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2-04-15 04:13:11

学前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异常重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类自我意识即是伴随艺术的起源而觉醒,“人类创作的第一件艺术品和人类制作的第一件工具,是同一的。”[1]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关键时刻,艺术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对于个体而言,艺术经验是丰富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而没有艺术的教育更是不健全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因其针对的对象是可塑性、模仿性最强的幼儿,是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情感的发展异常丰富而迅速,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良好的艺术审美教育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到唤起、激发、感染的作用,更能够为其日后个性、人格、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幼儿音乐、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效地发展儿童的听觉和肢体运动协调能力;而美术活动可以幼儿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有效地发展儿童的视觉和双手操作能力等。为此,学前教育师资必须拥有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当然,因为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在幼儿园课程中并没有像音乐、舞蹈、美术等单纯的艺术课程,大部分学前教育活动是通过游戏的方式组织进行的,而在活动的构想、游戏的环境创设、组织、引导等方面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并对幼儿在艺术方面的兴趣和才能起到发现和激励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学前教育师资的艺术教育能力有着众多的误解,如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看作“多才多艺的美女”、将专业视为“艺术特长、理论够用”[2],将幼儿园教师视为“吹拉弹唱样样通”等,强化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表现能力,而忽视了“教育”二字。在2012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后简称《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要求从各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大家会发现在《标准》里虽然没有规定幼儿园师资必须具备哪些所谓的艺术能力,但从教育角度来看则多次提及幼教师资必须具备的艺术教育能力,如在“(七)通识性知识”第33条提及的“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包括艺术教育领域),第34条提及的“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在这两个标准中针对艺术通识性知识作了一定的具体规定;还有“(八)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等,因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并没有吹、弹、唱、跳、画等这些专门的学科课程,大部分学前教育活动是以活动的方式进行的,而在游戏的环境创设、组织、引导等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绘画、手工、音乐等艺术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当然,《标准》更关注的是从教者的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像“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理念是幼教师资必须具备的,而艺术能力只是教育能力的一个基础条件,艺术能力并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能力。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长期存在着把幼儿园教师的艺术素养等同于“吹拉弹唱跳”等技能的误区,忽视了艺术素养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而这种认识的误区,在准幼儿教师的培训之时就已经开始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培养理念之中了。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

1.课程设置重技能轻教育

伴随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日益关注,我国的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院校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因其高就业率在这几年俨然已经成为招生热点专业,备受考生的青睐。从培养层次上来看,有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专科层次、中专层次,还有一些短期培训机构不给学历,只给结业证书;从培养机构的性质来看,有师范类大学、综合类本科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及部分高职院校和职业中专、早教机构等。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培养机构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在艺术教育方面,除了个别院校比较偏重理论知识而较忽略技能外(个别名牌院校,招生量相对较小,培养目标以研究为主),大部分学前师资培养机构比较偏重技能训练,满足于理论够用、技能突出的“特色教育”模式。之前,由于缺乏明确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教育机构各自为政,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培养方案都各不相同,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质量的良莠不齐,尤其是有的培训机构包括个别幼儿园也利用这个机会,大量开办短期培训班,对于入学资格放宽至初中毕业(个别以牟利为主的培训机构甚至对入学资格没有任何要求),而培训时间则缩至一年乃至数月。而在课程设置上,完全忽视了教师培养的师范性和日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做出了大量不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错误举措,如课程较多地偏重于显性技能课程,像声乐、舞蹈、绘画等,而像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教育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隐性理论课程因为操作性不强、短时间内很难见出成效等原因而被大量消减甚至取消,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缺乏发展的后劲,偏离了真正幼儿教育的轨道。尤其令人感到担忧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准幼儿教师和在职幼儿教师,人文素养较低,文化修养较差,普遍缺乏科学素养,在幼儿园一线教学中难免误人子弟。这些毕业生很难符合《标准》里要求的理念和师德,却大量充实到幼儿教育的一线,造成了学前教育质量的低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对学前教育带来的长期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即使是一些办学时间较长、经验较丰富的正规高师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能够兼顾理论与技能的课时比例,但在技能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重技能轻教育的问题。比如在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将《声乐》、《键盘》、《舞蹈》等基础艺术技能课程作为必修课从学生一入学即开始学习,基本上持续到毕业,而《幼儿音乐教育》、《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创作》等教育教法课程则只是象征性地在毕业前一学期开设选修课,而一旦“选修”就很可能不开设了。至于艺术理论方面的课程如《艺术教育》、《艺术史》、《美学》等在学前教育专业则基本上从来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结构使艺术教育偏重于技能的掌握,而严重忽视了审美理论的学习。

