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6-13 03:28:00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及策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合理利用鹤壁市现有的土地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和名优特新农产品资源,并找出尚未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环保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使鹤壁市农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让广大农民率先步入小康社会。

1资源状况

1.1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鹤壁市总土地面积317.39万hm2,其中耕地上报面积149万hm2,荒山与难以利用土地面积54.34万hm2,可复垦荒地和适宜植树种草荒地面积30万hm2,其他为城镇、乡村和道路、林业、水域等项占地。现有耕地的质量情况和生产条件是:旱地面积40万hm2,分布在西部山区和丘陵区,该区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自然肥力较高,但由于缺乏灌溉条件,干旱缺水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水浇地面积107万hm2,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的平原地区,其中东部砂土区面积接近30万hm2,漏水漏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6%~0.8%之间,土壤肥力低;中部高产区土壤质地为轻壤土、中壤土,部分地段为黏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1.6%之间,是鹤壁市粮食作物主产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经济效益差。

1.2农作物秸秆资源

近年来,全市粮食总产量8.5亿kg左右,年油料总产量约0.55亿kg。粮食、油料产量与农作物秸秆产量按1∶1.2的比例折算,全市每年秸秆总量达到11亿kg。其中,小麦、玉米产量达8亿kg,秸秆总量达9.6亿kg。

1.3淇河水资源

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方脑岭,从林州市流入鹤壁市,至浚县淇门汇入卫河,全长161.5km,区内河段77.5km。淇河是华北地区没有被污染的河流之一,其水质常年达到二级饮用水标准。

1.4其他资源

鹤壁市的农业资源比较丰富,有黄连木次生林、柿子、核桃、淇县无核枣、酸枣、高钙小米、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小河白菜等。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有淇县无核枣、黄连木次生林、高钙小米等。

2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2.1土壤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布局不太合理,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如西部丘陵山地和中部火龙岗地区,大部分耕地没有灌溉条件。大力发展林果业、生产以具有太行山代表性的优质柿子、核桃、大枣等干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当前生产中农民却盲目种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忽视了传统的谷子、红薯等耐旱作物的种植。盲目种植玉米等需水量较大、对土肥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干旱年份造成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优质蔬菜生产面积小、分散且分布不尽合理;优质小麦面积小,技术标准缺乏规范。

2.2作物秸秆资源评价

农作物秸秆是食草动物的主要食料。目前,鹤壁市的秸秆还田和秸秆利用程度还很低,大量的玉米秸秆被农民作为废弃物就地点烧,既造成了空气污染,也浪费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此,市政府每年都要成立专门的秸秆禁烧机构,组织投入大量的人力,投入大量的资金,阻止农民焚烧秸秆。这样以禁为主的手段措施,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容易造成与农民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

2.3名优土特产资源

2.3.1淇县无核枣淇县无核枣(也叫软核蜜枣)历史悠久,相传为周朝贡品,是全国独有的名优特产品。该枣果肉厚、汁多、甘甜、含糖高达58.49%,乃枣中上等佳品,而且座果多、病虫害少、无僵裂现象。2008年,经河南省科委、省林业厅、河南农科院和山西等地果科所57位专家教授鉴定,一致认为无核枣可作为河南省一个新的优良品种推广发展,建立基地。该枣树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很适合鹤壁市西部山丘荒地种植,通过繁育栽植或酸枣树嫁接,可大规模发展。

2.3.2小河白菜浚县小河混汤白菜分布于小河乡的两个自然村。其产品以熟食混汤、纤维素少而出名,市场销售快,价格高。如对产区的土壤、水质、环境以及产品的营养成份进行化验、研究,破解其机理,并加以应用,则可扩大生产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白菜产业”。

2.3.3缠丝鸭蛋和淇河鲫鱼淇河许沟段由于受温泉水质的影响,生产的缠丝鸭蛋和淇河鲫鱼品质均优于其他地区的产品。但由于产区受水域面积影响,产量较小。

3资源利用方向

资源的合理利用应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综合考虑,应具有针对性、科学性、适用性,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终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3.1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1)西部山地坡度大,土层薄,石砾裸露多,水土流失严重,应封山育林,严禁放牧,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种植核桃、柿子和淇县无核枣等耐旱干果树种以及耐旱高产优质牧草等。

(2)中部平原区土壤肥力高,地下水源丰富,可充分利用鹤壁市的畜禽粪便多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从而形成蔬菜出口和蔬菜加工基地。

