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养殖经验和思考

时间:2022-02-22 08:25:43

棘胸蛙养殖经验和思考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蚌、石鸡,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又有“山珍”之称。铜仁市江口县位于武陵山腹地,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棘胸蛙资源。从1993年开始,铜仁市江口县就有农户从事棘胸蛙的人工驯养,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存在养殖成本高、烂皮病易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长岗岭村石蛙养殖场从2011年开始,探索棘胸蛙的驯养与繁育,攻克了棘胸蛙人工繁育的全部技术难关,创新形成了蝇蛆生产技术,并联合几个养殖场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棘胸蛙养殖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有关经验和思考向从事棘胸蛙研究、养殖和管理的同仁们作简要介绍。

一、长岗岭村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本情况

长岗岭村石蛙养殖场位于江口县闵孝镇长岗岭村,于2011年8月开始喂养。最初种蛙87只(最大的10只体重250g左右,其余100~200g),2012年产卵约4000粒,孵出小蛙3000余只,过冬实验损失2000余只,烂皮病损失近1000只,目前尚存400只,均已长成400g以上商品蛙。2013年产卵8000粒,孵出小蛙6000余只,水位调节实验损失4000只,烂皮病损失1500只,目前尚存500多只。2014年探索蝇蛆养殖技术,并寻找烂皮病防治办法。目前,完全掌握了黄粉虫、红蚯蚓、蝇蛆养殖技术和烂皮病有效防治办法。到2017年底,联合了5家养殖场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产商品蛙6万只。

二、棘胸蛙养殖的几个关键问题

1.棘胸蛙养殖发展前景如何?与养殖大鲵和鲟鱼相比有何优势?野生棘胸蛙生长于山涧溪流之间,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目前,棘胸蛙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非常畅销,货源远远没有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市场潜力不可限量。由于需求量大,很多地方还存在“明养暗盗”的现象,野生资源逐渐枯竭。铜仁市的池边价在160元/kg左右,一直没有出现过“泡沫价格”,随着铜仁“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共区域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以及环梵净山旅游业越来越发达,价格超过两百元每公斤也是极有可能的。此外,由于棘胸蛙要2~3年才可上市,养殖难度大,整体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与鲟鱼相比,棘胸蛙价格更高,与大鲵价格相当。养殖鲟鱼及大鲵都需要大量冷水资源,且占地面积较大,投入成本高,养殖棘胸蛙需要冷水资源相对较少,投入相对更低。而且,鲟鱼与大鲵在国内都具规模的供货基地,养殖技术成熟,市场趋于饱和,棘胸蛙尚属起步阶段,大有可为。2.发展棘胸蛙养殖需要哪些条件?需要4个基本条件。一是无污染的泉区域渔业水溪流。大河水、农田水、加漂白粉的自来水不可用。要求水质要好,冬暖夏凉,水流量要稳定。二是有集中的便于建场的土地。一般而言,至少要能修建20m2的养殖池20个,黄粉虫养殖室1间,蝇蛆养殖场地1处(最少12个2m2池子),肥料堆放场1处(临时性的,至少30m2)。三是有成熟可靠的技术指导。棘胸蛙养殖是特种水产品养殖中技术难度较大的一类,成功与失败、效益的高低,关键在技术。水位的深浅、水量的多少、水流速的缓急都很讲究。四是要有保障养殖场正常运转的资金。活体昆虫饲料的生产,需要购买原料,包括鸡粪、猪粪、牛粪、麦麸、豆粕、酒糟等,都得源源不断地投入。修建养殖池和供排水设施都要一定的资金。如果仅从事商品蛙养殖,苗种的选购也是不小的开支。3.棘胸蛙养殖有哪些关键技术环节?一是驯养、选种和配对;二是采卵孵化;三是蝌蚪喂养管理;四是小蛙分离、训导及采食;五是蝌蚪、小蛙和种蛙冬眠;六是商品蛙高密度喂养管理;七是防逃、防敌和防病。4.棘胸蛙养殖各阶段饲料成本怎样?饲料成本没有绝对数据,但六年多掌握的基本数据可供参考,按每公斤商品蛙8个计算,饲料成本为:蝌蚪期3个月0.5元;小蛙期8个月,活体昆虫饲料250g,按黄粉虫计算5元,按蝇蛆计算2元;中蛙期8个月,活体昆虫饲料500g,喂黄粉虫10元,喂蝇蛆4元;成蛙期8个月,活体昆虫饲料1kg,喂黄粉虫20元,喂蝇蛆6元。从蝌蚪到商品蛙,每500g蛙消耗饲料成本为:喂黄粉虫0.5元+5元+10元+20元=35.5元;喂蝇蛆0.5元+2元+4元+6元=12.5元。人工成本因地而异,但就饲料成本而言,喂蝇蛆要比喂黄粉虫节约46元/kg。5.如何提高棘胸蛙养殖的经济效益?一是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养殖成本和防病防害。棘胸蛙投喂活体昆虫饲料的比例是稳定的,投喂蝇蛆要比投喂黄粉虫成本低得多。生产活体昆虫饲料的原料成本也可以通过优化而大幅降低。高效利用养殖面积和用水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根据长岗岭村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经验,养殖过程中的烂皮病与红腿病防治尤为重要。二是减少销售中间环节。铜仁近些年的棘胸蛙销售主要是依靠贩子,增加了销售成本。若能自主销售,建立自己稳定的销售渠道,做到产出与消费终端直接对接,则可提高收益。三是做好产品的流通和深加工。全国的棘胸蛙精深加工产品都寥寥无几,若铜仁市致力于做大做强棘胸蛙产业,则需加大投入、抢占先机,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打造自主品牌,形成特色优势。就铜仁地区而言,加快“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打造,彰显铜仁生态优势,提高梵净山棘胸蛙知名度,无疑会刺激棘胸蛙销量和价格的提升。