2.任课教师重实用轻理论

学前教育专业是全科教育,这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应该拥有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文学、音乐学、美术学等各学科门类背景的专任教师,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这些专任教师还必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观念和眼光,只能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全科”的学前教育师资。但这个要求大多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都无法满足。综合类大学和高等师范类院校里的学前教育专业一般隶属于教育学院之下,规模相对较小,每年的招生量受各方面名额限制,学生人数不会太多,专任教师相对而言也不会太多,往往没有专门的艺术教师,只能从艺术类院系聘请;高职高专类院校一般由中等师范和幼儿师范升格而来,拥有一部分艺术教育师资,但相对而言师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学前教育专业在近几年高速发展,每生的招生量在几百乃至上千,限于设备和师资问题,艺术技能课也只能采用上合堂的方式进行;一般社会上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从邻近的各高校聘请年轻教师来担任,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但教学经验不足。由于各方面原因,现在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的大部分任课教师在选择上课内容、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等方面普遍存在着重实用而轻理论的特点。比如说上声乐课,一般就是教师先领着唱几遍,再由学生反复练习,再纠正,再练习,像键盘、美术、舞蹈等课程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而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唱(弹、画、跳),怎么教给幼儿唱,幼儿唱歌时有什么特点等则完全没有涉及。由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成效”比较易见,仅仅几节课下来,学生就能学会唱好几首歌曲,在幼儿园招聘中往往能首先吸引住招聘者的耳朵,而且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学生也会感觉比较轻松,往往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然而对照《标准》可以清楚地发现其中的谬误之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幼教一线的教师,而并非仅仅是会唱会跳的演艺人员;学前教育专业最终针对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准幼教师资往往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去教幼儿,导致拔苗助长,往往非但无法起到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作用,还会损害幼儿的审美兴趣。《标准》里强调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更多地偏重于“教育理念”(理论),而各艺术课任课教师却偏重于“实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

3.准幼教师资重舞台轻实践

在每年的招生宣传中,学前教育培养院系(机构)都将学前教育专业的高就业率和技能特长进行大肆宣传: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多么的多才多艺,学生参加了哪些省部级的大型晚会,每次学校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皆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参与,每次的运动会入场式节目展演中,学前教育专业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等等。可以说很多准幼教师资之所以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便是奔着就业和发展技能特长来的。现今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青春年少的女孩,她们普遍爱美、也追求美,她们渴望被人所熟知,被人所了解,而学前教育专业为她们提供了很好的展示个人特长的舞台。在她们的眼中,所谓“专业课”就是音乐、舞蹈、键盘、美术之类,这些课她们往往上得都很认真,而像教育学、心理学、科学研究方法等理论课她们则认为是非专业课,上不上不要紧,只要临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及格,她们满足于“跟艺术院系比理论,跟普通院系比技能”的虚荣之中。笔者所在院系曾经有一个学生,平时表现非常不错,但在理论课期末考试的时候却无故旷考,老师同学怕她出什么事不停地给她打电话联系,结果她是去参加了一个什么演出节目。在这个学生看来,上舞台(不论是多大还是多小的舞台)是“大事”,而学习、考试则成了“小事”。“教不严,师之惰”,学生的这种观点,不得不说跟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而与“重舞台”相对应的却是幼教准师资的“轻实践”。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必经环节,但有不少学生对此却非常不重视,笔者在跟实习基地的老师交流的时候,经常听到她们抱怨说见习和实习的学生非常不守时,经常迟到早退,有时还不打招呼就直接不去了。当然这跟教育见习和实习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忽视。学前教育准师资们没有充分意识到,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认为吹、拉、弹、唱、舞、写、画的艺术技法的教育,作为教育,更需要熟悉艺术发展的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这是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工程。而她们的舞台不应是吹拉弹唱的舞台,而应是幼教一线的讲台,在这个讲台上她们的艺术才能通过教育来展现才是真正的专业特长。

