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变式训练探究

时间:2022-06-28 08:43:38

初中数学教学变式训练探究

所谓的“变式训练”指的就是对习题进行有目的性、科学化的转化和变化,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和解题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广受教学工作者的认可与关注。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变式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能够把不同的环境优势发挥出来,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准,促进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实际上,从变式训练的概念不难看出,变式训练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其能够通过对命题内容进行变化和调整,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并且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变式训练在概念讲解中的应用

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巨大的便利和支持,也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简洁高效。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工作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要鼓励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创新,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概念教学的目标,给学生们讲解“坐标系”“象限”等概念的意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一系列的定义和概念,从而促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变式训练的作用,将直角坐标系分割成两个数轴,采取新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象限中数对正负的来源。这样,学生就能够充分理解数对取值的一些内容。

二、变式训练在定理公式分析中的应用

定理和公式都是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内在的联系,可以说二者互为表里、互相支撑。公式从定理中推导而来,定理则是公式的集中化体现。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情况下,定理和公式可以互相转化。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进行思考,主动进行研究,不能把教师作为依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变式训练法,帮助学生掌握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公式及定理的掌握程度,并且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比如,教学“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这一内容的时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直径的定理和直径平分弦定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分解,并且充分认识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础找到最佳的变式方法,对直径与弦的位置进行多次变动,并且让学生对其调整后的情况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将能够从变化中体会到定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们进行应用训练,往往能够取得比较突出的效果。

三、变式训练在习题讲解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有的概念或者定理学习都是为了实际应用进行准备。可以说,习题训练和讲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某一种题型的训练过程中,会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不能对问题进行变通,思维被禁锢在一个范围内无法突破。在题目稍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学生便会无法应对并且发生错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提高对这种问题的重视程度,利用变式训练法对习题进行讲解,并且鼓励学生解答变式题,从而打开他们的学习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比如,在“已知x+1x=3,求x2+1x2的值”这道题中,其变式为“已知x2-3x+1=0,求x2+1x2的值”,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首先将原来的问题的解答方法给学生们讲解清楚,而后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究。经过探究后,教师再将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把握住解答问题的根本所在。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变式题的时候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训练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变式训练的重要作用,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于朝霞 单位:临洮县卅墩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