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6篇

时间:2022-07-21 09:00:08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研究

一、情境教学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

对初中生来说,有趣的事情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索能力,他们乐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担任体验者、探索者的角色,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情境教学法打破常规的注重教授,而不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设置好的情境中自己探索,自己感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情境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讲到解放战争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放映相关影片,这样给学生生动、形象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讲授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在这样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率更高。

二、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主动学习,乐于探索,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初中历史课本中大多数是关于战争的故事,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无法想象战争的惨痛,教师口头的讲解也达不到明显的效果。由此可见,情境教学的优势非同小可。

综合以上探讨可知,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探索的能力和教学效率。使用情境教学符合国家新课标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提高我国教育文化事业提供了有利支撑。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书本内容为基本依据,有效开展情境教学,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探索,共同进步。

作者:吴菲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第二篇: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一、影视作品在课堂上的利用和欣赏

历史课堂上,影视作品是一种传达历史现象的重要工具,所以教师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能够更加直观地给学生讲解历史。而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影视作品所呈现历史的方式有着一定的欣赏价值,这对于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也有着一定的促进影响。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影视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电影《鸿门宴》、《孔子》,电视剧《战国》、《东周列国——春秋篇》等都是比较合适的影视题材。学生在进行观赏时,通过片中情节能够容易地了解到人物性格、历史事件原因等传统历史课堂所无法表现出来的内容。在《孔子》这个电影中,孔子给弟子讲解“仁”的道理这个画面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孔子这个人物的魅力和性格特征,以至后代几千年沿用他的主张思想也是与他个人本身有一定关系,而学生只有通过这中画面才能体会到孔子这位思想家的魅力何在,从而才能理解孔子思想的魅力。这是影视作品在课堂中应用所带来的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地去认识历史和欣赏历史。又比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大汉天子》、《汉武大帝》电视剧作品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影视资料。学生依靠对影视画面中情节的认识能够充分体会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而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时能够全面、客观的去看待。这也是影视作品欣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第二大效果,促进学生在历史问题上能够辩证地分析。

二、课后对影视作品的交流与评述

历史的学习要注重课后反思的过程,学生虽然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课后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建立历史思维,形成对历史评述和批判的意识。影视作品是历史再现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也是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刻认识的方式。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开元盛世”这篇课文时,影视作品《大唐诗圣》作为资料题材,学生在观赏其中关于“开元盛世”的片段后可以形成小组进行讨论各种问题:为什么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执政有无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能够通过影视欣赏而得出的问题,所以影视作品能够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甚至可以对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表演或者情节设置进行抨击,在出现于历史不符的地方学生应该及时提出并且更正,让更多学生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这也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真实性地把握。

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以国外角度为第一角度的影视作品,学生在观赏完后能够更加客观地去认识历史。对于“鸦片战争”这个历史事实,虽然中国受到巨大的伤害,但在西方列强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民族扩张壮大国家实力的行为。所以辩证地去看待这个事件才是正确的途径,学生在观影过后也要意识到历史的客观性。

作者:李秀楠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策

一、岳麓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初中历史对学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呢?那么老师起着关键性作用,老师所教的初中历史课堂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历史是主要接受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水平的过程。所以初中历史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初中历史的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课能力,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才可以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初中历史。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对策

1.培养初中生强烈的历史兴趣。首先,想要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必须要先培养其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兴趣爱好才可以对初中历史感兴趣才会主动积极的学习初中历史。

2.锻炼学生的自我鉴定能力,巩固学生培养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念。学生学习历史,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中国文化等各方面的学习而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引导学生走向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历史观念,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有很大的影响。

3.教师需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一种最佳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学生听课是一种被吸引的状态,教他们东西并不是他们自愿的学习,所以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如既往的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甚至是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初中历史。

4.教师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教师是教育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光明前程的职业,所以教师背负着艰巨的使命,而如今社会发展变化莫测,教育更是伴随着高速度的发展节奏,所以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使自己具有更加优越的教学素质,才可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才可以使自己的教学质量获得成功。

5.学校加大对初中历史的注重程度,在课程安排上和考试安排上对初中历史做出有效的调整。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学校的具体规章制度,学校只有不断的强化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初中历史在教学科目中的地位,才可以使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在课程安排和考试安排上做出调整,合理的多一些初中历史课程或者改善考试题目和增加考试次数来使学生的历史水平获得成长。

