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开放空间设计方法

时间:2022-03-25 04:21:12

老城区开放空间设计方法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简单粗暴的扩张方式使得城市的各项组成之间松散广漠,老城区的发展缓慢与新城区的城市化进程矛盾日益突出。老城区开放空间作为老城区的公共性较强的区域,具备城市居民放松休闲、汲取城市历史以及一些社会娱乐活动的功能。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老城区开放空间起到优化的作用,从而使得老城区重新焕发生命力,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老城区;开放空间;建筑与心理效应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城区无节制的扩张,作为城市的早期城区,老城区面临发展的转型。城市的发展中,老城区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为城市承担着文化滋养、娱乐休闲、商业生产等重要功能。在老城区的开放空间里,探索一种使老城区重新焕发活力的设计方法成为当下城市化进程中急需面对的一道社会课题。老城区开放空间设计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城区的开放空间首先要满足老城区居民基本的功能使用,在此基础上探索重塑老城区活力发展的模式,这些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二、关于开放空间

我国开放空间的设计研究无论从理论探究上的进度还是具体的实际项目上,相对西方发达国家都相对较晚,关于开放空间的概念,笔者整理了以下几种较为主流的解释:1992年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LondonPlanningAdvisoryCommittee)对于开放空间的解释为“一切能用开放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的且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性质,不论其权属如何的公共广场、公共用地、城市绿地以及未开发的区域”。卢济威(1997)也认为是城市公共外部空间,首先强调的也是公共性,如城市生态风景、城市公共绿地、公共道路以及休闲空间等。香港规划的标准和规范中规定“用作比赛、游戏或休闲之用的土地”皆称为开放空间。综上所述,开放空间的界定范围是指,现代城市内部中,一切居民皆可凭自己意愿平等地自由地进入使用,享受城市文化氛围以及进行各种社会娱乐活动的场所,承担着为城市公共性质的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城市空间衔接与融合、城市文化形态筑建的重要功能的区域。

三、建筑与心理效应

笔者试图从现代建筑和心理效应角度出发,去探究老城区开放空间对老城区生活环境状态的影响,从而总结归纳出适应当下老城区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该领域的实际运用提供一些新的观点,也希望能够对其他类似的设计有所裨益。建筑的存在不该是单单满足功能,应该传递出引人关注的讯息,从而使居民从心理方面得到感触,使空间与人、空间与环境做出对话。人凭借主观需求和客观现实的结合创造建筑空间,其主观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各项生存生产需要,再来是满足人的心理情绪的需求,如压抑、舒适、放松、严肃等氛围。环境对人的心理变化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是人心理变化的调节器。在人与建筑环境之间,是一种“设计与被设计的关系”,人依据自身需求设计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心理暗示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结合到实际的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当中,就是探讨空间对人进行有益的心理暗示。在人为建造的环境中,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如得到有益的启迪、心情的舒适、对自我的认可等。

四、研究现状

国际上,二战后经济上的富足使得人们开始更多地注重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文化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日益重视。老城区建成环境的稀缺性,让人们意识到保护老城区就是实现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延续。1960年代开始,关于保护老城区的实践,从最初的修复城区内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扩展到了对整个老城区的整体保护性措施。随后出台了多项相关的规章制度从立法的层面进行保护,如《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建议》等。人们渐渐地开始重视具有历史价值意义的老城区,而不单单局限在城区内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一些重要的老城区开放空间作为老城区文化与附近环境的缓冲起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同样地被列入保护的范围之内。在随后的七十年代,人性化的研究动向认为,人们在开放空间中的活动,可以满足休息活动、亲近历史、提升生活品质的功能。与之相矛盾的是,由于开放空间设计的发展缺乏创新加之本身的规划缺乏整体考量,功能设置缺少人性化设计,与环境协调性差等问题,致使开放空间本身缺乏吸引力,城市居民的需求与空间环境的矛盾尖锐。以此为接入点,迎来了开放空间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以及心理学开始纳入设计的考量范围。在1980年代,南京大学率先将开放空间的概念引入国内,但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在那个时代鲜有人关注此类概念研究。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被重视,但是以新城区发展优先的研究为主,社会、文化、经济视角下的研究较少,对于老城区的考虑也少之甚少。老城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也应当做出符合相应时代的变化,发展老城区是城市化进程和内部空间协调优化的突破口。

五、老城区开放空间的现状

老城区作为一个城市的雏形,在老城区中生活的居民也自始至终受到老城区所带有的氛围所影响,从生活习性、生产方式、人文风情等都会形成这座城市人民所特有的特点,同时,老城区的建筑景观也是居民通过日常活动塑造得来,老城区与居民相互哺育,共同塑造了城市最初的文化底蕴,老城区的生活也是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历史的体现。老城区的开放空间,首先保证其公共性,能为周边居民和外来游客免费使用,同时保证高度的休闲娱乐性质,为城市居民的的休闲游戏提供舒适自由的人性化场所,为此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与生理感受,比如在空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更加容易放松下来;在游玩的过程中人们更加不喜欢局限性,更加希望身心可以自由的舒展等。在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面对老城区的整体概况,应当做出含有历史文脉性质的表现载体,让人们从心理感受到周边的环境是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散发出来的特性,以此老城区开放空间的作用不仅可满足人的需求亦可以同时带动人们关注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进而对自身所处城市的发展做出回应。城市从最初的老城区发展至今,人民在改造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方面以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由于高技术与情感的矛盾激化,生活观念的转变,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这不是个人的单一问题,而是今时今日需要面对的问题。人的心理活动来源于所处的环境空间所映射的感知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想要调整人的心理舒适度,就又依赖于社会与环境空间的调节。

六、设计原则

设计师的责任应该是把老城区和新的环境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能为人接受的空间。建筑所映射给人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感知,更多的是人的心理上的,感情上的以及情绪上的体现,因此,在老城区开放空间的设计考量时,应尽可能的将建筑对心理的影响纳入其中,今天的建筑,更加注重细节对人的影响。正如路易斯.康所说:“探究有意味的空间,并且设计出一个趋向好的环境,就是人的创造。”建筑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物化的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和意志的外化,是与社会一同进步的物质文明成果。对于老城区的开放空间,应当从传统中寻找能够对现代人产生内心共鸣的因素,准确来说,将所选地区的周边环境纳入设计的考量,借鉴历史文脉,让现在的人内心有认同,从而在空间中获得舒适的体验。后现代主义设计师查尔斯.摩尔利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就是很好的例子,查尔斯通过运用一些隐喻意大利故乡的建筑符号组合得来的意大利喷泉广场的设计,得到了意大利侨民的心理认同,从而取得成功,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当地的环境也产生了亲切感与认同感更是不言而喻。

七、发展老城区开放空间的意义

老城区是城市历史的集中体现区域,此处的开放空间不能单单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定义,应该富含一些城市的人文历史和城市特色。老城区见证了一座城市的诞生,随着城市发展,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而老城区由于房屋老旧、交通规划不合理以及周边环境杂乱等原因使得老城区的建筑正在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在老城区的开放空间中,需要发掘老城区建筑的生命力与特色,营造符合现代生活的人性化场所,使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

参考文献:

[1]尹海伟.城市开敞空间——格局、可达性、宜人性,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陈朝辉,邓华译.华夏出版社,2001.

[3]常钟隽.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理论,世界建筑,1995.

作者:周亚飞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