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服务于区域发展对策

时间:2022-11-22 09:59:14

经济责任审计服务于区域发展对策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行为。作为具有“免疫系统”功能的监督手段,在全面从严党的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紧紧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做到敢于审计,敢于担当,拓展价值,是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区域发展;对策

1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应当履行的经济职责与义务。经济责任具有特定的范围,是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由领导干部所任职务而产生的,与领导干部履职相关的经济活动及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和国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依据现有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党政同责同审,不仅要对行政领导进行审计,而且也要对党委领导进行审计。也就是说,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的领导干部,包括各个层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党委(党组、党工委)和行政正职领导干部(含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行使相应职权的企业领导人员,俗称为“一把手”。党的及二中和三中全会,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面做出了新的决策和部署。特别是中央设立审计委员会,亲自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更加彰显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党中央比其他任何时间都更加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也必然更加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促进健全和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体现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制度安排,本质上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行为。现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审计监督对象全覆盖,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均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没有例外,不存在超越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的特殊的“一把手”;二是审计监督内容全覆盖,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涉及的公共资金、公共政策、公共项目、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凡是与经济责任相关的,全部属于审计的内容范围。

2经济责任审计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功能作用

2.1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区域发展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紧密相关。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这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能够做到又好又快;反之,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滥权专权,这个地方必定矛盾丛生,经济社会发展走入误区。因为公共资金、公共项目、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是区域建设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领导干部的权力失去应有的制约,这些物质基础就很有可能被侵蚀和滥用,从而发生损失和浪费,廉政风险也会随之产生。事实上,在一些地方,预算不在一个盘子,收入不进一个笼子,支出不走一个口子,资产游离于账簿笼子,债务游离于安全笼中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部门领导的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给政府预算以及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营造滋生腐败的土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综合性、独立性、专业性,具有防止权力失控,避免决策失误,查处不端行为的内在功能,做到以法制权、以权制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组织监督、纪检监察监督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构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问责机制。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促进领导干部端正态度,树立法治意识和规范意识,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在法律规范和政策制度框架内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尽职尽责,自觉接受监督。

2.2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完善干部考核、任免、问责、管理监督

从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出发,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要求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数据,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防止出现领导干部评价中“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个样”的误区。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从定量的角度,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优劣、工作业绩大小,失职失误行为,责任性质类型,作出明确区分和评判,从而为干部考核提供重要参考。通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摸清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底数,能够使离任者走得清楚明白,接任者接得放心。通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发挥正确的导向,激励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通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翔实可靠、可信可用的审计结果报告,能够为组织部门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公平公正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提供依据。

2.3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政令畅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党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及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是国家以及上级党委、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发挥积极作用的所在。政策执行有两个“关键”:一是“最先一公里”,也就是各地各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力措施,使党委政府重要经济政策及决策部署“落地”;另一个是“最后一公里”,基层积极行动,使党委政府重要经济政策及决策部署在基层“生根”。解决这两个“关键”,很重要的是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科学发展观思考问题,部署工作,避免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要求领导干部前瞻性地分析主要问题,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求领导干部及时纠正不完善、不配套、不相关的政策措施,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通过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促进政令畅通、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3服务区域跨越式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对策

3.1敢于审计,发挥法纪监督体系的“免疫系统”功能

区域建设发展需要营造风正气清的干事环境。敢于审计就是要做到“应审必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为区域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敢于审计,就要做好审计监督,把审计监督置于法纪监督前面,将经济责任审计从事后监督移至事前,及时发现问题。在监督体系中起到揭示、抵御、查处的“免疫系统”的作用,做到防患于未然。敢于审计,要通过审计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移送纪检检察机关惩治腐败干部这个“少数”,以此来警示、教育广大干部,遵守法律法规,坚守住道德底线,做到廉洁从政,充分发挥好审计反腐败“利剑”的作用。敢于审计,还要注重抓早抓小,重视小问题,防微杜渐,避免出现从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的情况。我们要把握“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审计中发现的领导干部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毕竟只是少数,绝大部分问题是单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规定的违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边审边改;对审计期间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据审计法律法规,妥善作出处理处罚,及早纠正存在的问题,避免性质轻微的小过失演变为问题严重的大案件,预防和化解风险,做到既治已病,更治未病。

