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治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16 09:08:08

畜禽粪污治理问题研究

2017年,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指出要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提升种养结合水平,构建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2018年,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可见种养结合已成为官方公认的治理畜禽粪污的重要突破口。在已有的种养结合治理类型中,有第三方机构参与的集中处理模式[1],也有种养户直接合作的种养就近消纳模式[2],还有种养户为同一市场主体的种养一体化模式,其中,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混合农畜生态系统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已经在国外得到印证[3],而国内松江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已经成为种养一体化的成功实践。学者也对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进行了较多研究,认为其找准了种养“结合点”,解决了种养生产经营分离、粪尿还田利用难协调的问题,在降低种养成本、稳定粪肥来源和销路、实现种养业相互衔接、保障畜禽粪污充分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距离优势和经济优势[4-5]。但种养一体化治理畜禽粪污在理论上到底是否合理,在实践中是否还有其他类型,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困难,是否适合广泛推广,适用条件有哪些等仍然需要更深入地调研分析。鉴于此,本研究在理清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全国不同区域的6个调研案例,探讨我国采用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存在的问题以及背后的根源,继而分析该模式在区域层面推广的适用条件,为我国畜禽粪污治理提供实证建议。

1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理论探讨

1.1种养一体化模式的历史演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种养结合的农业经营传统,《汉书•龚遂传》中记载:“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沈氏农书》强调“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种养结合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在提供畜产品的同时,也为种植业提供了必要的畜力和肥料。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养殖业还是种植业最有效的积肥途径。1957年的《农村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规定,公社必须配备养殖用地,社员必须将私养畜禽的粪肥按级论价上交给所在生产队,农村缺煤、缺电时期,畜禽粪污制沼气受到高度推崇。1978年以后,随着种养专业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种养区域布局隔离,以及化肥工业的迅速发展,种养脱离现象产生,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范围和效果也开始受限。1.2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理论价值。种养一体化模式是指养殖户通过承包或租赁获取种植土地,通过种植饲料和经济作物来消纳自家养殖所生产的粪肥、沼肥、商品有机肥等畜禽粪污肥料化产品,以实现治理畜禽粪污的目的。从交易费用角度看,与种养就近消纳模式、集中处理模式等其他种养结合模式相比,种养一体化模式中种养户间纵向关系最为紧密,畜禽粪污在种养业间实现空间和时间上的迅速转移,交易费用最低。从种养户的成本收益角度看,养殖户需要额外支付消纳土地的获取成本和种植产品的产销成本,但降低了种养成本、寻找消纳渠道的交易费用、被政府处罚的风险,增加了种植收益和政府扶持的可能性,种养户会根据自身实际成本收益来衡量是否采用种养一体化模式。从市场失灵角度看,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社会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相对大于经济效应,这些正外部性效应应得到政府扶持;同时,种养一体化模式改善的生态环境效应为全社会共享且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些公共物品性及其农业的弱质性使得种养户难以同时承担起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更好农产品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需要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介入监管。1.3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运行机理。从理论价值探讨可以看出,种养一体化治理畜禽粪污涉及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养殖户(种植户)和政府两方,其中养殖户(种植户)承担畜禽粪污处理和消纳责任,具体包括在技术方式上通过肥料化或能源化将畜禽粪污加工成粪肥、沼肥或商品有机肥还田,在运营方式上承包或租赁周边农地用以消纳肥料;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养殖户(种植户)进行监督管理和扶持(图1)。基于理论分析,本文拟从技术方式、运营方式、政府支持和成本收益4方面剖析调研案例中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运行特征、效果、困境及适应性。

