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保障分析

时间:2022-08-16 08:42:2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保障分析

一、法律保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力量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得到了较多推广,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的速度相对较慢,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依然很严重,研究法律保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在我国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1.推进农业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业问题,多次对农业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国家主席多次强调农业转型的理念,并指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以科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提出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使农业发展质量得到提升,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开展。2.农业科技转化是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法宝。进行科技扶贫需要有一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作保障,依靠科技进步帮助人们脱贫致富。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农业扶贫工作的开展,颁布多项扶贫优惠政策推动农业扶贫力度。通过不断增加农业产业中的科技含量来推动农业朝着精细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让科技弥补农业发展中的不足,让农业科技成果惠及广大百姓,切实通过农业科技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3.“一带一路”倡议下扩大国际市场的重要法宝。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广和执行,我国与国际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在不断打开国际市场、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的同时,我国的农产品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竞争。“一带一路”倡议为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带来了诸多机遇,它意味着更多的贸易机会、更大的产品销量、更广阔的交易平台,但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的农产品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提升与国际上农产品竞争的能力,因此我国必须坚持以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打造农产品优势品牌。(二)探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保障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农业也要与之共同进步。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使用新型的农业科技进行劳作越发有必要。这就要求不断取得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并有效地转化成生产力投入劳作之中。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周期长,推广环节复杂,使得很多科技成果并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在现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科技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换代越发频繁。逐步引导农业科技适应社会发展,采取有效举措保护农业创新劳动成果,并将成果有效推广到实践中。这也就强调了知识产权的作用,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来保障农业科技的发展进步。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的主体,关系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国内主要的农业科研工作,但基于高校的特殊角色,其科研成果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这就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受到阻碍。在很多农业科研单位中存在着不以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最终目标,只关注这项成果能否获得奖励或者,能否带来荣誉和利益。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我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课题数、科技数以及农业知识创新成果均呈增长趋势,但是农业科技投入和产出资源分布明显不均衡的现状了。企业受制于其本身的收益导向性质,因农产品研发的周期长,成本和资金的回流较慢,使之参与农业科研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多聘请科研人员进行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价值越高,企业获得的收益越多,科研人员获得的报酬就越多。但是如果科技成果不能得到有效转化,科研人员无法从中得到满意的经济效益。这使得绝大多数企业科研人员认为收回技术研发成本是参与技术成果转化的首要目的,较少人出于社会责任去参与成果转化。因此,如果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合理,很容易造成科研人员怠于转化科研成果的现象。(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可用资金短缺。对大多数的转化主体来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资金短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致需要经历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进行运转。农业科技成果研究所投入费用的多少是体现国家对农业科技重视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家投入农业科研的经费也在逐年增长。但是,企业和其他机构的资金投入仍然占较小比例,政府仍是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的主体。而且从政府投入结构来说,财政对于农业科技的支持重点不够明确,未能围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予以扶持。每年出台各种农业科技发展优惠政策,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财政支持力度还是不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融资缺乏法律保障。企业投资农业科技多数情况下需要自己筹资或向银行贷款,但随着农业科技需求的不断增加,有效资金融入不足的问题日渐严重,通常表现为过分依靠政府扶持,并且存在向银行贷款融资困难的现象。当前,我国企业并未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融资方式。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可质押的知识产权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规定,没有健全的知识产权登记制度,以及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短缺并且人才匮乏。(四)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我国有较好成效,但是在现如今政府职能转变的大环境下,不重视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做法会越来越制约农业的发展。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时间较短,国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非常薄弱,无论是农民还是专业的农业科技人员都很少申请专利保护。虽然这些年农业专利申请数量在逐年增多,但是高校和企业申请专利数量仍然是占绝对比例。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对策

(一)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1.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基本法律法规。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法律法规。《农业技术推广法》作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法律依据,已经进行了多次修订,但仍然有许多地方应加以补充。针对农业科技人员注重研发而轻成果转化的问题,国家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业科技人员的职责加以明确,有效处理好职务发明和个人发明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2.通过立法建立资金支撑体系。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条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媒介。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税收优惠是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法律手段。可以通过减免所得税,直接采用低税率或者投资抵免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体参与到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中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其次,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制定多种项目扶持政策,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还有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开拓多种转化资金的筹措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融资机制。(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执法。1.明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执法主体及其职责。完善的法律法规需要有强制力确保实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就需要有强有力的执法队伍保障。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具备相关知识的执法人员,注重加强执法人员的知识培训;其次,要明确各行政单位的职责分工,给予充分的管理权力,通过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来推动执法工作的高效开展。2.科研管理和转化管理并重。基于现有的农业科技研发模式,许多科研主管部门只负责科技成果的研发,并不负责成果的保护和转化。改革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将农业科技转化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中,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科研机构的工作。(三)完善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法律规范。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有科研人员的创意、专门的技术服务人员以及农民的互动参与。目前,我国的专业农业技术推广团队规模弱小,相关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难以满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对此要完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规范来确保相关人员享有接受农业知识培训的权利以及履行提高自身农业知识素养的义务。在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的同时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使之参与到农业科技转化中来,不断壮大农技推广团队。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对农民相关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成果的使用和转化中去,并加强农民与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使科研人员真正了解农民的诉求,研发切实有用的农业新产品。

总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举措。因此,党和国家应当高度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来提升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保障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还要加强对从事农业的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通过法律规范来保障相关人员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规定其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义务,从而让法律更好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祺琪.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以植物新品种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

[2]李荣,段莉.农业科技知识产权法律保障研究[J].农业经济,2010(9):52-53.

[3]申强,徐莉莉,王军强,杨为民.北京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基于科研人员和转化企业角度[J].中国高校科技,2017(03):80-81.

[4]王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作者:赵博谦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