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价值分析

时间:2022-08-15 09:15:43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价值分析

自从教以来,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人询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笔者回答:“我是初中的教师。”然后发问之人就会带着比较正式或者比较尊敬的表情问:“你是哪个学科的老师?”当笔者告诉别人自己是历史学科教师后,就会听到以下几种回答:第一种(带着轻蔑的语气):“啊,教副科的呀,初中历史课死记硬背最没意思了!”第二种(带着愤怒的语气):“我上初中的时候最烦学历史了,枯燥乏味,一点用也没有!”第三种(带着兴奋的语气):“哇,历史课最有意思了,上课可以天天听故事!”同样的情形还多次发生在毕业学生回来见到笔者的时候,他们很少谈起历史教学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更多谈起的是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发生的某些趣事,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似乎在他们的成长中并没有体现。原本以为这样的现象只有在历史学科中才有,但是在聆听了浙江省物理特级教师、义乌中学吴加澍老师的讲座后,笔者才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吴老师的物理学科教学生涯中也存在。能够与大师遇见同样的问题,与有荣焉!但是,吴加澍老师通过思考找到了自己的教学主张,让自己的教学价值体现在了学生终身发展之中。那么,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何在?它与学生成长的关系如何?如何让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超越“有意思、没意思或者没有用”的尴尬境地?

一、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何在

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何在?古今中外的先贤、伟人用他们精辟的言论回答了这个问题。《论语•述而》中记载“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可见孔子认为“好古”也就是学习历史可以让人成为“生而知之”者;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更是让人看到了历史学科的让人增长智慧的教学价值;同志也曾说过与之类似的观点“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曾说道“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则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不仅能够助力人的发展,对国家民族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再次验证了历史的教学价值。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历史课程的定位和价值是这样表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1]这不仅是初中历史课程的价值所在,更应当是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价值的最权威表述。

二、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与学生成长的关系如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了学生成长的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成长方向离开历史教学可以吗?似乎也没有什么不行的。细读《标准》不难发现,作为人文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而且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还具有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独特价值,也就是在让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学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塑造自己的人文素养。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中外历史基本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常识的同时,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学中,为学生打下中国人的血脉烙印,养成爱国主义情感、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观念,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能够以史为鉴,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能够开拓国际视野,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一生的基础。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如何让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在学生成长中得以彰显

既然历史学科教学价值对于学生成长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让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价值在学生成长中得以彰显,超越“有意思、没意思或者没有用”的尴尬境地呢?(一)活学历史———不死记硬背的历史教学对学生成长更有价值郑渊洁曾说过:“好老师用五十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老师用一种方法教五十个学生。”[2]自课程改革以来,随着评价制度的推进,用死记硬背一种方法教学生以求取得好成绩的历史教学已逐步成为过去式。只有真正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每位学生视为独特成长的生命个体,按照《标准》要求的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让其活学历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让历史教学价值得以彰显。例如,天津耀华中学的陈瑞老师在初中二年级历史课《西欧殖民主义的扩张》教学中采用了“图片、文字、数字、影视和语言动作等情境”的情境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以表演的方式来学习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同学们往往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该课的知识要点……有助于做好预习;有助于理解课文;有助于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发挥同学们的表演才能;增强了同学们的友谊。不少同学都想在下一次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3]我们的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多媒体演示、编唱历史歌曲、历史课本剧表演、小小百家讲坛、绘制知识树、历史故事会、小小收藏家、同伴讨论、情境探究、小组竞赛、手机答题和网络直播等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设置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就算是最让学生头疼的历史年代与事件记忆,笔者也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提供了“界碑”式时间记忆推导法、谐音联想记忆法等多种历史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时,笔者就用谐音联想的方式让学生迅速掌握了相关知识。笔者将变法时间1898年用谐音方式念成1(要)8(发)9(就)8(法),帮助学生联想到是中维新派的念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闻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深感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国家要(1)发(8)展就(9)必须变法(8)。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又推测出进行戊戌政变让变法失败的顽固派会这样念1898年这四个数字———1(要)8(法)9(就)8(法)。也就是维新派变法损害了顽固派的利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会说维新派要(1)变法(8)就(9)正法(8),最后戊戌六君子被顽固派杀害,为变法流血牺牲,变法失败了。在课堂上,笔者这样教历史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的家长反馈说孩子给他们讲这些内容掌握得特别好。(二)学“活历史”———让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对学生成长更有价值历史之所以让很多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实是因为历史的时序性特性造成的,史实存在于特定的时空,时间无法重来,历史无法重现。所以,很多人觉得历史远离自己的生活,只是博物馆冰冷的文物或者故纸堆中枯燥的记录。但是,这几年《鉴宝》《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播出,让很多人开始觉得历史离自己并不远,喜欢上了历史。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我们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教学探索,让很多学生和家长看到了“活的历史”。因为《标准》要求“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标准》还提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如对学校周边的文物古迹、社区、村庄、企业等进行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的调查,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进行《改革开放》内容的教学时,我们设计的“三代过年方式调查”“老照片展”“家谱制作”等教学内容,让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通过学生家庭亲人之口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改革开放不再是课本上的照片、文字或者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而是活生生影响着现实的历史。在学习商代历史时,我们带着学生来到郑州商代城墙遗址和商城遗址公园现场实地考察。在学习中,距今3600年的历史不再虚无缥缈,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遗存。很多学生和家长反馈说,以前就在这些地方玩,竟然不知道这就是商代都城的城墙,商代的历史竟然就在我们的脚下,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家长还在参加学习后感叹,原来以为商城遗址公园树立的是司母戊鼎复制品,现在经过学习才知道是郑州鼎复制品。很多学生也这样说,自从学习了这样的课程后,不仅对历史兴趣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了解了郑州的历史,更以自己是一名郑州人而骄傲。还有的学生骄傲地告诉笔者,自己的亲戚来郑州,他们带着亲戚介绍郑州历史时,亲戚对他们的讲解赞不绝口,觉得特别骄傲。(三)让学生活在历史中历史教学的终极价值,应当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未来国家的历史就应当是这样一群人来书写。而初中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有活在历史中的感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故事、视频等各种课程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浸润在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历史的家国情怀中,让他们产生与历史的共鸣,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进行焦裕禄事迹的学习时,我们没有在教室中进行,而是利用七年级清明节校本课程《祭英烈,铸青春》和焦裕禄同志亲孙女在我校就读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肃穆庄严的氛围中,面对焦裕禄同志的衣冠冢,和焦裕禄同志的亲孙女一起进行了学习。我们在八年级校本课程《黄河》中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黄河边的花园口纪事广场进行学习。学生们担任小老师,介绍了黄河的伟大历史,回顾了花园口事件带来的灾难,明确了黄河对河南的重要性。最后的开放性问题如何保护美丽的黄河湿地环境、保护母亲河,学生用行动表明了历史教学在他们成长中的价值。教学结束时,学生捡走了黄河边他们能够看到的所有垃圾,还母亲河一个干净的湿地环境。他们的行为正在创造着成长的历史,让笔者作为一名历史教学工作者备感光荣![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氏七日谈(2012年12月10日—12月16日)[EB/OL].(2012-12-16)[2018-04-15].blog.si-na.com.cn/s/blog_473abae60102dwka.html.

[3]陈瑞.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次尝试[J].历史教学,2005(12):70-71.

作者:王涛 单位: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