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稻鸭共作生产技术应用

时间:2022-07-28 05:58:00

略论稻鸭共作生产技术应用

摘要概述了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和作用表现,总结了该模式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鸭共作;生产技术;江苏金坛

1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

稻鸭共作指在水稻栽后活棵至抽穗阶段将鸭子圈养在成片的水稻田中,稻和鸭共同生长发育。稻田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水域、遮荫等生活条件,养育鸭子;鸭子的活动为水稻生长除草、灭虫、施肥、促进生长、松土等,养护水稻[1]。两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稻鸭共作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该模式利用水稻与鸭子这2个主要物种构建起一个种养殖复合生态统热、水、气以及生物资源,通过鸭子在物种、时空结构上的有机嵌合,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多级食物链网结。

2稻鸭共作的作用表现

2.1除草

鸭子在放养期间的主要活动就是采食,除了绿色植株外,一些阔叶杂草的种子、地下块茎、块根均可成为鸭子的食源[2]。鸭子对禾本科杂草植株的采食兴趣较差,但喜食其发芽或未发芽的草种子。因此,选择适宜时间将鸭子放养于稻田,可有效去除杂草。另外,鸭子的采食活动还可以抑制杂草丛生。因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形成持久的浑水,可明显减少光照和热量进入水层,从而抑制大部分杂草种子的萌发[3]。据金坛市生产实践,稻鸭共作田的除草效果好于使用化学除草剂,仅有少量夹棵稗草残留于田中。

2.2灭虫

除植株、杂草外,鸭子还比较喜食稻田各种昆虫。因此,对稻叶蝉、稻飞虱、稻象甲的控制效果很好。尤其在水稻拔节前,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在虫口密度不是非常大的情况下,原则上在齐穗前可以不用药剂防治害虫[2]。

2.3抑病

采用稻鸭共作的生产模式,水稻宜采取合适的定植密度。应保持相对较大的株行距,促进稻株中下部的通风透光条件,也可使鸭子便于在其中活动,从而增加稻株间的空气流动和水层氧气含量,也可及时剥落基部枯叶,使稻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相当明显[4]。

2.4施肥

稻鸭共作期间,每只鸭食入精饲料5kg以上,加上田间觅食,排泄粪便量达10kg以上,1hm2稻田放养225只鸭,排泄物含氮素10.5kg以上、五氧化二磷15.0kg以上、氧化钾7.5kg左右,对水稻生长有显著的肥效。2004年实施该技术以来,多数农户大大减少了粗肥和穗肥的用量,平均施氮254.85kg/hm2,比常规田少28.55%。

2.5促进生长

鸭子在稻株间频繁活动,稻株、水层均可成为其活动的场所,因其不停地用嘴在寻找食物,这种“按摩”作用能刺激水稻的生长和形态变化,表现为分蘖多、开张角度大、茎秆粗壮、成穗率提高、根系发达、穗型增大、抗病抗倒性增强[3]。

2.6提高稻米品质

该模式可用较少量的农药和化肥取得水稻高产,达到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效果。2008年稻鸭共作田施用化肥的平均成本为1285.5元/hm2,农药成本229.35元/hm2,分别比常规田节省685.8、417.6元/hm2,合计节本1103.4元/hm2,节省拔草工本150元/hm2,直接效益增加近1500元/hm2。有些地区的稻谷质量受到企业和市场认可,市场售价和效益普遍提高。

2.7提高生态效益

稻鸭共作可大量减少稻田的肥料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减少对水源、土壤的污染,有效保护土壤及水稻害虫的天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一是有利于发展养鸭业。稻鸭共作生产模式中的鸭子品质好,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前景发展广阔,养鸭效益可达3312元/hm2,该技术逐渐成为发展养鸭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二是提高养鸭效益。由于环境条件好,鸭子的抗病能力增强,成活率平均达到92.65%,同时每只鸭子实际消耗精饲料5.39kg,比圈养节省50%左右,每只鸭子的净效益达3~8元,显著高于圈养效益。三是提高鸭肉品质。目前,市场上的鸭以高密度圈养为主,鸭肉品质、风味远远差于放牧养殖[3]。而稻鸭共作生产中鸭子的食物来源和活动条件接近放牧,所产的鸭肉品质好、风味佳、符合市场需求。

3稻鸭共作的生产技术要求

3.1环境

稻鸭共作田要远离集镇、工厂等人员多的地区或交通要道,宜选择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土壤、水源、大气均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稳水性好,排灌方便,田块连片成方,附近有可供鸭子暂养的池塘、水生作物田或沟渠[5]。

