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评价的模式与现况

时间:2022-01-16 03:58:00

小学教学评价的模式与现况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来构建评价的模式,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师反思与提高,有助于实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的评价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模式与方法

新课程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确,评价不等于考试,不等于打分,更不等于排队,不可能把课程改革的目标完全精细地量化。正如教育专家指出的“智慧是不能被测量的”。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评价的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课程评价应当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师反思与提高,有助于实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的评价模式与方法。对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努力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其家长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如评价学生家庭作业中“计算技能掌握情况”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评价方式:

家长评价:1、计算准确率:高()较高()低()2、计算熟练程度:熟练()较熟练()不熟练()3、计算书写规范:规范()较规范()不规范()4、坚持注意力集中时间:长()较长()不长()5、作业涂改次数:多()较多()少()没有()学生自评:我能得(用红色水彩笔涂上☆)

为使家长乐于参评,采取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在选项上打“√”的方式进行评价。家长通过评价,从中了解了学校的论文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能及时协助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在写完作业后,用涂“☆”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这是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设计的,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操作。学生通过认真审视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学会我赞赏自己,培养自信心,在反思中也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教师则在批改作业时,综合家长、学生的评价,做出最后的评定。

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被评价者的主动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学生在主动参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获得发展。

二、评价标准的层次化

注重评价标准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的不同需求。对评价标准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如课堂上做开放性习题的练习:4+6□<70,□里可以填几?笔者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设计了评“优”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

学困生:能填出一个中等生:虽无序的,但全填满优等生:有序的,全填满这样,多样化标准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起点,适合个性的发展,能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实践证明,富有层次性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能力坐标:能力强的孩子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积累自信心、成功感;暂落后的孩子也不会失去自信心,自尊心也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还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要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学校和教研部门应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笔者认为评估要考查:

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3.是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5.是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6.是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把学生按照考试分数进行分类与分等,而是为了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育有效性的证据。因此,《新课标》指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不再只是书面考试这一单一形式,它还包括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多种方式。每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

依据《新课标》要求,评价时要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特别注重定性评价,因为,它是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驱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例如:在评价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时,笔者就采用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方式。学生档案袋是一个透明的文件袋,按要求张贴在教室的一角,每个袋子上都标有相应学生的姓名。每一堂数学课,都按照学生的学习态度(早退、迟到等)、课堂学习习惯、上课发言是否积极、是否提出有创造性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五个方面给学生进行评价,并相应设置了以下几个奖项及对应的奖品(奖品多为动物剪纸)。“学习认真奖”(大雁)、“良好习惯奖”(小白兔)、“敢于表现奖”(小孔雀)、“聪明小智慧奖”(小猴子)、“合作交流奖”(小蚂蚁),颁奖视课堂具体情况,可在课中及时进行,也可在课尾总评后进行。但每个获奖者及获奖项目须由老师客观评价,学生共同监督参评下进行。另外,还允许学生课后自主选择收录进步材料,小组间监督互评,帮助确定是否可收录。在学生每次获得奖品时,就要求学生及时把各项学习成果如大雁、小白兔、小孔雀等收录到一个透明的袋子中。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会拥有一个沉甸甸的能够反映他们自己成果的记录袋。如此评价方式,显然评价重心转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过程,关注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并从中了解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所做出的努力及获得的进步,较好地实现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期末,教师就能根据过程性评价做出全面的、富有激励性的、终结性的评价。

当然,期末考试也是终结性评价的一个方面,要将考试与开放性的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四、教师评价的科学化

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认为,对教师评价是自上而下的,它的功能是领导和专家对一线教师进行评判和鉴定。关注的是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完成任务的深度和广度,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通过教学改革实验,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教师通过评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绝大部分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评价有相当的认识和极高的参与热情。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实验有三点突破。突破一: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确立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评价的过程是一种反思、总结、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估。突破二:对课堂教学本质的再认识。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师生关系的状况、课堂教学的氛围、安全宽松的环境、学生情感思维及活动的参与。突破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完整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完整过程应该是:教学设计———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全过程,而不是只是放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五、评价结果的展示人性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人性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比如,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

在评价中要求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尤其是要重视定性评价。倡导学校和教师通过教案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强引导教育。

许多学校提倡任课教师给学生写随机的、富含激情的评语,这样的评语,使学生兴奋,使家长感动,拉近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距离,广泛地受到学生好评。随机评语已经成为学校一支含苞待放的奇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给班上一位名叫王丽娟的同学写道:“今天的数学课,你的表现很让人惊讶,我由衷地为你的出色表现而赞叹!当很多同学手忙脚乱地准备时,你已经胸有成竹,这样的学习劲头肯定会让你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教师一个富有鼓动性的评语,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他们吸引到注重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从而淡化了对分数的唯一追求,学会了从单纯看考试分数向重视成长卡上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