完善,很多传统的教学法,已经没有办法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与时代严重脱勾,这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法,不仅仅掣肘了教师的灵活教学,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和自觉性的培养。

二、新课程下提高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途径

如何解决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何提高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成果和学生学习的成效,如何完善数学教学法,是摆我们面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的谈点自己的体会,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改善学生学习的策略

学生是一切学习的主体,那么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来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重点和吸引力,学习的关键就是兴趣培养的过程,尤其是这种学科教学,兴趣更是重中之重,中国的教育半个多世纪以来就是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认知,往往在绝大的程度上,忽略了情感教育,以及创造教育的开发,学校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场所,并不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和情感的承受力,导致在传统教育的形式下,中国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应试能力,却在情商和创造力上远远落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相应的方式和方法了,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室,制作PPT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相应的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

(2)教学设计。随着新课程的出现后,使我国同中数学教材更加的抽象和复杂,而且还增加了许多的新内容和新重点,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使内容繁杂的教材简化教授并使学生理解吃透,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和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设计,难点、重点有效地安排时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不同内容和不同的章节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从教材出发,因材施教。

(3)学生主体。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使教师的角度发生性质上的转变,学生本身就是学习的主体,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的任何一门全是教师主体学生被动,思维认识不主动,课堂管理严格又缺乏灵魂,如何转变长期以来的这种格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里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特点,来不断的培养和逐渐的形成。比如可以把班级里的同学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团队来进行竞赛式的学习,还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成为讲授者,教师仅是指导和完善者,使学生不仅仅只是学的主体,也让学生变成教的主体,逐渐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成为教的这个主体的同时,不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

(4)自主学习。高中数学课程各个章节的关联性较强,大部分都是层层深入的设置,这也有助于学生开展自学的利之处,自学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人生大部分的知识,除了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的学习是通过教师进行讲授来实现,但是在较高的教育后,学习也由老师的任务,转变成为学生的自觉,如何帮助学生完成自学和培养学习习惯,是教师的终极任务,比如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来找到问题的所在,在课堂上找到问题的答案,课后进行有效的复习和查缺补漏,应该说自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甚至对这个学生的一生来说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数学的教学,从教师出发就要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比如:

(1)游戏法。游戏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合理的设置一些合理的数学游戏就会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寓教于乐。

(2)启发法。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学生的特点,运用一些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启示和诱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同时,需要注意教学内容和重点的设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3)情景法。这种方法从字面的意义来看,就是教师根据所教的内容,设计一些场景,比如像矛盾,悬念,冲突等,让学根据场景,来理解学习内容。

(4)活动法。活动法,同样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设计一些合理的活动,比如说分组活动法,模型制作法,行动调查法,对比对照法等等来设计教学课程,达到教会内容,理解精髓,吃透规律的目的。

作者:谭晓波工作单位:德惠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们经常说的教学,就是指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方法以及基本的技能进行理解和掌握。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应该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进行预习,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经过自己学习和预习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能够更加认真地听讲,因为他们自己已经学过一遍了,他们知道哪里应该重点听,哪里可以进行省略,进而更加深入地进行理解与掌握。实践证明,有效的预习是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复习,复习主要指通过对教材知识点的反复阅读,对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和牢固的掌握。在复习中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学生对知识体系和基本概念进行有效的联系,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

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将课堂上学生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转化,创设相关的高中数学问题思维情境。但是,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具体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先定理后实际应用的形式作为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创设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将定理和概念等基本知识进行数学知识的展示,创设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懂得对数学教学环境的探究,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也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相关的公式与定理,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增强。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学习。

四、进行数学素养教育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该为学生制造更多的发言机会。在现在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人。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讲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使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安静的思考和学习,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会收获更多的知识,这些是单纯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不到的效果,而且通过思考获得的知识是学生通过学习与领悟之后得到的知识,而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的,这样的知识更加稳固、更加扎实。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在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学到的新知识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楚。

五、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将教学理论与生活实践二者进行紧密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数学观。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充分的关注。同时,教师由原来课程的执行者变为开发课堂活力的激发者,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综上所述,要想使高中数学教学得到优化,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在数学课堂上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在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精神,同时注重数学素养教育,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只有做到了这些,高中数学教学才会得到相应的优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效率。

