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设计主要特征

时间:2022-03-17 09:18:48

幼儿园教师教育设计主要特征

[摘要]通过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课例》中科学领域的课例,发现:专家教师的教学目标维度全面、条件明确、行为和标准恰当,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生活、恰当把握知识难度,教学准备充分利用幼儿经验、材料准备周到适宜,教学过程注意创设情境、充分探究且循序渐进。新手教师应该全面领会《指南》、选择学习经验、主动修炼自我,促进自身教育活动设计与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专家教师;教育活动设计;科学领域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来源

对于怎样促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经常采用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对比研究的方法,以发现两者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1];也有学者建议新手教师多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因为“课堂观察”是“新手教师自我培训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新手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管理、教育科研等专业能力”[2]。为此,本文拟通过观察专家教师教育活动设计的文本和对应视频,从教育活动组成要素的角度揭示其主要特征,帮助青年教师明确提升教育活动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努力方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彭云教授主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课例》(附视频光盘)一书,收录了有关特级教师工作室完成的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36个课例[3]。由于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及其成员基本都属于专家教师,本文就以他们的课例作为研究专家教师教育活动设计的样本。限于笔者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仅对其中科学领域的8个课例进行相关分析(文中引用时直接指明课例名称,不再标注出处),以期从幼儿园专家教师科学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具体情况管窥整个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特征。

二、分析与结论

关于组成教育活动设计文本的要素,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对幼儿园专家教师科学领域教育活动设计情况进行分析。1.活动目标方面。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灵魂,具有导向、评价、调节、激励等多重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支配教育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规定师与幼活动的方向和策略;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是活动要达成的最终目标,更是检验活动效果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数学认知中涉及的一种核心经验叫模式,为了将“模式”这一数学知识与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数学活动“甜甜的糖果”。具体活动目标是:观察糖果项链能发现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其中两种糖果的排列规律;根据要求尝试将两种糖果分类并有规律地进行交替排序;能愉快地参与操作活动,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甜甜的糖果”活动目标的陈述来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度全面。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来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经常是融合在一起的,而且必须都有所体现,不存在缺项现象。“甜甜的糖果”活动目标所涉及的“讲述规律”“尝试排序”“体验快乐”就对应着三个维度。二是条件明确。条件是指幼儿完成学习任务的环境或特定路径,明确的条件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为了让幼儿实现三个维度的有关学习目标,“甜甜的糖果”活动目标设置的环境或路径分别是“观察项链”“根据要求”“愉快参与”。三是行为和标准恰当。行为是指活动目标中用以描述幼儿通过学习以后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对应着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可作为评价学习结果的标准。就“甜甜的糖果”数学活动“讲述”两种糖果的“排列规律”,“尝试”将两种糖果“交替排序”,“体验”成功的“快乐”,是完全适合小班儿童年龄特征的。全面的维度、明确的条件以及恰当的行为和标准,是专家教师活动目标的设置特点,也是活动目标应有的陈述规范[4]。2.活动内容方面。在基础教育范畴内,除了幼儿教育以外的其他学段,都有统一“规定性”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与之相对照,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虽然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统摄,但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便没有严格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教什么”和幼儿“学什么”的问题,教师有着活动内容选择与生成的自主权。不过,细细品读专家教师的教学设计,他们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都有着明显的共同特点。(1)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如今是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生活世界里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供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幼儿园的“科学角”里一般都有关于天气的内容,由幼儿根据天气预报轮流记录,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天气现象知识,引导幼儿将天气预报与生活出行相联系,教师为大班幼儿设计了科学活动“看天气早准备”。引入新课时的导语是:明天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个参观菜场的活动,就是不知道明天天气怎样?从幼儿园准备明天参观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很自然地引出了看天气预报的话题。活动过程中有关天气影响生活、根据天气准备用具、全国各地天气不一样、要根据天气预报做出行计划等话题,不仅紧密围绕“看天气早准备”的主题,而且贴近日常生活实际,让幼儿知道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促使他们形成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活动的初步认识。(2)恰当把握知识难度。由于受幼儿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幼儿园各领域的活动内容必须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同时也应该在可接受的前提下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关于梯形,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对边是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不平行的对边是梯形的腰,两腰相等的是等腰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是直角梯形;两底边间的垂线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等于两底边长的和与高乘积的一半。对于梯形的这些内涵,教师从“小兔又盖了新房子”的情境开始引导幼儿认识等腰梯形,并指导幼儿用手势摆出梯形“上下两条边平行”“旁边两条边倾斜”的特征,在图形辨识过程中又给出了普通梯形、直角梯形及其各种不同摆放姿势,以变更幼儿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并突出梯形的本质特征,促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的本质。如果教师不能恰当把握,不注意变式的合理运用或给出超过“梯形”以外的特殊梯形的名称,就可能导致幼儿的梯形知识相对缺漏,或将梯形的本质特征与其他图形相混淆。3.活动准备方面。活动准备是教育活动实施前应做的工作,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活动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设置活动目标、组织活动内容基础上的活动准备,主要包括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在这个环节,专家教师的活动准备不仅能综合考虑幼儿的经验,而且材料准备也更为周到和适宜。(1)充分利用幼儿经验。学习与发展都应该是一个连续、渐进并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过程意识,反复“思前”“顾后”,综合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争取做到前面活动是对后面活动的铺垫,后面活动又是对前面活动的发展与提高,以使每一次教育活动都能成为幼儿发展的阶梯,从而实现教育连续性和渐进性的有机融合。对于幼儿已有的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情境和简短对话等方式进行激活,从而自然地引出新的学习任务。但是幼儿的经验还是很有限的,例如草莓,以其鲜艳欲滴的颜色、俏皮可爱的造型、又酸又甜的味道深受每个孩子的喜欢,但是幼儿平时食用草莓时,对草莓的颜色、形状、花托、果实表面等特征可能没有留意,更加不可能看到草莓生长的具体情况。所以,教师为了组织小班“认识草莓朋友”科学活动就组织了“亲子采摘活动”。现场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幼儿初步认知草莓提供了可能,也为相应教育活动的开展做了必要的铺垫。(2)材料准备周到适宜。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具、学具等相关材料是重要的桥梁和中介,它们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或者能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具体、直观的感知和体验。所以,充分的材料准备不仅契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而且还能保证活动预期目标的顺利达成。如教师组织的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声音”,为了让幼儿发现“不同的材料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给他们准备了蛙鸣筒、饼干盒(铁质)、矿泉水瓶子(塑料)、报纸、彩带、石头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易得。除了蛙鸣筒以外,其他都来源于生活,或属于生活中的“废物”再利用。二是多样。多样化的材料在一定操作条件下都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有利于实现教育活动的相应目标。三是量足。不限于每种一份或人手一份,而是让幼儿在探究中可以同时进行或有所选择,以充分满足全体幼儿的学习需要和探究欲望。4.活动过程方面。在现代教育理念影响下,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活动不仅应该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为过程与结果对应着不同的教育价值,其中,结果主要侧重知识或经验的获得性,而过程则体现知识或经验的“生产性”和发展性,过程相对于结果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更全面的促进作用。而专家教师设计的活动过程一般具有情境性、主体性和层次性等特征,具体表现为创设情境、充分探究和循序渐进等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实践表明,情境教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能够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认知建构。所以,情境教学受到了广大幼儿教师的青睐,更是专家教师常用的教育方法。在许多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带领幼儿整齐划一地诵读分合式,“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这样的学习活动,充斥着单调的重复和被动的灌输。教师在设计执教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时,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巧妙地创设了小鸭、小鸡要过桥,而小桥一次只能通过6只的问题情境,驱动幼儿思考小鸭和小鸡过桥时可能的组合方式,让幼儿在解决过桥问题的过程中习得“6的分合”知识。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还引导幼儿用唱的方式唱出过桥问题的各种答案,建构关于“6的分合”的数学经验,使这节课成为名副其实的“凑数歌”。(2)充分探究。《指南》在关于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中,要求幼儿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然而不同年龄段儿童在探究活动中完整与细致的程度和深度不同,并呈现发展性变化。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科学探究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幼儿实际引导他们科学探究,才能促使他们形成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感受圆柱的力量”是大班科学活动“圆柱力量大”的主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设计了尝试后商讨方法、猜测后寻找答案和摆放后比较等三个不同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它们分别是“怎样的操作方法能试验圆柱的力量”“同样的纸张做成不同形状物体谁的力量最大”“三个圆柱怎样摆放时力量更大”。通过三个环节的探究,幼儿不仅能够感受圆柱的力量,也能认识到操作、对比等方法对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打下基础。(3)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依据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让幼儿感知和形成分类经验的事物,可以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区别,并且按照特征进行分类。小班幼儿都有跟家长到超市购物的体验,基于幼儿已有经验,教师设计了以集合与分类为主要目标的小班数学活动“蔬菜超市”。活动过程包括将蔬菜按品种分类、把不同品种的蔬菜按大小分类、取出一定数量指定品种和大小的蔬菜三个阶段,依次将分类的标准从一个增加到两个,然后再加上数量的要求。这样随着标准或要求的逐项添加,思维的难度逐渐增大,让幼儿顺着一定的梯度“拾阶而上”,而不是直接给出“取出一定数量指定品种和大小的蔬菜”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活动任务的逐渐推进和顺利完成。