2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实践特征

2.1案例选择与数据采集依据。课题组以2018年县级农业部门主管负责人轮训班第三期畜牧业绿色发展班为依托,发放参训县畜牧局长学员问卷,摸清遍布东、中、西部的100个县域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及其种养结合治理模式情况,再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种养结合程度、政府监管,在全国范围内挑选6个具有代表性的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案例,并于2018年4—8月进行实地调研和案例访谈,近距离了解6个案例的真实运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困境等。访谈对象涉及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和种养经营主体的相关负责人等,总人数超过25人。选择这6个案例的原因是:①养殖户成为种养统一的市场主体的主要途径是承包农地和流转租赁农地,所选案例囊括了目前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常见实践类型;②案例所在地区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各有差异,区域地理环境有北方和南方,也有城郊和乡村,符合我国种养经营主体的分布趋势,将社会、自然诸多环境条件纳入研究范围并体现到模式中,呈现出运行效果和成本收益的差异性或相同性,其研究思路有助于全面考察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适用性和推广条件,对其他区域具有参考价值。2.2案例运行特征描述。根据其运营状况,6个案例的基本特征见表1。案例1是上海市松江区的夫妻两人承包村集体的农地,经营300头存栏育肥猪和100亩有机水稻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育肥猪由养殖企业或养殖合作社以支付代养费的方式统一收购,获得有机认证的水稻由签订产销合同的农业公司收购。生产期间由专业合作社提供饲料兽药配送、肥料施用、农产品种植等一系列技术服务支持。为满足有机水稻标准,家庭农场以堆放发酵、水肥一体化等方式将生猪粪污制成粪肥,再通过管道以喷灌或淌灌的方式施用。地方政府为鼓励该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推动大范围土地流转确权,按国际经验和松江区以水田为主需肥量较旱田少的特征,要求家庭农场按照1亩水稻2季种植配套3头猪产生的粪便为标准以地定畜。该案例通过为家庭农场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沟清理、农机作业等服务,保障家庭农场与相关合作社和相关公司之间协作畅通,水稻不仅获得有机认证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了畜禽粪污资源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案例2是大型集体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被誉为“中国最美猪场”。2014年村集体鼓励120多户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每年按照出资比例给予分红,又以1200元/亩的价格流转1万亩农田,先后成立自繁自养育肥猪场、有机肥加工厂、蔬菜果品基地。生猪粪污生产成“三沼”产品,沼液的一部分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自建的500亩川鹿现代农业示范园喷雾,另一部分输送到自建的川鹿生物有机肥厂加工成商品有机肥,灌溉流转来的万亩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对粪肥和商品有机肥需求量大,产出的生猪和绿色农产品受到江浙地区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每年该家庭农场的蔬菜瓜果种植基地能够节约农资成本200万元以上。案例3是在一家集餐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中,以夫妻及子女为主要劳动力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该农场以1000元/亩•年的费用从生态园流转1000亩土地。2017年存栏1万头生猪,采用运行10年的沼气工程,沼气免费提供给生态园住宿餐饮用电,沼液通过管道、沼渣通过运粪车施用到自家经营的农地(400亩玫瑰、600亩马铃薯和中药材)。该农场沼气建设投资500万元(政府补助300万元),运行成本为10万元/年,沼液和沼渣还田使每亩地节省250~300元肥料费用。2018年该家庭农场仅生猪养殖和玫瑰种植的净收入就达到200万元。案例4属于集饲料加工、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加工、冷链配送、清洁能源为一体的大型农业集团分公司。该企业年出栏育肥猪60万头,建成4个沼气厂、1个四级沼液池,每年产出安全优质沼液肥65万t。目前沼气已上网发电,沼液和沼渣施用到流转的1.8万亩有机稻米田中。多余沼肥用于5个合作社、96个种植大户、21个养鱼大户建立的11万亩沼肥种养基地(其中水稻3.5万亩、小麦2.6万亩、瓜菜1.5万亩、养鱼1.5万亩、林木2万亩)。地方政府在农田流转、环保设备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其中沼气工程建设补贴120万元。从成本收益上来看,沼气工程总投资约3000万元,沼液还田地下管道总投资约1000万元。由于投资成本大,种植有机水稻等收益相对较少,盈利空间有限,更多是为了维持农产品品牌的生态社会效益。案例5是集优质养殖和高效设施农业于一体的大型农牧结合企业。2017年出栏育肥猪约1万头,流转1500亩农地种植水稻、小麦、芦笋等。该公司配备自动刮粪系统、三级固液厌氧发酵储存池等粪污无害化处理设备,根据农用灌溉用水标准生产沼液。60%的沼液灌溉芦笋(作为芦笋前期育苗专用营养肥),其余40%沼液免费送给周边种植户;70%的沼渣自用于种植水稻和小麦,30%的沼渣销售到周边地区。地方政府提倡“一镇一园”,要求每个乡镇配备特色园区,该公司借此机会拿地。目前,该公司环保设施前期投入达3000万元,环保设施运行成本为130万元/年,芦笋每年净利润可达1.5万~2万元/亩,采摘期可达10年,利润颇丰。案例6是大型农业集团的育肥猪扩繁基地,存栏5万头左右育肥猪苗,饲料和兽药均由总公司统一生产配送,严格按照总公司规定规范饲喂环保型饲料和兽药、减少抗生素使用、无害化处理生猪粪污,并在周边流转1万亩农地,种植玉米等青贮饲料作为自用饲料,不仅实现基地内部的生猪粪污闭路循环链条,还降低了养殖成本。地方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依托国家“南猪北养”的政策环境,积极支持农地流转,配备消纳农地。总体来看,这6个案例在资源化利用技术方式选择上主要以肥料化或能源化为主,其中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主要选择粪肥简易还田,大型养殖企业多选择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或沼肥还田,还田后主要种植蔬菜、果树、花卉、有机农产品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运营方式主要为承包或租赁农地实现种养直接结合;在政府支持上,主要体现在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和资金补贴上面;从成本收益上看,都能获得经济收益的提高或生产成本的降低。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经营主体的消纳标准并非严格按照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颁布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存在按已有种养经验施肥的现象;另外,不同养殖品种的粪污产生量、不同粪污处理技术加工成的粪肥量以及不同种植品种需肥量都各有差异,难以细化到具体的技术数据。