作者:曹进文工作单位:甘肃省平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高中数学导入环节优化设计

一、精简:避免顾此失彼

研究表明,有许多高中数学教师,特别是新手型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导入的“精彩”和绚丽,经常带着学生沉浸在导入的活动情境中,不能自拔,生怕打破学生的美梦.其实,这种现象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广泛存在,当学生很投入地沉浸在教师所设置的导入情境中时,教师怕终止其活动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反差,而影响新课的教学,所以,很多时候,高中数学的导入环节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活动课、音乐课、视频课等等,脱离了数学课程的本位归属,形成了许多顾此失彼的不良现象.所以,高中数学导入环节设置的第一个原则便是要“精简”,教师要严格预设导入所花费的时间,且能够保证导入发挥到应有的成效.例如,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时,为了先让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画法有一个实践性的感知,且为本课所教授的“斜二测画法”做铺垫,教师设置了一个“绘画比赛”的活动,即:教师在讲台上出示一个奶粉瓶(呈圆柱形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奶粉瓶的形状,看谁画得最像,最符合实物的一般模型,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将其推荐给美术老师,让美术老师为其表现加分.课堂小记:在数学课堂中能够出现绘画场景,本身就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再加上有奖励的因素存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散思维,尽力将奶粉瓶画得生动、美丽、逼真,有的学生甚至画出了奶粉瓶上的图案,更有甚者,直接拿出彩笔进行涂色,绝不放过这一次比赛和加分的机会.结果,当教师问询学生是否完成时,学生竟然还沉浸其中,有的甚至才开始动笔,教学进度被完全限制了.反思:这个导入本身的意图和想法非常好,能够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直观图的画法,再配以专业性的画法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学好本课知识,但是,其在设计上有所欠缺,没有向学生规定好绘画的要求和原则,导致学生将导入环节变成了一个“美术绘画”环节,占用了教学时间不算,还由于“走调”而导致导入陷入无效状态.因此,教师在导入设置时,应当要求学生所要画的是“简图”或者“直观图”.

二、纯正:围绕教学主题

高中数学更加注重细节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运用,通常围绕一个既定的数学知识而展开课堂教学,所以,高中数学的每一次教学都具有一个明确且清晰的教学主题,导入环节的设计应当服务于这一主题的内容和思想,否则,前后不一致或脱离主题的导入会使得高中生“一头雾水”,本来是降低数学知识抽象性的导入,反而会成为制造学生困惑的机器.例如,教学《简单随机抽样》时,教师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设置了一个与抽样问题有关的问题情境,旨在将学生引向抽样学习的大门口,具体如:教师:某质检人员要对红星公司所生产的一批果冻进行质量检测,看其是否有使用违禁添加剂,假如你是这个质检人员,你将如何来展开检测?学生1:一个个检测过去呗.教师:嗯,一个个检测能够保证检测最准确,但这是一批果冻,肯定有很多,一个个检测,就太浪费时间了.学生2:每一箱拿一包出来检测.教师:嗯,还有其他看法吗?学生3:从里面随便拿出一部分来检测.教师:嗯,这两个同学都是建议从中拿出一小部分来进行检测,即抽取一定量的果冻作为检测的样本,在面临检测对象的量很大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为什么我们抽取一部分来检测就可以了呢?学生陷入沉思当中,有的学生由于一时无法理解,便开始窃窃私语.教师趁机“火上浇油”,继续提出问题,为学生制造适切的紧张感:“如果让你来抽取一定量的果冻作为检测样本,你将如何来抽取呢?”反思: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创设案例,旨在教学前就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冲击,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增强学习动机.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整个导入的流程都紧紧围绕“随机抽样”中“为什么要用随机抽样”及“如何展开抽样”这两个核心知识点而展开,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猜想,再引导学生展开系统学习,学生对这个知识便更加在意,更能够习得“简单随机抽样”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三、活泼:加入生动元素

