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优化策略

时间:2022-01-19 09:56:41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优化策略

摘要:从当前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现状来看,我国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无法更好地发挥出农业保险的作用。因此,针对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具有其重要的价值作用。由此可知,《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优化策略探析》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乡村振兴;乡村治理

1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现状

虽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农业作为我国农民的根本,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价值显而易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前提支撑,乡村治理是对乡村居民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对乡村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协调好乡村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化解矛盾的过程,是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重要方式。农业保险作为乡村治理重要内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器”,更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在风险保障、灾后赔付、避免农民陷入贫困或返贫现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提供重要的支持。然而,很多农民甚至的地方政府官员都没有重视农业保险经营工作,使农业生产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知道,理论研究是实践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那么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不仅不能取得我们所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得不偿失。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真正应用到广西地区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构建工作中的理论研究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国外研究无论是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逻辑框架方面,都远远领先于我国,这与国外经营农业保险的历史较长、持续性较强密切相关;第二,国外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出发,集中研究某个具体保险计划、或对某一地区甚至某个农场的具体影响等问题;第三,国内农业保险研究过于宏观,使得理论分析缺乏厚实的微观基础,缺乏农业保险实践的支持,因而限制了对农业保险的应用性研究;第四,在诸多农业保险研究成果中,往往是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没有提出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国内对农业保险的定量研究较少,且都集中在农户需求方面的分析,亟须深化研究层次,拓展研究范围,丰富研究内容。总之,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保险行业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更好地发挥出农业保险的作用。

2“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地区乡村治理中应用农业保险观点的价值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为贫困、偏远地区,也是灾害事故频发地区,因此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的重点也是难点。农业保险作为当前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系统的组成要素,能更好地保护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根本利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其在理论层面以及基础层面的实现中有着较为突出的意义。8月13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这无疑为作为乡村治理重要内容的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方向。2.1实践应用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地区乡村治理中应用农业保险观点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意义。首先,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能够充分发掘农业保险在乡村治理中的有效性、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上的体制机制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也有助于在全党全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之中实现保险机制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其次,通过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不仅能够充分发掘农业保险扶贫的杠杆效应,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对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状况的影响、有效分散现代农业发展风险、稳定农民收入、降低贫困发生率、保障脱贫成果;再次,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探究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相适应的改革方向,有助于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积极开发适应民族地区农户脱贫需求的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民族地区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实现保险机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最后,通过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经济社会特征三个维度分析研究影响民族流动农业保险参保率的相关因素,既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农业保险的参保率,又有助于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还助力乡村振兴。2.2学术研究价值。一是,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有助于检验农业保险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明确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用与异质性特征、农业保险赔付水平和风险水平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二是,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有助于明确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结合中保险政策创新、特色保险产品、保险教育宣传、保险与金融跨界合作等创新举措的普遍性、针对性与有效性问题。三是,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经济社会特征三个维度分析研究影响农业保险参保率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明确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流动类型、就业单位性质、个人收入、住房来源等因素与不同类型人群农业保险参保意愿的关系。

3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优化策略

广西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促进该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下农业保险的有效性、实用性这一主线,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对民族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进行对比借鉴,充分考察广西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概况,利用详实的资料、有效的数据论证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论证民族地区区域特征下的农业保险需求,厘清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农业发展与农业保险之间的关系,提出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具体政策及商业建议,以实现保险机制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3.1捋清农业保险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农业保险与农业产出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农业保险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保险政策、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基础。通过对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产出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作用与异质性特征、农业保险赔付水平和风险水平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根据不同区域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因此,我们需要着重分析研究农业保险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广西民族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要关注的就是参保率,因为参保率才是农业保险政策得以有效推进落实的必要条件。这涉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农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原因。对该问题深入研究,需要深入实地,通过走访调查等方法,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经济社会特征三个维度分析研究影响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参保率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提高对象人群农业保险参保意愿,切实有效地推进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3.2保证研究工作的规范性。农业保险机制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其杠杆效应的有效性,这一方面基于农业保险本身的共性,另一方面基于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农业发展程度所需求的特性。为了使后续的实践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我们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时必须要保证规范性,按部就班地进行。为此,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对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广西民族区域具体实际情况,探讨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共性需求与特征;其次,选择典型样本进行实地调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用、农业保险赔付水平和风险水平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深入研究广西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出现的特殊性问题;再次,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经济社会特征三个维度分析研究影响农业保险参保率的相关因素,明确不同因素与农业保险参保意愿的关系,有针对性提出特色保险产品、保险教育宣传、保险与金融跨界合作等创新举措;最后根据农业保险与农业发展关系、参保率影响因素及广西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特殊需求,提出具体的政策及商业建议,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民族地区农业保险产品体系。除此以外,乡村治理也是影响该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乡村治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出农业保险的应用价值,为广西地方农民带来很多的福利,使他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地方政府部门更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来指明后续的工作方向,同时也让农民产生发展的动力,更好地将农业产出与农业保险有机融合,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郑军,付琦玥.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保障水平与减贫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2).

[2]李琼,单言,王铭,等.美国农业再保险体系运行模式及启示[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8(09).

[3]许梦博,王明赫,李新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改革路径——以吉林省为例[J].经济纵横,2018(08).

[4]李新光,戚振宇,蔡珊珊.推进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思考——以吉林省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02).

作者:蔡桂全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