三、原因分析

1.办学定位不明确

在现今大部分高师学前教育院系中,由于学前教育全科培养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的领导和专任教师往往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在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方面往往没有从学前教育的一线教学需求出发,而大多考虑自己院系在学校整体发展中如何创特色、如何造品牌,而对于培养出的学生长期职业发展重视不足。在这样的办学理念下,重视技能培养便是大势所趋了,因为技能最容易出彩,最容易为人所了解。而在众多的培训机构(甚至部分幼儿园),伴随学前教育的大发展,一方面为了缓解幼教一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了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都注重短、平、快的教学理念,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训出最多的师资,这是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过于技能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理解往往来源于培养机构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参照西方的办学定位,如英国各大学和师范院校虽然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但总体上看,均日益强调提高学术性和发展师范性,以及两者的结合,凸显了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专业要求。[4]再结合《标准》来看,我国现今大部分师资培养机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培养定位无法培养出拥有艺术欣赏和审美知识且具有高尚师德及先进教学理念的幼教师资。

2.专任教师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脱节

现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的艺术教师师资往往都是艺术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他们艺术技能普遍突出,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教育技巧,但由于他的专业局限以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不了解和对学前教育政策的忽略,过于偏重于艺术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理念在艺术技能教学中的渗透,因此教出的学生技能突出,但学前教育技能欠缺。在幼儿园听课时,经常见到有的教师在讲台上深情、投入地边歌边舞,而下边的小朋友则完全没有组织起来,有打闹的、有吃零食的、有东张西望的……应该说幼儿园教师的艺术能力是非常突出的,但她却没有关注到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就像庄子寓言中那个大王,将人类视之为美味的肉和酒来喂一只野鸟,结果只能南辕北辙,教学效果并不好。在学前教育专业里,艺术技能只是教育的“工具”而并非“目的”。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高低对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并不是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应让准幼教师资掌握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与需求,并尝试与儿童进行共同的表演和创造,艺术教育应以儿童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技能、知识的展示为中心。以音乐类课程中的舞蹈创编这门课为例,必须增加课程中的理论教学部分,让学生明白舞蹈创编并不仅仅是一项表演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舞蹈的韵律和动作来塑造儿童身心,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艺术。

3.社会对学前教育艺术技能的关注

虽然在学术理论界,已较少有人把弹、唱、跳、画等学科技能当作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并普遍认识到只有当各门学科技能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时,才能称之为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5]但在社会上,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偏重于艺术表演能力的理解还积重难返。如江苏省教委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分为“八会”(即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用)与“五能”(即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活动的能力;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能力;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6]山东省首届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竞赛内容包括声乐演唱类、器乐演奏类、美术类、书法类等。[7]某地招聘考试对申请人面试采取弹奏、演唱、舞蹈、绘画、讲课相结合的办法,面试时间每人20分钟。[8]包括幼儿家长对于学前教育教师的艺术技能也是比较看重的。现在虽说不少大城市出现入托难的问题,但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农村里,幼儿园招生却存在着不少困难,为了更多地招收幼儿入园,不少幼儿园在开学初都举行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公开课,而在公开课上,大多数教师都是能歌善舞的技能突出者,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最直接地吸引家长的眼球,也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艺术技能更为关注。家长在幼儿上学之后往往会问幼儿每天都学到了什么,而学会唱一首歌、学会跳一支舞则往往会成为家长对幼儿园教师认可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对策研究