三、结论

初中历史对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历史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历史水平有着更加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才可以使初中生具有一个更加优厚的历史基础。

作者:王小平 单位: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析

一、设计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导入

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总是变着花样地设计课堂导入,力求新颖,不落俗套,但常常是时间花了,脑筋动了,却没有效果。课堂导入因为是设置在一节新课开始的时候,所以在设计时一要注意能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可以通过导入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注意尽量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笔者在执教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九一八事变》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9月18日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到底对中国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这样的导入简洁、直接,从现实入手,设置了一个悬念引入新课,很快将学生的注意抓住了,激发了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授过程中力求线索清晰,节奏适中

初中历史有些课文看上去有些凌乱,教师可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加以整合,尤其是要理清线索,在新授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感受,而在理清线索的过程中,教师又要注意课堂节奏,不能在一个感兴趣的地方滑了边,以至于重点的地方一带而过。如笔者在执教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时,因为学生对三国的很多故事很了解也很感兴趣,在请同学讲讲熟知的三国故事时,学生很积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所以导致然而一节课已经过半而这一课的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还基本没有涉及,对本课的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基本没有突破。其实,教师的教学节奏感对于教学的效益是有很大影响的,很多的新教师在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教学节奏感而完不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时则能收放自如,很好地处理课堂与课外延伸的关系。因此,作为教师要关注训练自己的教学节奏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创设平等开放且严谨有序的课堂

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戒备、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往和沟通,可以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体现了差异生成性的教学原则。平等使思维的开放、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度得以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和谐共进、教学相长。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人情”味,课堂主体将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与交流,学生的情感得以渲泄,课堂再也不是令人窒息的“加工场”,而发展成为多彩的园林、求真的殿堂,生命成长的摇篮。但同时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备课,对要教学的内容反复揣摩,保证授课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给学生一个严谨治学的印象。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严格,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给学生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发挥好作为一个课堂管理者的角色,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乱糟糟,必然会影响师生的情绪和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建立多样、有效、及时的反馈评价体系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做出了这样的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因此,评价要及时、准确,富有激励性,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反馈要有参考价值,要能给教师的课后反思一定的指引方向。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本文认为,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最主要的应该看学生的发展,但同时也应兼顾到教学理念、教学节奏、课堂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的教学应该是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单独落脚在哪一个点上。

作者:甘金花 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采用初中历史教学影响学生的必要性

1.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总的来说,就是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需要得到智力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也需要增长文化知识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人物及事件,增长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探索,从而形成优秀品质,促进自身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历史教学需要不断完善改进,关注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不仅仅来源于课本,课外读物,历史电视剧等也是学生了解历史的来源。处于效益需求,很多历史电视剧以及读物中出现了擅改历史的现象,甚至有些作品还对封建思想加以肯定。这显然与现今社会的历史观,价值观等相悖。学生在这种作品的长远影响下,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历史观,甚至在自身思想素质上有消极影响。学生的年纪还小,他们的判断力还不强,需要他人的正确引导。历史教学能够给予学生完善的教学,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念看待历史,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应当重视历史教学的多重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二、采用初中历史教学影响学生的策略

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悠久的历史画卷中,虽然一些杰出的人物对于历史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但是绝不能产生“英雄决定历史”的错误观点,教师要始终坚持科学的人民历史观,同时使学生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以科学的观念看待历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例如,在学习建筑奇观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书中所显示的各种优秀建筑,虽然很多是由统治者下令建造的,但却都掺杂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汗水。比如秦国的长城,建筑宏伟,能够抵御外敌,是由无数人民合力建造的,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这些普通的群众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奇迹,但是却没有在历史的丹青上留下点滴痕迹。这正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平凡与伟大,同时也是对人民历史观最有力的说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加深对人民历史观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人生观。

2.推动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有些人物的身影十分耀眼。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以及坚定的意志,从人民以及国家的利益出发,不断奋斗,为自己的理想付出时间甚至生命。教师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讲评,能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影响,从而推动自身身心的良好发展。例如,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以看到谭嗣同,康广仁等人为了改变当时国家内外交困的状况,积极寻求变革,不畏强权,最终为此牺牲。从他们身上,学生能够看到坚强爱国的品格,从而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比如,在学习贞观之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了解和认识李世民这个人物,学生通过学世民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能够发现他礼贤下士,勤政爱民的优秀品质。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为李世民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努力向他学习,形成乐意接受建议等优秀品质。所以教师对于历史人物的讲评能够影响学生,推动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努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3.激发学生的民族以及历史责任感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见,有数不清的历史人物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而奉献自己的一生,不畏艰险。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希望。历史教学应当通过鲜明的历史人物以及相关事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激发学生的民族以及历史责任感。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认识孙中山、黄兴、蔡元培以及孙武等许多的革命人士,他们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了民族以及国家的崛起而不断斗争。通过对于这些人物的认识以及事迹的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调动他们的民族以及历史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也可以将时事政治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拉近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代入感,从而激发学生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付出不懈努力。所以历史教学中教师的精心组织以及科学引导能够激发学生民族以及历史责任感。

