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措施

时间:2022-11-03 02:38:20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措施

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一项应常抓不懈的工作。编辑在对稿件的判断、取舍和期刊编校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编辑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水平,而青年编辑是支撑科技期刊长远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新入职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多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他们学历高,学术背景深厚,外语成绩好,又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强,接受新媒体、新技术的能力强,但对于编辑工作来说,他们多属于“半路出家”,对“为人作嫁衣”的具有奉献精神的编辑工作的性质认识不够深入,对重复性高、持久性强、繁琐单一的编辑工作的特点不理解,极易产生成就困惑、成长困惑[1]。为此,关注青年编辑的思想动态,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使其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加深对编辑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2],尽快提高自身编辑素质,是提升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1青年编辑的自我培养

1.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熟练掌握编辑出版规范

青年编辑踏上编辑工作岗位后,要尽快完成从学生到编辑的角色转变。通过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了解时事和理论时评[3],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培养自身对政治的敏感性;通过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和阅读相关文件材料,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青年编辑要熟练掌握各校对符号的意义及用法;要掌握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学公式、量和单位、图与表格的书写规则或编排规范[4];掌握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了解摘要的写作要求,关键词的提取方法;要尽快学会选题策划、审稿、编辑、校对方法;通过自学编辑出版专业知识和理论操作实务,提高文字水平、编辑水平,掌握编辑技巧,确保自己编辑的科技论文在文字质量及科技信息方面具有良好的规范性。

1.2通过向同事学习培养奉献精神,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涉及到组稿约稿、审稿、退修、校对、印刷等多个环节,编辑部各成员在专业背景、知识水平、编辑阅历、沟通交流等方面各有千秋,青年编辑入职后,要积极主动向已工作多年的同事学习,多想、多看、多问,学会与人交流,通过边学边干,掌握编辑各环节的工作内容。通过向同事学习、向同事看齐,全心全意为作者、读者服务。编校过程中,秉承凡有疑问处一律问清楚、查清楚的原则,全身心投入编辑工作,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地完成各环节的编校工作,从思想上体会并深刻认识编辑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职业精神,树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职业精神,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3通过参加考试和培训掌握出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升编辑业务能力

青年编辑要通过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和每年90个学时的编辑业务培训,掌握编辑出版专业基础理论、操作实务。通过备考,系统地学习有关编辑出版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从事出版工作必备的相关学科知识,结合工作实际掌握编辑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尤其要注重学习出版专业有关法律法规,争取在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快速掌握编辑基本技能,在编校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出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5]。通过参加出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了解有关出版方面最新的法规和规范,增加知识储备,学习优秀期刊编辑部先进的办刊经验,在开阔思路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编辑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1.4养成阅读习惯,提高知识储备

青年编辑应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无论工作多忙,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阅读。阅读一方面可以提高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字水平。可以阅读本学科领域的中外优秀期刊,或与自己的期刊专业相近的期刊,在学习先进期刊办刊理念的同时,了解本学科科研动态,熟悉本学科专家团队及其研究方向,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职业敏感性;还要阅读有关编辑出版专业的期刊,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科技与出版》等,以了解编辑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尽快熟悉并掌握编辑出版行业规范,为进一步开展编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5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青年编辑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只有快速成长,才能适应新时展的需要[2]。青年编辑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关注本领域学科发展动态,抓住一切机会参加本学科学术会议。通过会议不仅可以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学科发展动态,还可以熟悉本领域的专家团队,通过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解决编辑工作中遇到的科研问题,发现创新点、开拓新思路,不但开阔了视野,也为以后的组稿约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依托资深编辑“传帮带”培养

资深编辑是指已在编辑出版行业工作多年,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适应信息时代的完备职业素养的优秀编辑[6],他们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素养、语言文字素养[7],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练就了敏锐的政治判断力与洞察力、深厚的文字功底,对作者需求、读者阅读需求、期刊发展需求等情况了然于胸,能够调动审稿人和作者的积极性。在日常编辑工作中,通过资深编辑的“传帮带”作用及榜样力量,不仅能给青年编辑传授编校经验,还能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培养青年编辑的职业伦理和工匠精神。

