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4-29 11:36:45

学前教育中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情况的不断加剧,加快环保意识在全民中的渗透对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在学前教育阶段引导幼儿形成环保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基于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环保意识培养方面主要依靠外部引导,因此,教师应当创新传统教学理念,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学前教育的各环节之中,真正落实环保意识培养从娃娃抓起的任务。作为少年环保科普丛书之一的《淡水干涸的危机》(叶榄、孙君,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版)以地球水资源污染、浪费等为主要内容,以通俗化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向广大青少年读者介绍因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危机,以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引起广大青少年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淡水干河的危机》全书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对地球与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介绍,强调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章梳理了水的来源、特性、类别,以及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将水在地球上存在的几种形态以文字和图篇的形式进行展现;第四章把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比作“旅游”,使介绍内容更加形象,便于青少年读者理解;第五章在指出中国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伟大水利工程进行介绍,在分析祖国基础建设能力的同时,也直面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结构性失衡;第六章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指出了造成当前水资源污染与地下水缺失的原因,并对世界各国所采用的节水措施进行介绍;第七章以拟人化的方式描述鱼儿所面临的水环境污染情况,同时向青少年读者传授几个有效的节水窍门;第八章对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水危机类型进行介绍,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富营养化和海水入侵;最后一章分别就控制人口增长、重建生态系统、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及生活中的节水策略等水资源保护手段进行介绍,使广大青少年读者掌握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式方法。从现实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淡水干涸的危机》在内容选材上很贴近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通过幼儿教师的再加工,可用于学前教育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然而,为适应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环保意识培养策略与途径,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环保意识培养中内容选择的适应性。学前教育中的环保意识培养主要是通过幼儿教师的口耳传授的方式实现,由于学前阶段的幼儿在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自主意识并未形成,单纯的语言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根据叶榄、孙君在《淡水干河的危机》一书中所采用的表述形式,结合现代学前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学前教育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应当适应幼儿的理解与认知水平。例如,在讲述废旧电池对土壤资源、水资源带来的危害时,可借鉴《淡水干涸的危机》中第四章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水的循环过程,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有关废旧电池中有害物质泄漏后在自然循环中对土壤、水的危害,以及由此被人类吸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这一内容的教育,幼儿教师可通过手绘卡通动画方式为幼儿讲述“一枚废旧电池‘旅行记’”的故事,借助合理的情节设计,使幼儿对乱扔电池这一行为产生深刻认识,并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将废旧电池放入专用回收箱。所以,环保意识培养中内容选择的适应性最为重要,一旦环保教育内容超出幼儿认知范围,其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明显降低。其次,学前教育中以情景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环保意识培养。情景教学法在传统教学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绝对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在情景教学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之相比,学前教育中环保意识培养所使用的情景教学策略则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主要负责情景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引导幼儿完成情景教学过程。以《淡水干河的危机》第七章所讲到的水资源污染对鱼儿带来的影响为例,幼儿教师在情景设计中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通过课堂排练的方式对不同角色的形象塑造进行创新,通过对话、肢体语言、灯光等完成一场生动活泼的表演,直观展现水资源污染后鱼儿生活环境恶化,并积极鼓励作为观众的幼儿对表演进行“点评”,以及说出自己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认识。相比较传统学前教育中说教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满足了幼儿爱模仿、爱表现的特点,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活跃学习氛围,使幼儿在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第三,环保意识培养下的亲子教育模式构建。学前教育并非仅有幼儿教师参与,家长共同参与下的亲子教学同样重要。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其环保意识相对较高,能够掌握多种环境保护方法,但是,为推动学前教育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幼儿教师在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环保意识培养课程的同时,丰富环保教育内容,创新环保教育形式,使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不仅如此,幼儿教师应与家长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家长在生活中对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言传身教,提醒家长通过个人行为引导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淡水干涸的危机》中第五章所提到的中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失衡问题所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家长可陪同幼儿共同观看相关纪录片,并为幼儿进行讲解,这也是环保意识培养下的亲子教育模式构建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全国范围内正在宣传垃圾分类为例,垃圾分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对垃圾进行再利用,发挥垃圾的“资源”价值,同时减少焚烧、掩埋垃圾的数量,降低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破坏,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在生活中,家长应向幼儿灌输垃圾分类思想,强调垃圾分类的意义,将垃圾分类标准作为日常学习的内容之一,使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下的亲子教育模式构建同样存在问题,即成年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更加成熟,无法以幼儿的视角分析问题,因此,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缺乏耐心、方式错误等问题,这需要幼儿教师及时介入,对家长的错误行为进行制止,并指导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完成亲子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第四,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幼儿园环境建设之中。这里所提到的环境建设并不仅仅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包括文化环境建设。

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娱乐场地建设、生态养殖场等,而文化环境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体现则更加丰富多彩,如墙画、图书角、环保宣传栏、环保小活动等,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幼儿的环保意识会不断加强。例如,幼儿园可定期开展有关环保意识培养的小活动,组织幼儿以环境保护为题材的表演,表演形式可以为舞蹈、小品、朗诵等,幼儿园邀请家长共同观看,并对参与表演的幼儿进行奖励。但是,在环境保护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建设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规避相关安全风险,除教学环境建设选用材料符合指标外,还包括文化环境建设内容与形式的选择,避免超出幼儿的思想认知水平。最后,完善学前教育中的环保意识培养体系。

幼儿环保意识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不足,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与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适应性问题,这也是现阶段学前教育中环保意识培养的重点内容。为此,幼儿园方面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学前教育中的环保意识培养体系进行完善,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加强现有幼儿教师队伍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使全体幼儿教师在环境保护意识方面保持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在学前教育中避免主观意识上的分歧,例如,垃圾分类中对干垃圾、湿垃圾的区分,应当以政府部门的信息为准,而并非个人主观意识上的分类标准;第二,推动互助环保教育模式,通过与地区高校、社区、环境保护机构建立联系,组织幼儿参观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如环境保护技术、社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相关违法案例等,使幼儿能够全面接触环境保护信息,促进个人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第三,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目标,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根据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以确保教育内容未超出教育对象的理解范围,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效果,针对学前阶段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目标应当为形成初步环保意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区分大多数行为是否满足环保要求等。《淡水干涸的危机》以通俗易懂的内容组织形式介绍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污染与浪费带来的危害,为学前教育中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与路径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学前教育中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资源选择过程中,需考虑到动漫影像资料与纪录片资料的筛选原则。《淡水干涸的危机》中的第八章所提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富营养化、海水入侵等现象,由于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为避免高烈度图片、动画产生的负面影响,幼儿教师应谨慎使用实景素材。例如,美国著名政治家艾伯特•戈尔在呼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难以忽视的真相》作为其代表纪录片以实景素材、动漫素材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危害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即实现了环保意识的宣传目的,也考虑到不同人群在观看该纪录片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低龄人群,这使得该纪录片的受众群体大大增加。学前教育是幼儿思想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中环保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解决因主观意识而产生的污染环境的行为,使其形成根深蒂固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学前教育中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执行者,幼儿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在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方面的优势,选择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目标相一致教育内容与方式,与家长共同配合,使学前教育成为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的“第一站”。

作者:徐莹 单位: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