三、铜仁棘胸蛙养殖产业面临的障碍

到目前为止,棘胸蛙养殖在铜仁甚至贵州省都没有大面积推开,发展的障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识落入误区。棘胸蛙养殖是特种动物驯养中比较难的,一般人对困难的估计不足,都认为棘胸蛙生存繁殖与青蛙和癞蛤蟆差不多,但其实相差甚远。有的人认为只要仿野生放养,让它在野外自由觅食繁衍,按时收捕就行了。这样做理论上可行,但产值太低。还有的人认为只要做起来了,政府必定会大力支持。这种人忘记了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从而失去了创业者的积极性,失败是预料之中。另有少数养殖户认为,只要坚持做下去,总有一天会养成。这种人精神可贵,但如果不改变思路,十年也难有成效。二是发展路子走错了。铜仁以前的养殖户几乎是在没有任何技术援助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建池繁育养殖。但真正从事养殖之后才知道困难多多,每一道技术难关都是一堵难以越过的高墙。可以说,大多数养殖户前期建的池子都不适合棘胸蛙的生存和繁育。盲目投资导致失败。大多养殖户也是各自为阵,在技术和销售环节上交流甚少。三是负面宣传影响大。二十多年来,从事棘胸蛙养殖的人员有领导干部、水产技术人员、地方敢于探索的农户,甚至还有资金雄厚的房地产开发商和收购贩子,这些人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技术难关,留下了沉痛的教训。而他们的教训和结论很有权威性和代表性,负面的宣传使很多有志之士望而却步。四是条件不具备。棘胸蛙养殖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水源、地盘、资金、人员(懂技术又有责任心的)。四者缺一不可,人员是核心和关键。解决活体昆虫饲料,是大规模养殖的首要条件。黄粉虫、红蚯蚓、蝇蛆的生产技术,在全国也是最近十年才在部分地区推广。不掌握蝇蛆和黄粉虫的养殖技术,是难以做到大规模养殖棘胸蛙的。四、做强铜仁棘胸蛙养殖产业的建议一是转变发展模式。过去的养殖户,都是单打独斗,缺乏学习沟通,没有形成合力。每一户都是由养种蛙开始摸索,都是小而全,效益不佳。自繁自养需要专门的池子,最低不能少于12个适合产卵、孵化的水池。繁殖小蛙的技术含量较高,只有具备养殖成蛙的经验后,在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下,才有可能掌握育苗技术。因此,建议新养殖户先试养商品蛙并学习养殖技术,两年初步见到效益后,再学习育苗技术。另外,根据长岗岭村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经验,养殖户之间抱团发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抵御养殖和市场风险,是条不错的路子。二是强化养殖技术服务。棘胸蛙养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蝌蚪吃的是植物型饲料,供应的难度不大。变态后的小蛙要吃活体昆虫饲料,供应比较困难,活体昆虫饲料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棘胸蛙养殖的效益,决定因素是管理者的素质和技术掌握程度,其次才是水质和水量,土地面积宽窄和收益并不成因果关系。此外,棘胸蛙养殖的周期较长,自繁自养一般五年见效。若能分离苗种繁育和成蛙养殖两个环节,针对性加强技术服务,则见效时间会大大缩短。三是政府理性介入。棘胸蛙养殖值得推广和扶持,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认真听取群众和行家的意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防止冲动瞎指挥。推进工作做到种苗繁育统一、商品蛙培育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收购加工统一、商品营销推介统一“四统一”。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棘胸蛙的养殖难度和二十多年留下的沉痛教训,推广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夸大效益,也不掩盖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危险,如实告知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坚持发展一家就成功一家。四是把环保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棘胸蛙生活的地方,必定生态条件十分优越。大规模、高密度的集约化发展所产生的污染,一定不能轻视。政府和养殖户都要有应对之策。棘胸蛙的排泄物和活体昆虫养殖的废料,建造蛙池所产生的垃圾都要事先想好处理办法。利用山泉,也要保护好山泉,才是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作者:吴宗凡 贺 兵 阙有清 周 章 张应平 单位:1.贵州省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2.长岗岭村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