3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困境与适用性探讨

3.1困境探讨。3.1.1技术方式。种养一体化模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若不追求高品质农产品,在经济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大多会选择粪肥等简易肥料化还田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特别是沼肥、粪肥的施用标准缺失,种养经营主体的施肥方式大多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农地中土壤土质和不同农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畜禽粪污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等没有充分了解,容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残留等二次污染。3.1.2运营方式。对于粪便而言,当养殖量大、粪污产量大时,种养经营主体只有2种路径:①增加消纳用地。受成本增加和土地难拿的限制,增加消纳用地难度也大,可以向周边种植户、资源化消纳企业转移粪肥;在需肥淡季,粪肥可能以赠予甚至自付费的形式转移,在农地稀少地区,可能面临粪肥无处可去的情况。②自建有机肥企业或沼气工程项目。这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良好的技术、稳定的养殖量、持续的销售渠道作保障。对于污水而言,种养一体化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污水及时、方便还田,但一旦过量养殖、污水增加,即使全部浇灌到自有农田里,也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或污染物超标等环境污染。3.1.3政府支持。随着禁限养区划定,政府在养殖用地和消纳用地审批方面一直很严格,特别是不允许在耕地中配备蓄粪池,这一直是制约种养一体化的关键瓶颈。3.1.4成本收益。种养一体化模式要求养殖经营主体配备消纳用地、自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这既需要其承担更多的消纳农地费和资源化利用成本,也会降低种养成本、增加种植收益,养殖场户会结合自身成本收益来判断是否采纳。当经营主体认为主营业务是养殖,租赁农地只是为了消纳畜禽粪污时,不会考虑花费更多成本研发液态肥等无害化程度更高的肥料产品;当种植的农作物是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或绿色、有机农产品时,农产品经济价值得到市场认可,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时,养殖场户才更愿意接受种养一体化模式。3.2适用性探讨种养一体化模式在实践中要在更大范围推广需要具备以下条件。3.2.1保持经营主体内部畜禽粪污消纳动态平衡养殖经营主体应具体核算农地所能消纳的畜禽粪污量,并据此调整养殖量,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的内部种养小循环。3.2.2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种养一体化需要养殖场户承包或者租赁农地,这不仅需要周边有农田可以流转,而且需要地方政府与国土部门协调,落实养殖场蓄粪池和田间贮存池的用地政策。3.2.3科学的技术支撑。完善不同肥料化产品施用标准,明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畜禽粪污承载力,配备专业化社会服务队伍或科技宣讲力量,提供施用粪肥或沼肥的科学方法,种养经营主体也应配备专业技术设备科学施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3.2.4足够的资金支持或农产品经济价值高种养一体化模式意味着经营主体要完成畜禽粪污全生命周期运营,支付的经济成本较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消纳农地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甚至绿色、有机农产品,相对于普通粮食作物的附加价值高,能增加种养经营主体的收入。

