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化背景下兵团职工队伍构建途径

时间:2022-06-13 03:19:00

农业化背景下兵团职工队伍构建途径

兵团是集党政军企于一体的特殊的组织,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兵团职工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生力军。为了满足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加强兵团职工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这“三大作用”,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是目前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兵团职工队伍现状

1954年10月兵团成立时总人口17.5万,其中在岗职工10.6万人。其中大部分是驻疆人民解放军专业官兵、支边青年等。到1965年底,兵团在岗职工达到了66.68万人。随后,一批批支边青年、复转军人来到兵团,使这支队伍发展壮大起来。“”时期,兵团被撤销,1981年12月恢复兵团建制,兵团总人口和在岗职工稳步增加,到1992年,兵团在岗职工达到了101.90万人,成为兵团职工队伍数量最辉煌的时期。从1993年开始在岗职工骤减,一年之内减少5万余人,此后兵团在岗职工逐年减少,到2010年,在岗职工已减少至68.25万人。

二、兵团职工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兵团职工队伍在经过很多年的经营和训练后,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专业的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发展的新形势,其队伍建设尚有一些不足。

(一)兵团自身的原因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影响,兵团出现了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的严峻形势,成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最大障碍。

1、农牧团场职工收入较低改革开放,特别是1990年以来,兵团职工平均工资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对比全国平均工资却呈现大致下降的趋势。就是对比同地区的新疆,兵团为新疆平均工资的百分比也由最高1981年时的93.2%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六十几,七十几。有些职工辛辛苦苦一年,由于自然条件、自然灾害等原因,反而负债累累,许多职工想方设法离开团场或让子女考学、外出打工,职工队伍中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

2、农牧团场基础条件差农牧团场的基层连队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生活不方便等现象。改革开放后,实行承包经营,职工白天在承包地里忙,晚上在庭院忙,生活枯燥乏味,文化生活缺乏。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生活对于人们有很强的吸引力。许多职工子女或考学,或外出打工,不愿留在兵团。

3、职工负担过重兵团所辖单位多而分散,机构臃肿庞大,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负担过重。职工承包土地的成本也远远高于地方,还有更重要的是有些团场在收购职工农作物(特别是棉花)时设立关卡,不让职工卖到其他地方,压价收购,“盘剥”了职工的劳动成果,职工对此特别反感,感觉不到兵团的好处,反而觉得地方好。

(二)引进的农民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牧团场劳动力出现短缺的时候,兵团组织引进了大量的四川、甘肃、河南等贫困地区的农民工,他们具有勤劳、朴实、善良、吃苦耐劳等特点,但也有自身局限性,存在不少问题。

1、小农意识和老乡意识深厚这些农民工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农村地区,文化素质较低,小农意识严重,自私自利,没有大局意识,缺乏集体精神。另一方面,这些农民工多是从同一个农村、同乡结伴而来,老乡观念、亲戚观念十分严重,往往结成小利益群体,不利于管理和社会安定。

2、生产技能不能适应兵团农业机械化要求在这些引进的农民工里,熟悉和使用的还是非常落后的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与兵团农业生产机械化不相适应。在科学文化素质低下的情况下,教会他们生产技能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3、思想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在引进的农民工中,有些人受不了农业生产工作中的劳累枯燥,小偷小摸,偷盗时有发生,打破了原先团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社会风尚。在一些团场有数据显示,农民工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占全团案件的一半以上,民事纠纷高达73%,给团场的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兵团职工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

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和合格的人力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就成了一个紧要和迫切的问题。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选择合适的路径。

(一)加强屯垦戍边教育

近些年来,兵团职工队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职工队伍中多是老职工的后代以及为了补充兵团职工队伍缺口从内地引进的大量农民工。兵团老职工的后代虽然传承了老一辈吃苦耐劳的品质,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不满足现状,追求和向往城市生活,兵团精神淡化。作为新职工的外来农民工大多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对兵团这个特殊组织,不太适应,不了解兵团的特殊性与使命,只想自己生活好,挣钱多,思想上缺乏集体观念,缺少大局意识和长远观念。必须对职工加强教育:

1、加强屯垦戍边教育,增强屯垦戍边使命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加强兵团史、兵团使命、集体主义教育等,促使新职工和外来农民工成为一名合格的兵团职工。对于外来农民工要结合其情况,把扫盲、普法与劳动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促使其扎根兵团。

2、强化民兵训练,提高戍边意识。强化民兵训练,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高职工戍边意识与能力;二是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纵观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在增加,不论边境团场还是非边境团场,都应该加强民兵训练,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完成戍边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培育新型职工

培育新型职工,是兵团职工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迫切需要。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速培养技能型职工。从思想观念、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等诸多方面把职工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工,为农业生产提供合格的职工,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二是全力培育富裕型职工,帮助职工搭建良好的致富平台。不断加大农作物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引导职工由单纯的种植棉花转为粮、棉、果、菜、畜五业并举的致富道路。在促进职工致富的同时,也可以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三是注重培养文明型职工。广泛深入地开展屯垦戍边、兵团史、兵团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活动,争做文明职工。

(三)大力发展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团场经济,推进工业化和农工业产业化是吸引人才,留住职工最有效的方法。由于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的大范围推广,农业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一般职工家庭多是只有一人是在岗职工,夫妇两个同时是在岗职工的不多。如果孩子成年后,一个家庭就可能有两个剩余劳动力。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按一个职工家庭三人来说,一个人承包土地,一个人从事第三产业,另外一个人进工厂做工。在农忙的时候,另外两个人下班后还可以帮忙。职工退休后,子女如果愿意可以“接替”父母的职工身份,继续承包土地。在这种“理想”的情况下,就可以为作为兵团首位的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职工,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职工家庭的生活就会比较富裕,团场对于职工及其子女的吸引力就很强,兵团也就相应地有了稳定的职工队伍来源。

(四)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农业,农业的基础是土地。固定土地承包关系,是稳定职工队伍之根本,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土地是农民生活之本,也是兵团农牧团场职工生活之根本。固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以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决了兵团职工后顾之忧,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广大职工的心愿。要在兵团全面实行土地长期固定、生产自主经营、成本费用自理、负担只减不增,收益风险均沾,享受社会保障的政策。这样就才可以为兵团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五)加快团场小城镇及社区建设

在工业较集中、人口较多、团场集中的地方,建立中心团场,推进中心团场建设。在这些中心团场,要实行社区化的管理,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功能完备的社区可以承接企业大部分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这样就可以在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满足职工群众的各方面需求,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让职工群众感觉到在小城镇生活不比在城市生活差。这样可以达到既加快了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又加强了职工队伍建设的“双赢”效果。

在全力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兵团职工队伍建设一定要从职工自身出发,解决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作为兵团职工的好处,以一个兵团人自豪,团结在兵团大家庭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兵团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更出色地完成屯垦戍边的重大历史使命,也只有这样才是兵团职工队伍建设的根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