三、启示与建议

虽然在上文分析过程中,针对每个特征都只重点剖析了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个例子,其实专家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具有共同的特点,只是在具体的例子中某一特征更为显性而已。这些特征启示新手教师要以专家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教育活动设计技能,通过全面领会《指南》、选择学习经验、主动修炼自我等路径,实现自身教育活动设计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1.全面领会。《指南》《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全面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且还把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细化成了若干目标和教育建议。其中,目标对应3~6岁幼儿的三个年龄段末期,分别从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期望;教育建议则与目标相对应,针对目标列举了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新手教师要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设计时不能孤立地思考某一个活动的目标和实施的方案,而应该根据《指南》的精神,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全程中统筹规划和分步落实。2.选择学习经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过程缩短……而且可以避免由于直接尝试的错误和失败而可能带来的损失或危害”[5]。特别是在“试误学习”成本偏高或学习者处于高原瓶颈时,观察学习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教师来说,专家教师的经验就是“治愈无知的良方,是教学必须要学习的东西”[6]。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专家教师的经验,不能简单地移植和模仿,而应该对经验进行“深加工”,要注意从经验的优劣、个体和适用领域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全面理解与选择。也就是说,观察学习不仅要理解专家教师生成经验时的背景和意图,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3.主动修炼自我。作为一名新手教师要修炼自我,满足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首先要认识到修炼自我的意义,制定一个合适的自我发展规划,科学安排时间开展学习、思考和研究等活动,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中特别要加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它既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水平。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本该是随着教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新手教师要想缩短岗位的适应期,使自己尽早进入合格乃至优秀教师行列,就必须采取在观摩中学习、倾听中理解、实践中整合、研究中反思等策略[7],加速实践性知识水平的提升。

作者:彭子桉 单位:南通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