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壮字与包装设计教学结合途径

时间:2022-05-21 03:35:30

古壮字与包装设计教学结合途径

摘要: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课堂教学是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近年来,广西各艺术设计类院校都在探索将壮锦、铜鼓纹样等图形元素融入包装课程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可融入包装设计课堂教学的壮族文化特色元素不应只局限传统图形纹样上,古壮字同样具有深厚的壮族文化底蕴,且研究表明古壮字与图形纹样之间是一脉相成,将古壮字和图形纹样作为一个整体,将其与包装设计教学结合可以弥补仅是图形纹样容易造成的片面性和表面化。文章从古壮字的文化特征出发,探讨将古壮字与包装设计教学结合、提升包装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古壮字;包装设计教学;地域文化

古壮字也被称为方块壮字、土俗字,据考证最早始于唐代,由当时受汉文化教育影响的壮族文人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古壮字曾经被广泛用于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记载壮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壮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见证。

一、古壮字的传承危机和文化价值

壮族人民有较长的双语历史,古壮字作为用于记录壮语的文字,继承了汉字的“六书”构字方法,既是汉文化影响的见证,也是壮族政治经济、精神文化的反映。新壮文推行以来,古壮字基本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出现了传承的断层现象,同时古壮字在文化设计应用方面也一直被忽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课堂教学、思索“何谓民族地域特色设计?”,大部分人只把目光聚焦在传统图案纹样的表面应用上,却常忽略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思维方式缺失。民族地域特色变成了一个是在西方美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装饰民族传统图案元素的尴尬存在。作为一名设计专业教师和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践行将民族特色融入教学与设计实践,不能忽视一个客观事实——图形与文字是同源而生,同功为用的,不能粗暴地将壮族图形纹样和古壮字分割来看待。古壮字蕴含着丰富的壮族文化崇拜、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元素。据考证古壮字共10070个,其中象物象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这三类构字类型的文化蕴涵最值得探究。象物象事字被称为最具壮族特色的构字类型,字数虽少,却可溯源壮族的民族情节、图腾崇拜原型;会意字历史最悠久,其内含壮族人民的思维习惯;形声字则数量最多,反映的是壮族人民的文化心理、生活环境,乃至民族经济发展,仅观这类古壮字中的颜色,就可探索到壮族染织工艺的点点滴滴[1]。

二、古壮字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思路

包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将民族地域特色文化融入课程教育亦是近年课程改革的方向。民族地域特色文化融入课程,不能形式化地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纹样图形,应在课前带领学生体验、了解民族思维特征和地域文化现象,在课中引导学生提炼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并应用于包装设计项目。如象物象事字构字类型中的部分古壮字就是源自于壮族先民的鸟图腾崇拜,根据图腾纹样中的羽人造型创造的。古壮字融入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既丰富了视觉元素;其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也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认知与归属;同时古壮字由具象图腾纹样到抽象文字的思维演变也可促使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包装设计教学引入古壮字可谓啐啄同时[2]。

(一)体验式的传统文化情境学习设计

情境学习要求教学内容须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情境化认知。将古壮字融入包装设计课程教学,首先要理性认识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民族文化知识学习存在缺乏动力的情况。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应因地制宜,结合课程开展体验式的民族文化情境学习。我校高职学生生源大多来自广西区内,其生活背景使其对壮族文化有一定认知,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壮语、歌谣、壮剧等。课程项目的启动阶段在给学生提供古壮字的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带领学生实地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向身边的父母长辈、亲朋好友了解、收集古壮字的信息。向身边人收集信息的方式极易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迅速对民族文化产生兴趣,在体验过程中也能逐渐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为后期的融入设计作铺垫,以贴近生活情境的方式开展体验式教育效率极高[3]。

(二)任务驱动与螺旋式教学的结合

课程教学设计以广西特色产品的系列包装设计项目为脉络,项目遵循从简单到综合的原则进行选择,并将单个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将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任务。任务内容的设计以传授课程知识和技能为明线,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为暗线,随着学习任务难度的加大,设计思维的培养由理论学习、案例讲解分析逐渐转变成实践运用。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中,各个学习阶段重复出现设计思维的内容,随着学生技能的熟练度不断提升,设计思维的内容也随之拓展和加深,体现螺旋式的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与螺旋式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古壮字与包装设计课程结合的实施途径

(一)以古壮字的探索促进学习兴趣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民族文化知识缺乏学习动力,将古壮字融入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第一步是要通过开展体验式的民族文化情境学习,在古壮字造字逻辑的探索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将“观看纪录片《古壮字与人》”、“探寻你身边的古壮字”、“古壮字猜字竞赛”等任务,将传统课堂转变成学习、互动、竞赛多样化充分结合的文化体验式课堂,借助情境式学习让学生对古壮字产生兴趣。借助平台,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打破传统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在组队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根据设计项目来选择相关的古壮字元素进一步探索其汉语释义、造字逻辑、蕴涵的壮族文化,同时尝试探索古壮字与壮族纹样图形之间的关联[4]。

(二)以古壮字的应用带动项目实践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古壮字元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注意以下常出现的情况:学生对古壮字元素缺乏提炼设计,仅是摆放装饰;缺乏对古壮字元素的创新表现形式;不能合理将古壮字与壮族图形纹样等其他元素的融合,挖掘古壮字蕴涵的请神文化。针对以上的问题,教师首先可组织学生收集相关参考案例、引导学生拆解案例中的文化元素表现应用手法;针对软件技术的欠缺,鼓励学生主动搜索网络学习资源尝试自主学习,教师辅助引导解决关键技能操作,最后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教学来巩固技能的掌握。针对古壮字与图形纹样融合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用书写工具、电脑软件等方式,先临摹、后改造古壮字,通过图形创意、字体图形化等方式对古壮字进行再设计,发掘其与其他元素融合的表现形式[5]。

(三)以古壮字的融入推动核心能力培养

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视觉传达类专业的重点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包装设计任务驱动教学的暗线目标,在各阶段的任务中都有体现,以螺旋上升的方式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而逐渐拓展和加深。项目开始,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设计思维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复习理论知识。项目前期,即是古壮字文化的体验、分析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壮字造字逻辑中常见的繁化与删减造字手段,分析其造字思维内核与设计思维的关联,为项目中期古壮字的提炼设计做铺垫。项目中期,教师再次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设计思维对古壮字进行提炼、图形化设计,以及与壮族图形纹样的融合设计,完成设计思维的实践运用。项目评价阶段,师生可以在点评中针对对设计思维的实践做总结讨论,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语

高职院校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与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文化资源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古壮字作为壮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一直以来极少被应用于设计教学,本次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研究以古壮字为切入点,对古壮字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探索及实践研究,希望对古壮字文化在设计中的继承和再创新提供可行性帮助及理论支持,为地域文化特色融入课堂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胜香.古壮字自造字文化蕴涵初探[D].广西大学,2008.

[2]张奕琦.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地域特色化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22):237+239.

[3]江红,张瑜.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体验式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0(16):58-61.

[4]姚盈.高职非艺术生源美术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76):275-276.

[5]龙惠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设计,2019,32(15):102-103.

作者:陈磊 单位:北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