导入的一个基本作用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的生活表象、游戏活动以及活动表现等各种形式先行表露出来,让学生在新课开始时先获得一个直观化的感知和认识,激发数学学习和探索的乐趣与激情.所以,要将导入“包装”成具备这种特效的教学活动,还应当坚持“活泼”的原则,积极在导入设计中注入生动元素,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可感知化,才能使高中数学学习富含趣味性.例如,在教学《指数》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个直观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指数的性质,将抽象的指数函数变得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如: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请大家拿出一张作业纸,并对折一次,将纸分成两半.学生依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折叠.教师:请大家再对折一次,这时将纸分为了几块呢?学生:4块.教师:那再对折一次呢?……这个折纸游戏是最贴近指数以及指数函数的例子,教师能够巧妙利用,便能帮助学生在亲身动手实践中,零距离感受指数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指数的基本性质,而且教师没有告诉学生折纸的意图,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动机便由此而生.又如,在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时,教师通过引进竞赛方法设计了练习情境,让学生在练习中构建起旧知与新知的桥梁.请同学们自觉完成下列三道习题,同桌间进行互相比赛,看谁能够又快又准确地说出答案,并能阐明其中的原理,解答出现问题的,也由同桌间讨论解决:①tan960°的值是____________.②假如sinαcosα>0,则α在第几象限?③若cosα<0,且sin2α>0,则α可能在第几象限?这三道题是对前面几节课所学知识的检测,也是本课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学采取同桌竞赛,并让同伴间互相解决对方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

四、多样:注重形式多元

高中数学课程是由一系列单一的数学知识有机组合而成的,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结构特征、教学方法和环节设置,千篇一律的导入套路也就必然行不通,所以,高中数学导入环节设置还应当注重形式的多元.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在基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变换运用多种导入形式和方法,以保证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获取最贴近的导入设计.例如,教学《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的《平面》这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在设置导入时,可以有多种方法供选取,如:问答法: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面、湖面、墙壁以及马路都是以平面的形状展现在我们的视觉中,给予我们美的感受,让我们无比向往.你能继续说出更多的例子,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几何美的存在吗?实物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平面的实物的照片,让学生欣赏和感知,并利用身边的资源,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天花板等,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实物,认知平面的存在和形状,为本课所要学习的平面知识作奠基.预习检测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自由说“平面的表示方法”,并指名学生到黑板画出平面的一般表示图形,直入教学主题,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成就,还能在一开始就给予学生先入为主的感知,让学生在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学到教学的重点知识.……反思:导入是教师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表现教学艺术和智慧的最佳场所,导入的方法只要紧紧围绕教学主题以及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多种方法并行使用,这都要依赖教师独到的数学教学素养.

五、结语

高中生虽然已经逐渐具备成人的思维特征,且也养成了比较稳定的注意力品质,但半成熟、半幼稚的他们仍然需要外力来点燃他们的激情之火,更何况人是一种具备独立思想的群体,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也会做出合作或抵触的反应,所以,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从导入环节的设计开始,让导入环节在高中生心中首先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促进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教学配合行为,从而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快乐殿堂.

作者:朱斌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研究

一、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上的原因,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小组合作教学不能有效发挥它的优势,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只有先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对症下药,寻求正确、高效的教学方式,解决小组合作教学的应用问题。据分析,它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分组不当,导致小组合作程度低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课堂讨论,然后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但是很多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为了方便一味地按照学号或者成绩进行随机分组。这就可能导致小组之间有较大的成绩差异,或者某个小组有突出的优势或者劣势,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出现不平等的情况,进而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另外,学生之间也可能存在个性、性别上的矛盾,教师如果分配不当,就会出现成员的口角矛盾或者某些学生不合作的情况,最终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课堂实践安排不当,探讨分析过程有名无实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许多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虽然开展了小组合作教学,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上课时间,常常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做题或者试卷,而将本应该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过程等小组合作内容推迟到课后。这种做法不仅挫伤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热情,使得课堂小组讨论分析环节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还让学生忽视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草草完成任务或者完全不参与讨论,阻碍了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三)教学方法不当,滋生学生的懈怠心理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不当的教学方法也会滋生学生的懈怠心理。比如,教师让小组共同探讨某道数学题目,但是每次都只让小组内最优秀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同学却被教师忽视。长久以来,教师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懈怠心理,认为反正教师会提问最厉害的学生回答,自己会不会无关紧要,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或者出现学生由于对教师的做法不满,在小组合作中没有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消极合作或者拒绝合作,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有效运用小组合作的措施