1.结合《标准》明确专业定位,向教育能力倾斜

目前,在《标准》的对照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上可以发现诸多弊端,如艺术专业技能课程与艺术教育理论课程、教育类理论课程等比例不适合,像音乐、美术、舞蹈、键盘、手工等课程几乎占据过半的课时,过分注重对学生艺术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将个人艺术修养转化为保教能力和幼儿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程结构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对艺术表演手法较为熟悉,但对如何教育引导幼儿熟悉掌握特长技巧、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以改进和转变,在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应由课堂理论传授向指导教育实践锻炼方向转变。为此,建议相关教育部门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准入制度,对于现有的短期培训机构明确其教学定位,规范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必须保证相当课时的教育理论课程和艺术教育理论课,加强艺术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指导意义。而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院系,则需要对照教育部颁发的《标准》,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在艺术教育方面明确艺术基本技能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根据学前教育一线教学的需要,准确定位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培养目标,遵循理念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艺术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师德水平,又具有较高艺术教育水平的实用型人才。适当减少单纯艺术技能课的课时比例,并增开艺术教育类课程如《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舞蹈创编》、《艺术教育》、《艺术史》、《美学》等,以增强准幼教师资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教育能力。

2.合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一专”教学

“一专多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个技能特色,虽然说艺术技能不是艺术教育的必要前提,但掌握一门或多门艺术展示技能对于个人艺术修养的提升和艺术教育能力的融会贯通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大学生来讲,课堂教学课时毕竟有限,而可支配的课余时间却非常多,但大部分课余时间被学生用来上网和逛街而白白浪费[9],不如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来增加艺术技能的掌握与熟练。为此,可以将原来课堂上大量的艺术技能课放到第二课堂里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参加像声乐、钢琴、二胡、手风琴、舞蹈、手工、简笔画、国画、书法、普通话等相关社团,同时由专任教师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和辅导工作,采取定时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灵活方式,每周指定一个固定时间社团内部展演并由教师集中指导和布置作业,在其余时间由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作业自由练习。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又能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发展一样或几样艺术技能特长,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能更进一步地促进准幼教师资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的发展。

3.加强专任教师与幼教一线的沟通

艺术技能课专任教师虽然所学并非学前教育专业,但既然教育的对象是准幼儿园教师,那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培养目标的需求,加强与幼教一线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把握幼教一线对师资的要求,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及幼儿艺术教育规律,并不断完善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在明确自己所教学科定位的同时,还要将该门课程与整个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有机联系起来。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而不是登台演出的歌唱家、舞蹈家、画家,通过艺术技能的学习是为了提升准幼教师资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教学能力,是为了日后幼儿园教学而服务的。在幼儿园教学中艺术技能也不是单独展现的,是融合在幼儿游戏和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艺术的展现。同时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艺术技能的教学更需要教学的艺术。艺术技能课专任教师通过课程的教授,还要渗透一定的学前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发现美和表现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标准》相依合,才能更好地为幼教一线服务。

4.规范见习和实习指导工作,增加学生与幼教一线的联系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预演,是实现从学生到幼儿园教师角色转换的良好契机,也是从艺术教育能力大幅提高的关键时期。但绝大部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院校(机构)对于教育见习、实习并未给予其应有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我国普遍存在着教育见习、实习次数少、时间短的特点[10],普遍将教育见习安排在毕业学年的第一学期,一周左右,而将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学年的第二学期,八周左右。这样的见、实习安排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与幼儿园一线教学的脱节,不但不利于师德和专业理念的发展,更不利于艺术技能向艺术教育能力的转变。为此,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尝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见、实习方式,如将教育见习安排从第一学期即开始并贯穿至毕业,并在每次见习前由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专项任务以增强对幼教一线的了解;而教育实习则采取分散与集中的方式进行,大部分课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在课程设置中专门拿出几周时间利用微格教室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习,将艺术技能以游戏或活动组织的方式渗透进去,并据此得出该门课程一部分成绩,与期末考试直接挂钩,同时让模拟效果非常好的学生带着模拟课的教案到幼儿园进行实际测试,将活动过程全程录像,供其他同学评价和参考。在教育实习的集中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组织,并结合幼儿园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和机构必须正确处理好艺术技能与教育能力之间的关系,明确技能是工具,教育是目的的办学理念,加强院系、专任教师、学生与幼教一线的联系,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专业理念教育,并增强其教育反思能力。

作者:孙琳工作单位:菏泽学院学前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