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高校生构造创新型人才环境

时间:2022-04-05 10:28:00

小学教育专业高校生构造创新型人才环境

一、培养创新型小学教师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型教师能够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创造性较强的教师比创造性较差的教师能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创造能力和人格特征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进入小学后,想象创造力和思维力创造力得到快速发展,他们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探究愿望,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儿童抓起,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去感染、带动儿童的创新。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创造性言行,才能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并注意保护儿童的创新精神,才能使儿童的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创新型教师能较快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有更强的持续发展力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部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时间长,甚至有些年龄稍大的教师和农村教师至今还不能适应。究其原因,与教师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很少进行批判和反思、缺乏创新精神有关。当前的师范生经过十多年的应试教育,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被抹杀,探索的精神和创造的欲望被磨灭。而课程改革的实施、深化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从模仿到反思研究意识逐渐增强,进而能够创新实施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摸索。因此,需要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重新点燃他们的创新热情,这对于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发展、具备更强的持续发展力、缩短他们适应新课程的时间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型小学教师的特征

创新型小学教师具有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如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求学不止;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探索精神,研究反思能力。由于小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创新型小学教师更要强调以下两点特质:其一,热爱小学教师职业,对小学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儿童有爱心,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小学教师需要对小学教育怀有一种无私、深沉的社会情感,一方面因为教育对象是处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儿童,从以家庭为主的生活进入到全新的学校生活,身心的健康发展依赖教师之爱,这是一种高于母爱的崇高的爱,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力量;另一方面,社会的偏见认为小学教师的地位不高,这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需要教师对这一职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翻看小学特级教师的成长史,他们对教育教学的创新精神,正是缘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小学教师人格的灵魂,是教育教学创新不竭的动力。其二,具有扎实的综合性知识,有较强的教学技能和艺术。扎实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小学教师还要求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因为教育对象低龄,知识的呈现形式必须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认知特点;面对性格特点、智力水平不同的个体,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艺术,如语言艺术、教学机智。

三、营造怎样的环境培养创新型小学教师

(一)促进师范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

1.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就是激励学生去“疑”去“问”,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再纠缠繁琐的概念、意义、性质之类的东西,而是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发现、理解、交流问题。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难点,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给学生指明自行钻研的道路。每次课列出问题、明确重点、诱导提问、分析辩论、指定参考书,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问题式教学不但使师范生学会了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同时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长期的这种问题式教学环境能提高学生提出创新性问题和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性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研究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活;其开放性和实践性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其探究性、合作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学会合作、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

3.讨论式教学。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指出:“学术讨论常有助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论证自己的观点和批驳他人观点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不同观点和学术争鸣的碰撞中,他人合理的建议、有益的观点可以使学生得到启示并迸发出创造性思想火花。课堂讨论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也能促进学生在课后深入钻研教材,查阅资料,继续研究,探究结果。

(二)具有本专业特色的院系文化氛围

1.坚定职业理想。将小学教育事业作为本专业师范生的人生理想而不懈追求,热爱小学教育事业,这是促进师范生主动专业成长和教育创新的动力,院系需要努力营造这种精神文化氛围。当前不少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功利思想严重,由于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辛苦而不安心于本专业的学习。这种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一方面要求院系的每一位教师明确培养目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渗透这种价值信念,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托院系和班级的各种活动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如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特别是小学特级教师的事迹;请小学优秀教师作报告;通过志愿者或支教活动深入小学,感受孩子们的活泼可爱;表彰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优秀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2.具有小学教育生活气息的空间布置。将教室、寝室等师范生主要的生活空间布置得具有小学生活气息,使师范生时刻不忘自己的教育使命。仿照小学教室的布置格局,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室墙壁也可以设置各种栏目,如小学特级教师事迹介绍栏、小学生常见心理现象学习栏、教育现象的交流讨论栏,或者是关于课程标准学习、教学方法探讨等。院系的走廊等空间也可以用来展示师范生的三笔字、绘画等专业技能训练的优秀作品。这种布置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同时能让师范生始终置于一种专业知识学习交流的氛围中。

3.制度化、日常化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师范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源泉。校内校外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师范生反思自省,从而不断优化、创新、提高。因此有必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从新生入学伊始就将各种实践活动制度化、日常化,如以班级或院系为单位组织的读书活动、技能训练、才艺比赛、模拟教学,校外的见习观摩、实习、有偿或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专业技能学习的氛围。

4.利用院系网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网络是当代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好院系的网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本专业师范生课外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网络对培养师范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在于: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各种学习资源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论坛中师生的交流可以使师范生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创新的灵感。为避免杂乱的网络信息耗费师范生的时间,并带来负面影响,院系网站的建设内容要全面,力争突出精华。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展示本专业师范生努力进取、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精神风貌;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研究成果;各种重要的教育网站的链接,教育类期刊报纸的摘要,便于学生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和动态;疑难问题交流、学术探讨等。

(三)以教育科研促进学习的良好风气

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与专科层次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教育科研能力是必备的能力,同时教育科研对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有独特的作用。近几年来不少大学纷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以科研促进和带动大学生的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科生的高水平论文频频被国际顶尖学术杂志收录,本科生做到了大多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难以做到的事情。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育教学工作如果不反思,不研究,就根本谈不上创新。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一方面要依托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训练其科研技能,开发其创新、研究的潜质,另一方面要依托教学法课程,结合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课题,以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经历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毕业论文设计,而应该从大一就开始培养研究的意识,并贯穿于师范学习的全程,逐渐形成教育研究的习惯和能力,形成以教育研究促进学习的风气,从而不断获得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