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之后农业公园发展探讨

时间:2022-04-02 03:20:19

肺炎疫情之后农业公园发展探讨

摘要:浅析了我国农业公园的发展历程现状、内涵要点和发展问题等,指出我国农业公园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可持续理念在休闲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其未来应高度体现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与公共休闲服务等功能的深度融合,促进绿色发展理念传播、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互促、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孵化等多领域的功能拓展。

关键词:农业公园;休闲旅游;新业态;融合

随着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逐渐复苏,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于2020年7月14日的《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各地要有序推进旅游业,促进国内消费,扩大内循环。农业公园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一种发展业态,融合农业生产、生态涵养、休闲养心、宜居宜业宜游等功能,未来将逐渐成为城乡居民追求和向往的场所。

1我国农业公园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公园由传统农业园、观光园衍生而来,是将公园经营理念与传统农业园区的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科普、民间文化习俗弘扬、农耕农事体验、绿色生态保护等各环节相融合渗透产生的新兴业态[1],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留存乡土气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新载体[2]。农业公园是在城乡统筹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公园业态,是在保证园区农业生产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兼具农业底蕴与园林艺术特征,为广大城乡居民创造身心娱乐、休闲体验的新型绿色空间和游憩场所,吸引人们走出“水泥森林”,乐享自然农趣。农业公园由固定主体统一运营管理,土地形态独立完整,内部用地以绿色植被形成的自然景观为主,可归属于专类公园,是新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中公园子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国内休闲农业旅游业态起步较晚。观光农业园区于1980年前后率先在我国台湾发展,大陆地区于2007年由北京密云蔡家洼地区提出“设施农业公园”概念,2008年原国家农业部制定和农业公园标准,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和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行业组织联合制定《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预计5~8年时间打造100个“中国农业公园”。山东兰陵地区于2012年6月获批“全国首家国家农业公园项目试点”,国家十四部委于2016年9月联合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肯定了“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农业主题公园”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3],休闲农业促进三产融合这一思路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在此潮流下,农业公园也乘势而上,崭露头角。目前国内部分农业企业已有较成熟的农业公园规划、建设运营经验,如作为农业规划设计领域领头雁的中农富通公司,国内项目星罗棋布,已有多个科学规划、管理有序、运营创收的典型项目,如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澄迈•永瑞国家现代热带农业公园、江苏“七彩阜宁”国家农业公园、广西玉林“五彩田园”中国农业公园、湖北国家柑橘农业公园等。农业嘉年华是农业公园发展模式的样板示范,是以农业为基底、以乐活为统领打造的集科技展示、文化传承、旅游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欢乐盛会,可通过展示示范现代农业高新科技成果、新奇特农产品等,带动地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发展。

2农业公园发展内涵解读

农业公园是在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在市场和市民需求导向下,以公园经营(门票经济)为思路,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利用农村的生态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资源潜力,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文旅融合渠道等,将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展示、乡村文化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的规模化区域发展综合体[4-5]。其迎合现代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是理想的田园生活与工作场所,是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新实践行为及实体形式。农业公园作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园区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它能够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还可为市民提供休闲体验、度假旅游等服务,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农业公园的发展首先要以农业产业为根基,通过自身产业链的延伸,可关联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商务等产业,进而增强与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商务会展等业态的融合;其次,要更加注重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与城乡居民生活的融合度更高,其与城市公园一样,有利于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和心态平衡的维持,成为城乡居民日常休闲的活动场所;第四,园区内部相关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为提升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供重要保障;第五,农业供应将会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融合互促、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多功能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3农业公园发展问题探究

3.1对农业公园的概念理解不同。目前,国内小农业公园很多,不少农业公园是将原来的农业园区换个概念而变成公园,并未按照农业公园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严格实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主体功能不健全,此类小农园与严格意义上的农业公园相比,建设标准和质量存在较大差距。3.2发展建设政策支持不足。农业公园建设发展的突出瓶颈在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及管理体系。尽管国家非常重视农业产业方面的政策扶持,尤其对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方面扶持力度逐年增强,但对由休闲农业园区和多功能农业园衍生出的农业公园等新兴业态扶持政策尚不明确,在规划用地、金融贷款、专业人才支撑、税费优惠、公共服务等方面扶持力度较小。3.3规划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当前诸多农业公园无序发展,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农学、生态学、农业经济学、风景园林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综合的专业知识,对农业公园的认识高度不够,缺乏系统思维[3]。大多数农业公园未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且部分设计单位缺乏农业领域相关设计资质或是规划人员水平良莠不齐、知识架构体系不完善等,致使诸多农业公园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缺乏有效指导,项目实施缺乏可持续性,出现亏损连连、难以盈收回本、资金链断裂、园区土地撂荒等现象。农业公园唯有在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科技引领、创新高效等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才能避免管理粗放、低产低效,甚至环境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等问题,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不断增绿和农民持续增收。3.4发展建设管理有待加强。我国农业公园在初期发展阶段,因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公园多分布于城乡接合部,受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限制,农业公园多由地方政府或部分涉农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所需进行建设,此类农业公园由于在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管以及未被纳入地方总体发展规划或政府项目库,最终影响项目顺利进行。因此,地方政府要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加强对农业公园发展的正确引导、有效监管和长效政策支持。3.5建设运营期面临较多问题。大多数农业公园在后期运营期间,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此外,盈利模式主要以门票经济为主,产业链条单一,配套设施落后,绿色生产、休闲采摘、农耕体验、农业科普等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延伸;园区产权归属尚不明确,在“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后,未来会面临土地、市场、产品质量等多方面挑战,将严重制约农业公园的快速发展。

4未来农业公园展望

农业公园是现代农业与公共休闲的有机结合产物,坚持以城乡统筹为主导方向,以农业产业为重要基础和依托,通过产业链延伸增收创效,使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跨界集约化配置,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一产稳高效、二产助增值、三产促繁荣”的发展局面,兼顾助力农业科技推广、生态环境保护、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绿色循环发展、品牌培育建设等多功能的实现,在“两型社会”的政策指引下,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趋势!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发展都应该考虑建设农业公园,融合生产、消费、休闲体验、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侯满平,石英.国家农业公园新概念:首次系统解读[J].新农业,2015(2):20-22.

[2]周龙娟.农业公园概念探讨[J].现代园艺,2020(13):126-129.

[3]王昆欣,张苗荧.国家农业公园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J].浙江农林科学,2017,58(2):193-197.

[4]马锦义,张宇佳,陈璐.农业公园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2015(8):131-134.

[5]沈泽江.中国农业公园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作者:柴多梅 张天柱 王福平 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2.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3.山西中农富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