4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对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运行机理和实证案例的分析,对当前种养一体化模式的问题及困境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以肥料化或能源化为主,但面临技术标准的缺失。养殖经营主体主要以粪肥、商品有机肥或沼肥方式还田,因国家商品有机肥标准比较单一、粪肥和沼肥生产及施用标准欠缺,带来肥料质量难核定、承载力难测算等技术难题。2)以承包或租赁周边农地方式实现种养直接结合,但受土地消纳能力影响大。养殖经营主体应保障养殖量和土地承载力的动态平衡,一旦养殖规模超过消纳农地承载量时,仍面临畜禽粪污转移问题。3)政府支持以土地流转为主,但存在制度瓶颈。地方政府为支持种养一体化治理模式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流转政策,但受顶层政策设计约束,养殖经营主体获得消纳和修建蓄粪池等农地的资格未在全国范围得到认可。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对大型农牧结合企业提供资金补贴,也为家庭农场提供一系列社会化服务,扶持带动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的兴起,但仅处于试点阶段。4)能实现收益提高或成本降低,但盈利程度受农产品经济附加值影响大。通过种植蔬菜、水果、有机农产品、青贮饲料等来保障经济收益或降低生产成本,经营主体面临养殖和种植双重风险。若种植作物不能获得更好经济附加值,也就不能降低养殖成本,无法在经济上体现畜禽粪污肥料化还田的生态价值,不利于调动养殖场户选择该模式的积极性。5)种养一体化模式可在适当条件下推广。养殖经营主体要采用种养一体化模式,需要具备保持经营主体内部畜禽粪污消纳动态平衡、解决好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具备科学技术支撑、足够的资金支持或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等适用条件。从理论上来说,要实现种养结合的彻底性,不仅需要在种养经营主体间的纵向关系上实现紧密性,还需要在技术上实现测土配方。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采用种养一体化模式可以实现种养经营主体在纵向关系上的紧密性结合,但在技术上,所有案例均没有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现实情况下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还具有一定的难度,种养结合的实现还处于尽快实现基于承载力的种养结合资源化还田的初级阶段。因此,本研究从构建紧密型纵向关系和促进技术达标2方面出发,提出如下实现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对策建议。1)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农场或养殖企业实现种养直接结合。在农地较容易获取的地区,允许建有配套有机肥生产设施的家庭农场或养殖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或合作经营等方式优先获得畜禽粪污消纳用地,提高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以及大型农牧结合企业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有机肥生产设计方面的用地比及规模上限。2)制定并推广有机肥及测土配方标准。改进并完善粪肥、沼肥以及商品有机肥的质量标准,根据不同作物对营养的需求水平以及环境可承载力,试点推行与区域土地畜禽粪污承载力相适应的有机肥施用和测土配方施肥标准,通过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技术服务、设备购置优惠等方式,鼓励家庭农场或农牧结合企业优先试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品补贴政策,对种养一体化模式治理畜禽粪污的家庭农场或养殖企业,应给予有机肥生产设施及施用补贴奖励;探索市场化粪污治理模式,培育壮大畜禽粪污处理、施用等多类型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农机补贴等支持规模化畜禽粪污处理企业或农机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或农牧企业提供有机肥施用服务。4)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后的生态农产品的经济价值。鼓励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或农牧结合企业通过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产品,通过完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规范农产品绿色认证门槛、优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来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和生态价值的信任度,以优质农产品市场价值的提升来诱导有机肥使用。

作者:舒畅 乔娟 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