4.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学习历史,则能够让学生与很多高尚的人对话,学习他们的优秀品格,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历史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够增长学生做人的学问。优秀的历史人物能够给学生形成标榜,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看到大胆直谏的魏征,英勇牺牲的刘胡兰,不畏强权的林则徐。通过对于历史事迹的详细了解以及对人物的深刻认识,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对于历史的不断学习,能够让学生不断了解各种优秀人物,认识到他们的思想,品格以及情感,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并最终指引学生的行动。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克服不良嗜好,从而不断进步。所以历史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总结

时代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对于教育教学也有着新的需求。过去的教学理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学生不能受到科学的教育,就难以成为优秀的人才,难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响应时代的召唤,初中历史教学也应当有所变革,积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历史教材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深入挖掘,精心组织历史教学,以灵活有趣的方式引领学生去了解历史人物及事件,使学生受到知识和观念上的双重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李学珍 单位:云南省玉溪市元江三中

第六篇: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只是积累的关键时期,对于那些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指引下会逐渐对于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比如在讲到赤壁之战时,老师通过穿插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历史故事,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比单纯而死板地照本宣科讲授书本知识要有趣的多,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养成学习历史的兴趣。

2.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是指一种心理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能够依据原有的知识储备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当今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也是当今的一大趋势。因为拥有创新能力,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和国家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可以永不枯竭的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的重要作用,便在于能够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之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能够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重在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重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例如在谈到勾践灭吴时,教师首先问学生四大美人中最早的是谁,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老师再给学生讲述西施与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继而回归课本讲述勾践灭吴的史实。不知不觉之中,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性格和人生观形成的最主要阶段。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已经在初中阶段开始萌芽。若历史教师能够在教学课堂中多讲一些比较激励人的、正义的历史故事,那么除了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之外,还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老师讲到西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时,可以穿插苏武牧羊的故事,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与荣誉感。在讲到南宋灭亡之时,可以穿插文天祥英勇不屈的光荣事迹。通过朗诵文天祥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故事大多来源于真实的历史,具有真实性。同时历史故事的内容包罗万象,情节生动而活泼,具有趣味性。而历史故事往往又能够给人以历史智慧的启迪,所以具有启发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历史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历史故事在课前的运用

一门课堂能不能成功,能否让学生一开始就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教授的内容上,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开场白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初中生本来就处于青春期期,平时热情好动,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式历史教学会产生抵触与厌倦心里。所以历史教师能够在正式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些比较新颖的、有趣的、充满悬念性的故事,无疑会受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这节历史课主要是讲述西汉的文学史,在上课之前教师先问班上是否有姓“同”和“冯”的学生。若是有学生举手,老师再问他对于历史上的“同”和“冯”姓知道多少。然后老师把历史上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为避祸,改姓“司”和“冯”姓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对司马迁的关注上来,为接下来讲解司马迁撰写《史记》做了很好地铺垫。

2.历史故事在课中的运用

一节历史课只有45分钟,如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成了每个历史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之一。为了既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时刻保持听课状态,又能够确保课文内容顺利讲解,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间适当插入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比如在讲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给学生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讲到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讲述鸿门宴的惊险故事。讲到南宋名将岳飞抗击金朝时穿插岳母刻字的故事。这些故事能够很好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既丰富了历史课程的内容,又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3.历史故事在课末的运用

学会在课堂准备结束之时给学生讲解一个或多个有趣的教学故事,对于再次激发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知识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比如在讲解战国时期著名的马陵之战时,通过插入孙膑与庞涓的纠葛故事,让人们对于庞涓孤军深入导致兵败自杀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在课程结尾时,可以讲述一个历史故事为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引导。例如老师下一次要讲解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问题,可以通过昭君出塞这个故事提前给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先动手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者:罗贵秀 单位: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