2.1通过“传”的方式培养青年编辑良好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依托资深编辑的言传身教培养青年编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作者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资深编辑比较熟悉本刊作者群的特点,了解本刊的老作者、新作者、潜在作者各有哪些,熟悉作者群的写作水平、修改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编辑工作中的言传身教,指导青年编辑如何与作者沟通交流,增强青年编辑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在帮助青年编辑顺利完成稿件退修任务的同时,提高青年编辑的沟通交流能力。资深编辑应督促青年编辑尽快熟悉并掌握本刊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和关注点,指导青年编辑针对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稿、约稿。在编校工作中,资深编辑可以通过总结编辑部历年编辑工作中出现的典型案件,对青年编辑强调再强调在审稿、校对、印刷出版等工作中应严加重视的关键问题;通过对自己严谨细致的校样的学习,给青年编辑传授稿件编辑加工经验;还要对青年编辑提出高水准的编校质量要求,通过编辑部成员不断追求更低的差错率和更高的编辑质量的工作氛围,引领青年编辑继承编辑部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2.2通过“帮”的方式帮助青年编辑尽快成长

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1]。资深编辑要通过“帮”的形式做好青年编辑的思想工作,调动全体编辑部成员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及时调整青年编辑认识上的偏差,使青年编辑深刻认识到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性,从心底里真正对编辑职业产生认同感、自豪感,才能不断增强其自身使命感、责任感,从而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资深编辑可以根据青年编辑的专业背景、文字功底,结合其本人的岗位业务范围、职业发展定位等,为青年编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使其在新入职阶段、见习阶段能各有侧重。在新入职阶段,能尽快掌握编辑出版业务流程,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在见习阶段,能重点加强编辑业务实践的培训。资深编辑在辅导青年编辑业务工作的同时,能清楚地了解到青年编辑的性格特点、优势劣势、个人兴趣,可结合实际情况,对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路径,即其自身的职称晋升、上升空间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帮助其了解不同阶段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帮助其制定学习规划、业务能力提升规划,使青年编辑能尽快成长起来,成为支撑期刊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提高编辑出版质量,提高刊物竞争力。

2.3通过“带”的方式培养青年编辑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资深编辑可以通过带领青年编辑参加期刊编辑年会、期刊编辑交流会、编辑学会研讨会,介绍其加入有关编辑出版方面的QQ群、微信群,关注编辑出版方面的优秀公众号等,带领青年编辑走进编辑界,为其向编辑界同仁学习、交流、合作搭建良好桥梁;通过带领青年编辑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介绍其加入审稿专家群、编委群、作者群等科研领域群体,并通过积极为组稿成功的科研专家学者服务,带领青年编辑走进科研界,为其向科研团队成员组稿、约稿搭建良好纽带。在稿件初审工作中,青年编辑对本刊稿件录用的标准还不能严格把握,一般会以自己在学校时老师对自己撰写论文的要求来要求作者,往往出现对自己熟悉领域的稿件要求过高,而对自己不熟悉领域的稿件无所适从的现象[1]。针对此问题,可以通过资深编辑与青年编辑共同初审稿件,指导青年编辑对稿件做出正确的取舍判断,在完成稿件初审工作的同时,校正青年编辑学术评判与学术定位的偏差[1]。科技期刊稿件的专业性强,审读与加工校对的难度较大,资深编辑可以通过检查并点评青年编辑的编辑、校对质量,指出其在工作中的出错点和疏漏点,以及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资深编辑除了要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与严谨细致工作品质为青年编辑作出示范以外,还要对青年编辑有足够的耐心,能虚心听取青年编辑的意见,通过编辑部内容业务交流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将编辑常规技能、编校技巧与要领、编校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规避的方法与措施等传授给青年编辑,从而培养青年编辑认真仔细、耐心细心的工作习惯。

3青年编辑的努力方向

青年编辑肩负着期刊的未来,在出版业已经进入数字化的时代,青年编辑只有充分发挥自身学习潜力,努力将自己培养复合型的编辑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青年编辑要了解本期刊所属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和前沿动态,熟悉本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4],能准确评价科技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针对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做出取舍的判断。出版期刊内容要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要紧跟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掌握多种媒体传播和发展的规律,实现从编辑出版向知识服务的转变、从文字编辑向科学编辑的转变、从重视论文数量向重视科研成果质量的转变[4],结合办刊需要、读者需要、公众需要与期刊发展需要,通过不同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广泛地推送、传播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呈现的科技信息,提升科技成果和信息的传播效果,增强科技期刊信息产品形式和内容的适应性,促进科技期刊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