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就必须对症下药。针对上文提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前辈的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合理分组,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学生的分组,如成绩、性格、性别、强项和弱项等,使小组成员的成绩之间呈现梯度分布的特征,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组内的其他学生。同时,小组之间的实力要保持相对的均匀,确保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可比性。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性别协调分组,让他们能够有性格上的互补,实现男女搭配以及动静结合的效果,营造和谐友爱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鼓励他们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战胜数学学习困难。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时间有准确的掌控,避免教学任务与探析过程的冲突。具体来讲,教师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教授,然后将安排学生做题的时间和合作探析数学问题的时间相配合,待讲完知识和例题之后,给小组几道相关的数学问题,要求小组分析题目中应用到了哪些相关知识,与例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小组成员能否提出不同于例题的解法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就能将做题与小组合作探析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引进好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小组互助行动,布置小组作业或者实践任务,让小组成员在课后共同完成或者在班级中开展数学比赛或者小测验,并在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总体成绩最好的小组能够获得奖励,而表现最差的小组就会获得更多的学习任务,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团队精神,激励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教师也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尤其是注意课堂表扬的方式,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他们为自己的自尊和团队的荣誉努力奋斗,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应用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王和卫工作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二中学

第六篇:高中数学习题有效性方法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是完成习题训练的唯一主体,也是习题教学开展的唯一对象.但是在高中数学的习题教学以及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非常积极,总是一拿到习题就做,而且所采取的解答方式也是非常直观而笨拙的方式.甚至有些同学没有意识到某些习题在题设中存在的问题而直接进行解答.这样的一些情形无疑影响了习题教学的效率提升,也影响了学生的解答速度和有效解题思维的形成,继而影响学生解答习题的自信心.而这一情形如若继续发展将严重影响习题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所以,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质疑的意识,更是一种剖析问题结构,分解问题成分,肢解问题含义的一种意识.这样的一种意识一旦形成,将练就学生的“火眼金睛”,那么学生在看到习题的第一眼就明白该从哪个地方下手,哪种解答方式是最简便的.

二、教学过程均设置“习题训练”

通过这一类题目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在习题中去认识和理解方差、极差、标准差等重要的概念.这样的学生的理解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表层含义,而是深入到了概念运用层面.而这也将有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习题训练则是为了达到“讲练结合”这一目标.在教师的讲解完成后,及时地配以相关的习题进行解答训练,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消化吸收相关知识点.这样的习题教学效果是良好的,也将有效地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习题教学的开展是夹杂在整个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同时习题教学又有其自身卓绝的地位优势,但是却容易被学生和教师所忽视.所以,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开展好习题教学,也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解答能力和水平,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做过的习题内容进行适度的反思,对自己在习题训练中常犯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纳,对自己在习题训练中还存在的知识盲点及时地查缺补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寻找到前进和成长的空间,更要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解题的妙招和教训.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整个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发展.

作者:吴建新工作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西亭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数学师生互动研究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体制改革后,高中数学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尝试,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代表.高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教学目标的设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对师生互动的理解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主义;课堂上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程度不高,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依旧很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思考的空间相对狭隘.

2高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极高的学科,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一直是困难重重,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不高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高中数学课堂沉闷压抑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由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学习技能等方面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现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实现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

3高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1)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

高中数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高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相对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解决高中数学难题的信心.师生互动不是一问一答的形式主义,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以此带动全班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胆量,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讲解的学生会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在难题面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题的方法.

2)及时鼓励学生,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的变化.教师不能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要综合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表现进行评价,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好评与鼓励.例如,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所有基础题目的解题方法时,对学生说“你做得真好,继续努力”,以此肯定学生已取得的成绩,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若学生在考试中因为粗心失分,告诉学生“做题细心点、仔细点,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掌握学生情绪的变化,了解学生对待高中数学的态度,适时地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把实际问题带入到课堂中

高中数学教师要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概率统计”的教学活动中,有一道课后习题是:从52张扑克牌中任取5张,求在至少有3张黑桃的条件下,5张都是黑桃的概率.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解题的思路,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扑克牌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理解起来不存在任何困难,学生还可以实际动手操作一下,加深理解.高中数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可以走形式主义,更不能禁锢在单一的方式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多花点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

