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物证检验

时间:2022-01-11 09:11:04

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物证检验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起来,各种新兴的网络技术不断地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当中,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日益活跃的网络犯罪活动对信息安全和社会和谐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的阻止和打击网络犯罪分子,对于潜在的计算机犯罪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电子物证检验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侦查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关键词:犯罪;缺陷;措施

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电子设备逐渐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军事、金融、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也为电子信息犯罪活动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计算机犯罪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作为新兴的侦查技术手段的电子物证检验技术逐渐成为我国公安、安全、司法、军队、科研等机构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行为的有效方式,并且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我国电子物证检验处于2002年正式成立,并且在2006年3月正式成为公安部门开展的检验鉴定项目。目前,国内已有100多个电子物证检验实验室,并且其检验技术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计算机犯罪中电子物证检验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机关公安部计算机管理检查司定义的计算机犯罪是指:信息活动当中,以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信息知识为手段,或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国家、个人或团体造成危害的依法应当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而所谓电子物证检验是指相关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识别、发现、提取、保存、恢复、展示、分析和鉴定电子设备内的存储信息的,并出具检验结果的全过程。由于电子证据和传统证据赖以存在的存储介质是不同的,因此,电子物证检验的原理和原则与传统物证检验相似。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电子物证检验具备自身特有的诸多特点。第一,检验对象种类繁多。日常的公安检验活动中,电子物证检验的检验对象是最多的,而且涉及范围也比较广,比如一个单位的计算机网络、个人的手机存储以及家庭的影音播放器、数码相机等大多数的电子产品和存储介质。种类的繁多直接导致了检验操作方式的各不相同,因此延长了电子物证检验的时间,增大了检验的难度。第二,电子物证检验对象存储介质差异大。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中存储介质的理论结构和技术标准捡的差异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差异。第三,检验设备要求高、差异大。电子物证检查对检验设备要求很高,同时,由于各种电子信息都存储于不同种的存储介质当中,所以必须要求在检验的过程当中借助必要的电子设备。

二、目前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不足

之处由于我国的电子物证检验起步比较晚,当前各公安机关电子物证检验部门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检察院内部相关人员的配备及专业技术能力亟需完善。目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犯罪当中的电子物证检验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推广认知度,技术数量应用度和相关人员的储备和培养都略显不足。这些都给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多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其次,电子物证检验鉴定机构缺失。当前我国各司法机关都缺乏电子物证检验鉴定机构,因此,很多基层检察院在遇到计算机犯罪案件的时候不能做到及时地处理和解决,造成电子物证检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针对计算机犯罪中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检验工具和软件的自主研发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电子物证检验的工具和软件由于没有掌握技术核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存在依赖性。究其根本,是源于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晚,资金缺乏。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自然难以为电子物证检验工具和软件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了使得电子物证检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所以必须注重当前我国的电子物证检验的自主研发。

(二)加强电子物证检验人员储备培训和检验机构的建设

为了及时地改变当前各检察机关电子物证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的储备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地现状,需要个部门积极引进电子物证检验先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在职人员进行长期、有效、系统的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得各检察机关内部电子物证检验人员的整体实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工作质量。

(三)完善电子物证检验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存的相关法律法规略显滞后,对于计算机犯罪的新手段和方法难以起到理想的作用,因此,及时补充现存的法律法规显得特别重要。针对犯罪主体和计算机犯罪侵害对象范围都要做到及时有效的补充。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结语

当前,计算机技术仍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计算机犯罪也将不断滋生新的手段和方法,有效的打击计算机犯罪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秩序,确保经济水平能够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在今后积极转变电子物证检验的发展模式,逐渐使之进入良性循环的道列之中。

作者:许怡红 单位:西安铁路公安局西安公安处

参考文献:

[1]刘然.论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物证检验[D].黑龙江大学,2010(学位年度).

[2]吴丹,莫海.论检察院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物证检验[J].电子制作,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