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诉求高中历史研究

时间:2022-03-19 03:26:56

核心素养诉求高中历史研究

摘要:“新课标”教改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学思想的创新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以高中历史翻转课堂在核心素养要求下的生活化应用方式作为分析对象,在阐述核心素养教学对历史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后,尝试探索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生活化应用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翻转课堂;生活化应用

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教学,以高中历史新课改现有成效为基础,在进一步细化高中历史教改标准的同时,也为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师生互动的密切性、学生历史课程知识体系建构能力的提升等进行了方向性规范。但不可忽视的是,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传递专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如何以史为镜,以史启智,以史省身等。相比试卷评估的单一化,以上诉求的达成还需要教师借力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的优势,以生活为基础设置情境,以生活为基础丰富教学与考评方式等。

一、核心素养教学对高中历史翻转课堂设计的要求

历史学科素养是综合反映学生日常积累及接受历史课程教化所得的历史情感价值观、意识、能力、知识等,考评的是学生能否从历史学和历史教学中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个性化思维与心理品质。由此可得,教师翻转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设计需要以学科能力作为依托,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着力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观察社会、求真求智求证,学会把控历史发展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等。在此诉求下,以逐步或快速提升学生学科关注为切入点。在历史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阶段,教师要针对历史课程中要传播的知识、表达的观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有效衔接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类信息渠道,查询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纪录片、图片、资料文献、历史影视作品等,继而在课堂环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移动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等,邀请学生共同进行知识点的分析等。课后的测评和课堂中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课后环节所包含的测试问题、处理提问和反馈等为课堂知识点内化延伸环节,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场景,进行个性化、趣味性的设计,以保障历史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应用均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诉求,保障学生对课程的关注能始终贯串历史发展课堂的设计与应用。

二、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生活化应用

(一)以教材为基础,侧重整合生活化资源。要完成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生活化运用工作,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研究如何将生活化应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历史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三者有效融合起来,并在学本位和教材大纲的要求下,制订具有个性化、针对性,且最为适宜的教学目标。虽然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应用在历史学科教改中并不少见,但是综合“生活化应用、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历史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几方面要素的翻转课堂教学却很少,以致教师的课堂设计与应用可借鉴因素少。为打破这一僵局,以教材为基础,按照学生对生活化资源的接触频次和熟悉程度来整合生活化资源必不可少。高中历史翻转课堂固然有打破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新鲜性的特征,但其设计与应用自始至终需要围绕学生的基础学情和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与知识建构规律来操作。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反馈到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工作中,可解读为教师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必须以生活化要素为依据,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课堂的主题性设计作为整合生活化资源的准绳,着力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教师日常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构建课程教育与生活实际要素密切链接的平台。以单元课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此单元涉及的教学内容包含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物质生活和习俗、民生、大众传媒等的进步与变迁。以上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与以上关联性密切的各类时事政治、热点内容都可以作为翻转课堂设计的现实资源依据。在设计PPT、微视频等时,除把控课程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添加社会生活题材外,教师在整合生活化资源阶段,需要考虑能否及如何筛选及应用本土历史资源,以及学生生活地区的时代性变化客观现实等。以通信工具近现代变迁的生活化资源整合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共同使用互联网搜索与此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各类素材时,还可以在历史翻转课堂的课前阶段设置主题任务,要求学生调查自身生活区域及周边的通信工具近百年内的变化趋势,如搜索相关的照片、拍摄视频、访谈并录音等。学生调查所得最终可以社会调研报告、“通信工具今昔对比”主题小论文等方式在课上呈现。(二)以启智感悟为辅,着力教学模式生活化打造。引导学生使用感官了解和体悟历史的变化,需要教师在整合利用生活化资源的基础上设置主题,构建生活化课堂。目前此类课堂模式大多以情境教学模式、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等呈现。教师在构建历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可将此模式的生活化应用与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有效融合,使之反哺历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场景设计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概念理解、感受体验、信息资源共享、历史调查、社会考察等是教师合理把控教学模式生活化构建步调的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生活化的接受能力和识别能力必然有差异,为全面性提升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成效,提高学生参与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生活化的积极性,教师可结合不同学生的学情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教学,尽可能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逐步吸引所有学生参与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生活化工作,鼓励其为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生活化献计献策,继而满足核心素养教学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技能的要求。由此,在启智感悟等教学目标下,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专业化的语言来实时再现并传递历史信息,利用讲解法和讲述法,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的辅助下生动形象地展示主题教学内容。在历史场景构建时,以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建构成效为基础,搭建既符合史实又符合学生日常生活认知的场景模式。愉悦积极的教学氛围可作为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应用的依托。为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并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教师可在生活化场景的引入与设计过程中,尝试使用“重生”“穿越”等学生耳熟能详的热词,通过发散思维、场景搭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归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谈一谈如果是自己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遇到怎样的问题与障碍等。学生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思考等方式的带动下,会对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与过程有更为理性的认识。(三)以实践探索为标,设置生活化评价方式。合理恰当的课外探究主题与教学评价模式,更利于学生诊断学习成效,思考并分析问题。由此以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为引导目标,教师可设置多样化生活化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比如使用表现评价法和档案袋评价法。使用表现评价法侧重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理解、体验,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对问题解决需求的把控等。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考察报告、社会调研历史报告等方式来反映学生在课堂中历史知识学习与应用的能力、困惑点等。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内化与建构表现,教师可使用表现评价法来侧重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过程的评估。需要注意的是此种评估方式的侧重点不仅在于学生课堂知识的生活化应用程度与质量,还要包括学生使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行为取向、成效等。考虑到教学评价作为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生活化设计与应用的凭据和反哺工具,在实践探索中可将学生生活化探索的主题以及主题实践应用的各项条件,学生在探索时的行为与态度、探索结果和成效、学生所思所得所想的过程及结果等视为评估对象。教师在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学生惯常出入的环境、学生接触的社会热点等在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合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观察和评估学生在以上各个环节中的行为、态度、知识应用能力、感悟和体验深度与广度等。除了多样化考评方法外,教师还可按照评价内容设立三维教学目标,全方位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方法、方式、态度、行为。

三、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生活化应用的辅助条件

(一)构建学生生活化成长档案。高中历史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归根结底需要以学生的历史思维、意识、能力、技能、知识架构等的培养为目标,所以无论是高中历史翻转课堂的设计,还是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历史翻转课堂的生活化应用,均需要按照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历史知识的储备和识记能力、规律,以及学生思想、心理、学习期待等来有层次性地设计与应用。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情况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可通过家访、教师课堂观察和课下与学生交流等制作学生电子个人生活化成长档案。尤其要重点记录学生历史学科日常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以便作为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生活化设计与应用的客观依据。(二)保持师生关系生活化。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课堂教学成果,由此,为保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历史翻转课堂生活化应用过程,并配合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建议教师以促进双方关系生活化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这有利于教师随时捕捉和获取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思想、情感的变化情况。师生良好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尊重并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好历史学科的自信心等。

作者:白晓芳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