作者:谢彩苹工作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职教中心

第八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法

1.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现状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现状,研究人员在校园网站上分别了两份针对数学教师与学生的调查问卷,截止到调查时间终止,全校共有13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调查,有效率96.5%。分析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78%以上的高中教师认为概念教学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要求学生自主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但在对这些教师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数学教师在对概念教学的处理方法上大相径庭:青年教师多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实现概念教学,而老教师则认为学生自主预习会对课堂教学失去新鲜感,而且一旦预习不当,还会造成先入为主、学习困难的情况。参与调查的教师普遍反映在概念教学的用时上多为1—3分钟,常采用学生自主理解教材的方式,极少将其作为一个专门模块分析讲解。从学生调查统计结果来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概念教学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来自实验班的学生反映“常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概括新学的概念”,认为概念理解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则认为数学概念只需要记忆和背诵,无需深入理解,同时,这部分学生也反映,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常出现概念模糊,不知如何下手、需要重新翻书理解的情况。由此可见,当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教师与学生未能充分认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如何以新课改为契机,优化概念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进而有助于学以致用,成为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2.加强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举措

2.1过程学习法

2.1.1引入概念。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为学生传授一个新概念时,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一概念的意义,这就对概念引入提出较高要求,通常以过程学习法为指导,从数学课程体系的发展过程角度来对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分数指数幂”教学为例,数学课本中只对该概念给出如下定义:。“为什么引入该概念”?教师采用与学生一起回忆乘方、相反数、倒数的引入过程的方法开展教学。通过巩固复习,联想到当多个因数相乘时,为了简化运算,引入乘方;将加法和减法统一为加法,引入相反数;将乘法和除法统一为乘法,引入倒数等。由此,将乘方和开方统一为乘方,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2.1.2形成概念。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对新旧概念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以“偶函数”概念教学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先请学生观察函数f(x)=x2,g(x)=x的图像,学生一眼看出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教师提问:“你们能从函数的角度说明它为什么关于y轴对称吗?”问题一经提出,学生迅速调动以往学习经验,根据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计算了f(1),f(-1),f(2),f(-2),f(3),f(-3)。由此,教师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x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值时,他们的函数值是否相等?”学生普遍认为“是”,教师继续提问“:这个规律对任意x都成立吗?”于是,学生计算f(-x)与f(x),发现相等,最后,教师给出这类函数的概念为偶函数。

2.2数形结合法

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作为高中数学的入门教学,二次函数常被称为衔接初高中数学的“桥梁”。虽然初中教学阶段已经对函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定义,为高中函数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经调查,少有学生真正理解其概念本质。如自变量与函数值这样的基本概念,调查表明单纯依靠教材上的文字讲解很多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略这种基本概念的深入,通常选择一带而过。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直接影响稍高难度数学问题的综合运用。教师应借助图像、表格等较为直观的形式,采取数形结合法对基本概念加以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对自变量和函数值的理解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一来,当再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就能够充分理解、融会贯通。教师充分借助板书绘图,更加直观地向学生传达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既快捷,效果也更显著,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

2.3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是概念教学的重要方法。从理论角度来讲,指的就是把从某类个别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属性,推广到该类所有事物中去,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性认识。概念教学中学会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具体到数学概念学习中,归纳总结就是让学生通过将新概念与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联想,把相关内容的共同特征描述出来,并推广到一般,即给概念下了个定义。

3.结束语

实践经验证明,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前提,是数学学科学习的起点,为进行数学推理、解决数学问题提供判断依据,也是形成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的根本出发点。教师应高度重视概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讲究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概念教学的效果,使之真正为数学应用服务。

作者:舒友自工作单位:湖南省溆浦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1.对数学公式及概念进行探索,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数学这个科目文字性的知识理论较少,最多的文字性内容就是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为了有效地开展开放式教学,学生不单单要学会将这些公式理论运用到题型上去,还要求学生对这些公式理论理解吸收。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探究小活动,来探究这些数学公式的由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力,还能够养成学生对学习自主性的良好习惯。

2.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开展开放式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状况、心理素质以及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同时教师要掌握好尺度,让学生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而且,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这种情境来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绝佳时期,同时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出问题、找出答案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互动沟通起来。教师可以利用辅助教学来创设情境。例如,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有趣的图片动画或者文字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趣味性和新鲜感来吸引学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开展开放式教学。

3.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数学思维

近年来,国家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政策,教育部门开始加大力度进行教育革新,不断健全目前的教学体制。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被动填埋式的教学方式转换成主动探究学习,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开放式教学来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在开放式的数学课堂上,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有效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对问题的独立探究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迫在眉睫。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这让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作为高中生来说,因为要面临高考,但是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讲究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开放式教学,将数学公式和概念进行深入探究,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这种开放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开展。