3.2规模

一般以户为实施单位,连片面积2hm2以上,规模要与劳力相适应,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因鸭子为水禽,在稻田觅食活动期间,需要田面有10cm左右的浅水层,同时也可便于鸭子休息,则田埂必须加高到20cm,加宽至50~80cm。

3.3水稻、鸭子品种

目前,金坛市的中粳、晚粳品种均适宜实施稻鸭共作,以产量较高、抗性较好、大穗、高秆、分蘖性强、生育期长的品种更有利。种植方式以机械插秧为佳,手插秧行距在23cm以上、株距16cm以上。根据用途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鸭子品种,一些中等体型品种如绍兴麻鸭、建湖麻鸭均较适合,成鸭个体2kg左右,肉质好,鸭毛易脱。小体形鸭前中期市场易销售,鸭苗价格低。

3.4设施搭建

(1)简易鸭舍。1个小区面积为1.33hm2,每区建1个鸭舍,地基长10m,宽1.5m,加高至田埂高度,可容纳300只左右鸭子栖息,四角设立柱,上架2根高约1.2m的横梁,覆盖石棉瓦或塑料编织布,地上铺干燥谷壳、碎草,四周围网。为防止饲料外溢,可用塑料编织布缝制长、宽各1m的数个食盘,四周用木条垫高。

(2)初放区。在鸭舍的水稻田围初放区,面积50m2左右,网高70cm,每隔3~4m设1根木桩,将网固定在桩上,可供鸭子下田初期试放。

(3)大田围栏。选择2cm×2cm网眼的尼龙网作围网,高度70~80cm,为便于将围网固定在桩上,上下两端分别穿1根较粗的尼龙绳作纲,桩长1.0~1.2m,直径2~3cm,每间隔3~4m设置1根木桩,网的下端嵌入土中,上下纲与桩扎牢[2-3]。

3.5鸭子放养

(1)放养密度和时间。鸭子的放养密度以150~225只/hm2为宜。10只就可以满足对水稻养护的需求,饲料用量较少;若考虑养鸭的效益,也可以适当增加放养数量。从秧苗的生长要求看,鸭子最早在手插秧栽后7d、机插秧栽后15d以上可放养于田间,过早会损伤秧苗造成缺穴,过迟会使草龄过大难除净;鸭子在下田前必须在室内育雏10d以上,时间稍长有利于提高鸭子的成活率和适应能力。如果养2批鸭,第1批可在下田前养20d以上。

(2)鸭子的室内养育方法:①饮水。鸭苗进育雏室后(出壳18~20h)即可饮水。首次饮水用冷开水,加入3%葡萄糖或食糖,再加入适量禽用多维。饮水后15min可以开食。②开食。以鸭全价料为宜,第1~3天每4h喂1次,6成饱即可,3d后自由采食。③光照。第1~3天保持24h光照,3d后可逐步减少光照,1周左右采用自然光照。④气温。1~3日龄时最低气温不低于27~30℃,以后逐步降温,鸭子活泼,采食饮水正常,休息时不打堆即表明温度适宜。⑤驯水。鸭龄7~10d时,选择气温较高的晴天,在浅水池或盆中进行驯水,对下水后毛湿、不适应的鸭子要及时取出烘干,待下次再驯,直到鸭子能够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为止。

(3)鸭子下田后的饲喂方法。15日龄内保持不断喂食台中饲料,16~30日龄期每天饲喂2~4次,以全价颗粒料为宜;30日龄后饲喂成鸭料,如小麦、稻谷、玉米粉(粒)、米糠等,每天1~2次,每只鸭日平均精料50~80g。

3.6田间管理

(1)施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照常施用,手插秧施水稻专用复合肥375kg/hm2作基肥或叶面肥,栽后5~7d施尿素75kg/hm2、专用复合肥150kg/hm2,施专用复合肥225~300kg/hm2作穗肥;机插秧基施或叶面喷施专用复合肥300kg/hm2,栽后7~10d施尿素112.5kg/hm2,15~20d施专用复合肥225kg/hm2,施尿素150kg/hm2、专用复合肥225kg/hm2作穗肥。

(2)水浆。鸭子下田前保持浅水层,鸭子下田后根据稻苗高度逐步加高水层,保持10cm左右,苗数达到穗数指标的90%时脱水搁田,然后继续保持深水层,鸭子离田后可以适当断水,促使土壤硬实。

(3)病虫草害防治。无需使用化学除草剂,后期人工拔除零星稗草[2-3]。鸭子在稻田放养期间,原则上不宜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如果虫情发生特别严重,可使用苦参碱、阿维菌素等非化学农药,齐穗期螟虫和后期可选用阿维菌素复配剂、吡虫啉、井冈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