3.2实事求是,为干事创业和改革创新的干部担当

经济责任审计在区域建设发展中,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当看客,而要勇于当改革的促进派,在坚决揭示和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的同时,敢于和善于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共同营造激情创业、拼搏赶超的浓厚氛围,让审计监督不但有力度,而且有“温度”。区域建设发展,要求领导干部敢闯敢冒,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而这必然会导致许多情况和问题先发、早发,特别是推进改革中,工作有破有立,难免发生偏差和失误。如果将审计执法简单化,机械地依据法律法规,甚至用不合事宜的“老黄历”对待审计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定性定责和处理处罚,不仅难以使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心服口服,而且可能受到公众的质疑,产生负面作用,挫伤领导干部激情干事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待老问题,要从历史的观点出发,不能用现行的新政策新法规去衡量评判;对待工作创新中新发生的情况,也不能以过时的政策法规审视评价。而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方法,根据事实情况审慎把握政策界限、审慎作出处理处罚。要在辩证分析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辩证区分主观故意和过错过失,正确评价显绩和潜绩。特别是事业开拓中所做的探索性、创新性工作,由于现行政策规定的相对滞后性,对此,审计要正确对待,多角度“审视”:审视大势,是否符合改革方向;审视效果,有无不良后果;审视程序,是否经过集体决策;审视廉政,有无利益输送。做到谨慎认真对待,如果某项创新性工作经得起多角度“审视”,即使有些问题和不足,也不应该按问题进行定性定责、处理处罚,而且还应该热情地帮促,指导被审计单位及领导干部制定新政策,健全新制度,完善新机制,促进干事创业和改革创新。

3.3突出重点,抓住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这条主线,强化问责意识

区域建设发展必然会发生更多的重大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重大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重大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情况。经济责任审计要把握区域建设发展的重点,按照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抓住领导干部权利运行这条主线,沿着权力运行的轨迹,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要紧紧抓住大额公共资金分配使用、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审批、重要物资采购招标投标、土地和矿产资源出让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重点梳理和审计领导干部在贯彻国家政策措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风险防范、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则要将审计监督的重点放在贯彻国家政策措施、经营管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风险防控、可持续发展、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责任。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类型,准确界定应承担的责任,落实责任人,根据相关的问责办法及条例把责任追究落实到岗位,相关人员,强化问责意识。

3.4拓展价值,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效

要积极促进经济责任审计价值链条的拓展,大力推广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经济责任审计要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增强审计报告的针对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全面审查,避免以偏概全。研究党委、政府、干部管理监督部门、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单位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同的审计需求,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综合报告和各种信息专报、通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效。要根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需求,突出真实性,合法性、有用性,使审计报告有数字和事例、有成效和问题、有评价和建议,让人看得懂、用得上,做到功是功,过是过,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晰。以可信、可靠、有用的审计结果,满足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等审计结果使用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需求。在查清问题和依法揭露的同时,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前瞻性的审计意见与建议,推动政策制度的废止修订、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优化、推动历史积案的妥善处理和“老大难”问题的合理解决,实现审计一批规范一片的目的。及时将应当由其他主管部门处置的问题移送有关部门并跟踪处理情况。积极稳妥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以公开推动整改和问责,提高监督效果。主动与巡视巡察相衔接,提高两者结合度,增强监督工作的合力。

[参考文献]

[1]陈荣高.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探索[J].审计研究,2011(03):8-11+7.

[2]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06):60-72+206.

[3]苗连琦,陆伟达.“免疫系统”视角下经济责任问责制体系构建[J].商业会计,2010(08):44-45.

作者:柳笑笑 黄月眉 杨绍义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