作者:曾林工作单位:四川省会东县和文中学

第十篇: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实践

1.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

1.1导学式教学意义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导学式教学,是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而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授更重视,但对于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忽略,导学式教学则是定位于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的重难点对于结果有所轻视,更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地参与实践,进行自主学习,自行研究,同时发现问题并自行加以解决,实现教师为其制定的学习目标。导学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重视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在学案中制定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像这样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发展过程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主要在于教师,教师要在导学式教学环境下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2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步骤

导学式教学分为“复—导—学—论—讲”几个步骤,在“复”的阶段,实行课前复习,要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为其设置知识的复习并巩固。教师在上课后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新课的导入。“导”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教材的风格向可读性转变,但是对学生来说,对教材的阅读存在走马观花的问题,觉得可以无师自通。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在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设计的目的明确,阶梯性地呈现知识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教师引导的问题感知教材的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其自主地探索问题。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就将全书的重难点编集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实现学习目标。在“学”这一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积极思考和对知识的自觉探索,自主学习,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学会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相关内容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此阶段,教师需要指导学法,如在时间的分配上,提出记忆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或讨论等。导学式教学第四步为学生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后,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解疑。可以同桌进行讨论,可以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也可以全班交流讨论,还可以设立不同意见的双方观点的争论。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深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问题的设置方面,不仅要防止问题的简单设置,导致讨论变得过于简单,以至于众口一声场面的出现,还要防止深奥问题提出无人应答的场面。小组讨论不但能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要巡回检查,进行个别辅导,以便适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一步讲解时做到有的放矢。导学式的最后一步是讲,就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会遇到一些疑问,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老师及时地精讲点拨。在讲这一阶段,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紧扣问题的热点,为学生学习清除障碍等,真正讲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

2.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仅学生要适应教材,而且教师要注意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数学的新授课其新的知识点不多,但要同前面所学的内容综合起来,结合例题的分析思路对新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提前预习,也可以在课前将教学思路进行呈现,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有选择性地在教学中使用导学式教学法。例如在苏教版《直线与方程》的教学中使用学案,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知道学生对直线的方程有所了解,所以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工夫。例如在苏教版《直线的方程》的教学中使用学案,之所以本节使用学案是因为直线的方程在课标中的要求是在了解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的基础上,了解直线方程的相关概念,知道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形式及使用的条件。另外,从认知角度看,学生在学完一次函数之后,已经对直线的方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研究直线方程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对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研究。这时如果恰当使用学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独立研究直线方程的能力。因此可以将此学案分为两个部分:《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在《预习学案》中不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只是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进行基础知识回顾,为新学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提出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能启发思维,不为学生增添学习负担,使学生轻松简单地完成学习任务。

2.1直线的方程预习学案

2.1.1直线的倾斜角α定义:当直线l与轴x相交时,取轴x作为基准,x轴%%%%与直线l%%%%之间所成的最小正角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和轴x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2.1.2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α;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k不存在。公式:当直线l经过两点P1(x1,y1),P2(x2,y2)时,直线l的斜率k=%%%%(x1≠x2)。设计的《课堂学案》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还引导学生完成对直线方程的形式及适用条件的研究,这样由浅入深,对于类别的总结区分,能够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明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所在。在《课堂学案》的设置中没有给出教材中所用的例题,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因忙于做题而忽略听讲。

2.2直线的方程

课堂学案在导学式教学实施中,要充分利用《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在此次教学的学案使用情况中,预习学案,学生在预习学案的完成中十分认真,一部分学生在对公式的掌握中不够准确。同时在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回答时可以发现,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对直线斜率的定义不懂其意这样的问题;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对直线的倾斜角及直线的斜率的归纳总结不太准确,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同时借助《课堂学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加以引导,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不拘泥于形式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在教师给定的基础自测题的解答中获得掌握。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对《直线的方程》这一节课的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特别是因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其记忆深刻,显著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

3.结语

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自主完成知识的预习,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许多无意义的环节,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知识任务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导学式的实施能让教师在备课时产生更多的有效劳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备课质量,让高中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尽情发挥的一个新的舞台。

作者:金淑英工作单位:常州市武进湟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