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8-16 03:12:18

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摘要:为解决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设计质量差等问题,结合矿业类专业的特点,紧扣煤炭行业发展形势,科学选定设计题目,跨专业组建指导团队和设计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做好项目顶层设计,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实施项目化管理,提高设计整体质量。矿业类五个专业一起联合进行本科毕业设计,将矿区的资源勘查与储量核实、矿山测量、煤矿开采、煤炭洗选加工与矿区采后的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跨专业组建的指导教师团队和学生设计团队通过不同专业之间的学习、探讨与交流,整个设计团队对相关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好地梳理、整合、补充,变传统的“一人一题”的独立设计模式为团队设计模式,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文章的研究为矿业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在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矿业类专业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改革

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是他们在理论学习上不及研究生,在动手实践能力上不及高职高专生,用人单位更热衷于不用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背景,卓越工程师培养正是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的瓶颈问题。毕业设计是本科生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既能巩固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个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的运算、逻辑推理、绘图、科技论文写作和科研能力。为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黑龙江科技大学立足“大矿业”发展战略,在矿业工程学院所属的五个矿业类专业中实施了矿业类专业毕业设计综合改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结合矿业类各专业特点,跨专业组建设计团队

矿业工程学院现有采矿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五个专业。本次综合改革本着打破五个专业传统毕业设计中各个专业之间不融合的壁垒,以矿业类项目《鸡西市四海矿区煤炭资源整合与开发综合设计》为依托,从项目立项、资源勘查及储量核实报告、资源整合设计、矿区地面及井下测量、矿物加工与利用、开采沉陷区预计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等一系列专项进行综合设计。整合矿业工程学院五个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每个专业中抽调出一支具有一定科研工作经验和多年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校内指导教师团队,同时从企业中聘请有一定现场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校外指导教师团队。从五个专业的毕业班中选出2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设计团队,进行真题真做。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毕业设计环节放在第八学期,这样的安排存在一个弊端,影响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为此,我们在大三学年结束就进行毕业设计开题,将原来的13周毕业设计时间延长,从大四开始一边学习专业课和现场工程实践,一边做毕业设计。

二、发挥团队优势,做好项目的顶层设计

近些年来,由于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着设计内容脱离工程实际或滞后现场实际,设计题目重复或相近,设计内容存在抄袭现象等。学校、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等多方对人才培养质量均有不满意之处,鉴于此,有些专家甚至提出想取消本科毕业设计的想法。本科生毕业设计何去何从,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本次综合改革的重点。矿业类专业毕业设计综合改革,重在发挥团队优势,校内外指导教师团队结合现场工程实际问题,做好综合改革项目的顶层设计。基于项目模式的多专业联合指导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由多个专业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弥补单一教师指导的知识层面、技术层面、专业层面不足,实现师资的整合与共享,由过去的单一指导转变为团队指导。企业导师的加入,使得综合设计的顶层设计融入了现场工程实践,增强了与企业的紧密性,从而完善了指导教师结构,打造了一支多元化的、强有力的指导教师团队。结合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完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实现矿业类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项目设计任务书要求,组建跨专业的学生设计团队,不断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多专业联合的综合设计改革和各专业之间的知识碰撞,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三、实施项目化管理,提高设计整体质量

基于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毕业设计综合改革,旨在体现“一个突出、两个结合、三个具备”,“一个突出”即该项目突出矿业类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整体性;“两个结合”即体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的结合;“三个具备”即通过该毕业设计综合改革的开展,使参加设计的毕业生具备矿业类专业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矿业类专业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具备解决矿业类专业工程问题的良好素养。矿业类专业毕业设计综合改革项目化管理做法如下:1.项目化管理内涵。该设计以现场工程项目实际为背景,将工程建设项目中所涵盖的矿业类各专业设计内容按模块化进行分类并优化,按模块组建设计团队,各模块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保持项目运行的整体性。2.项目选题依据及总体规划。结合国家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整体部署和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题目拟定为《鸡西市四海矿区煤炭资源整合与开发综合设计》。该项目包括:(1)矿区规划、人文地理与经济;(2)矿区国土资源、储量计算与核实;(3)矿区地面与井下工程设计三维建模;(4)矿区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矿区整合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施工设计及矿区虚拟现实;(5)矿区选煤厂设计。3.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设计过程管理。由于设计团队是由多个专业学生组成,为确保学生的日常出勤,专门制定了《毕业设计日常管理及考勤办法》。在毕业设计质量上能体现出多专业联合与专业交叉所产生的加法效应,专门制定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作细则》。为加强整个设计的过程管理,我们采取了“查四期、把五关”质量监控措施,“查四期”即“开题期间查、设计初期查、中期考核查、设计交稿查”,“把五关”即“严把指导教师团队组建关、严把设计题目论证关、严把设计过程关、严把设计质量关、严把设计答辩关”。四、项目的主要成果与创新之处1.集于矿业类五个专业一起联合进行本科毕业设计,将矿区的资源勘查与储量核实、矿山测量、煤矿开采、煤炭洗选加工与矿区采后的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增加一定的创新性。2.该题从矿区合理布局、有序发展角度出发,促进煤炭资源科学、高效利用,实现了区域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3.该题目符合我校“大矿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次毕业设计有利于学生增强工程意识、全局意识、协作意识的平台,将矿业学院现有的五个专业进行了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毕业设计指导和设计完成过程中,全体指导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指导团队和一个设计团队,通过专业之间的碰撞,使师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好地梳理、整合、补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工程实际脱节、被动学习和设计目的不明确的弊端,培养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意识。4.弥补了传统设计模型中存在的缺陷。传统的“一人一题”的模式过分强调学生设计的独立性,忽视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的培养;传统的设计学科与专业之间条块化分割,缺乏专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康健,代少军,张继忠.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9)

[2]苗露.地方院校“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16)

[3]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4]秦涛,康健,林井祥,刘志军.采矿工程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30)

[5]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8)

[6]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7]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8]王浩程.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构建现代工程实训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2011(6)

[9]董晓慧,甄树聪,马如宏,詹月林.内涵式发展环境下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2(30)

[10]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刘建强.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0(12)

作者:康 健 张国华 林井祥 赵福军 张继忠 赵美芳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