(3)东部沙区土壤通水透气性强,昼夜温差大,种植模式以大枣间作花生、红薯为主,也可发展适量的西瓜、大葱等经济作物。

3.2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利用淇河水和优质有机肥资源,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3.2.1实施目标采用安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建立30万hm2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包括建立肥料咨询服务中心、蔬菜产品指标监控中心等,每年可利用有机肥10亿kg左右,生产无公害蔬菜50亿kg以上。

3.2.2项目意义有效利用鹤壁市天然淇河水资源和丰富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资源,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和效益,建成全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年产值实现100亿元。

3.2.3实施措施政府加强引导和扶持,金融部门在贷款方面予以倾斜;对现有的蔬菜日光温室进行技术改造,克服原来日光温室存在的增热、保温、贮热、调热差的缺陷;制定技术规范,严格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和生产程序;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资金、技术进入鹤壁市蔬菜生产市场;成立专门组织,对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管理和服务。

3.3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之一。鹤壁市的小麦、玉米单产连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已经成为河南省重要的优质粮食主产区,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3.3.1争取纳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范畴鹤壁市浚县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县,淇县东部也属于粮食主产区。因此,我们抓住了国家于2004年以来启动的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积极申报项目,详细汇报情况,争取把浚县、淇县纳入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县。

3.3.2大力推广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品种近几年来,鹤壁市优质麦、优质玉米从试种到推广,发展速度迅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宣传引导等多种形式,普及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在生产中的应用,把作物良种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3.3.3开展食品安全生产示范鹤壁市承担的食品安全生产示范项目对今后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内,要经过研究、试验、示范,总结、探索一套质量认定标准和监测体系,形成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标准,从而在鹤壁市农业生产中推广,把鹤壁市建设成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市。

3.3.4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一是要结合农田林网、农林(农果)间作和村镇林建设,建成乔灌草结合、防护效益突出、经济效益优良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二是坚持以节水灌溉为主,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形成标准化的节水灌溉示范区;三是加快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3.4挖掘乡土资源,打造鹤壁农产品品牌

淇县无核枣,太行山柿子、核桃、花椒,东齐香椿,小河白菜等这些传统名牌乡土产品,是鹤壁市农产品生产中的瑰宝。只有大力发展这些具有鹤壁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才能增加鹤壁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才能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3.4.1迅速扩大资源数量资源开发以资源数量为基础,资源数量是资源开发至为关键的限制因素。目前,鹤壁市的无核枣、柿子、核桃、花椒、香椿以及小河白菜等产品在市场上非常走俏,但由于资源数量少,形不成规模优势,打不进外部市场。以无核枣为例,目前全市无核枣栽培面积不足1万hm2,而真正进入盛果期的只有4000hm2左右,产量大约5万kg,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以至于市场上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优的产品。

3.4.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当前,鹤壁市的乡土名优产品仍然存留一定数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柿子、核桃为例,由于经过历次政治运动和人为破坏,现在存留的数量较少,而且多为散生,树龄长,常年无人管理,造成树体营养不良、病虫害严重,结果能力急剧下降。因此,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强对现有资源的管理,尤其是要增加科技投入,通过土肥水管理和整枝修剪管理,使其健康生长,重新焕发青春,大幅度提高产量。

3.4.3引入新的技术模式一是品种选优和品种更新,例如在无核枣方面开展品种选优,在发展柿子、核桃方面选择薄皮核桃、甜柿系列等;二是种植方式的更新,如柿子、核桃、大枣的密植、早产、丰产栽培模式,改过去的柿子核桃十多年才结果为现在的三五年进入产果期;三是栽培模式的更新,如对东齐香椿可以发展部分保护地栽培模式,做到淡旺季合理调控;四是间作模式更新,主要是推广乔木(如核桃、柿子)、灌木(如花椒、玫瑰)和草本植物(冬凌草、药材)等立体间作模式。

3.4.4大力发展贮运加工产业通过分级、包装,贮藏、运输,初加工、深加工,可以有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销售量,提高产品生产后劲。当前,在达到资源最大化之前,我们就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在农产品贮运、加工方面的投入,并且通过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和联姻,形成鹤壁市的优势农产品品牌。

3.5推广和普及农村沼气

目前,农村沼气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原有沼气技术的基础上,现在已经完全解决了沼气使用存在的安全问题、除臭不完全问题以及沼气功能单一问题等。鹤壁市丰富的人畜粪便资源为发展农村沼气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沼液、沼渣还田又为培肥地力、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鹤壁市推广和普及农村沼气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重视。农村沼气作为“六小工程”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的问题,农村沼气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农业部颁布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沼气建设的内容和项目区补助办法,市、县两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当加大对有关政策的学习和理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早日在鹤壁市推广和普及农村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