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及脱贫攻坚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21 02:59:53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脱贫攻坚教学设计

摘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核心和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本文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以乡土资源为抓手,结合当前脱贫攻坚的时政热点,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致贫之因、脱贫之策和摘帽之路的分析,将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信息解读和综合分析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等。同时,在社会现实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资源;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教学

一、设计理念

1.时事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11月29日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及发展路径,理解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行为动词是了解、理解,行为目标从具体的区域特征到抽象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提供贴合学生生活的真实素材,引导学生从中归纳说明区域特征,并以此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从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3.考向分析在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中,作为考查内容的“四层”包含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其中,核心价值指标体系提出: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志扎根人民、奉献祖国;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义务。结合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和时事热点,以扶贫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从家国情怀和区域发展的角度命题,考查学生:①材料解读能力,分析某地的地理环境和贫困的原因;②依据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针对分析情况提出脱贫的可行性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

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判读怒江州的地理位置,并简要概述当地地理环境特征,锻炼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学生准确判读怒江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其多角度分析并阐述当地成为深度贫困区的原因,帮助学生构建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结合怒江州独特的自然条件,尝试为当地精准扶贫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进而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并树立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关注的对象是贫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区域认知与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上。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脱贫(问题解决)的可行性措施,进而建立已知和未知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苏柯晔 孙青 单位:昆明市第十六中学 昆明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