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时间:2022-11-04 09:43:33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一、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固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基于对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深入认识。基础美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能力,更要通过美术让他们了解生活与文化。固有的美术教学评价标准用“像”与“不像”进行衡量,这显然是偏颇的,会磨灭学生的艺术天分与直觉认识,容易导致他们的艺术思维停滞不前,学成以后成为“画匠”,而不是拥有灵魂的艺术家。当代美术教育融入了素质教育思路,纠正了以往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将少儿的心理、情感及人格融入美术教育,实现其全面发展。如,在《春天的颜色》主题绘画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颜色,然后通过这种直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与创造力,正如艾斯纳说过的:“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确切地告诉学生空间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扩展受教育者的思想与认识,美术教育是自由的、多样的。创造力的培养依赖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以激发少儿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的兴趣为基础。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展现美术的魅力,注重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与把握能力相适应,努力点燃少儿的探索欲,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少儿因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世界的认识是短浅的,教师正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科学的媒介。如,问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多数学生都会回答红色,从直接感知的角度看,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探讨,就不能认为是红色。为了进一步揭示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太阳颜色的科学事实,教师可以搭配三棱镜,将阳光的色彩分散为七彩,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并为美术创作提供更大的发散空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绘画更是如此。绘画的素材源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不是单凭想象创造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其创作原型。当然,艺术创造力源于理解与认识。在认知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分析事物对象,通过局部的解析再融合;若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取其内在的联系是一种方式,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也是一种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只要我们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尽力发挥发散思维,善于运用逆向思维,一切都将成为可能。少儿的思维没有定式,极富想象力而不被外界牵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却逐渐受制于大人的影响而变得狭隘起来。画由心生,从画作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品性、德行。少儿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少儿眼中、思维中的事物往往和现实距离遥远,这种遥远不仅是现实距离的遥远,而且是心理距离的遥远。所以,少儿喜欢用“飞”表达一种急切、渴望的心情;用较深的色彩表达严肃的人或事物。少儿虽然不明白什么是色彩心理学,但正因为不懂而更显真实,其创作的作品就显得有趣、活泼。他们借绘画抒发和宣泄情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深处的渴望,从而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都是对少儿的成长十分有益的。美术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思维。教育工作者对方法的研究应当紧紧围绕这个理念开展。对于每个学期的课程,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教学,施教时应注重每个阶段的衔接;在每个阶段性教学中,要制订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通过这些工作,更多的少儿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所收获,从而积累知识,打下基础。少儿绘画虽看起来较为肤浅,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更比不上成人的意境,但是这些创作足以体现他们的情感,而且往往能够打动人心。

三、结语

少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引导式教育,是对他们美术天性的开发与深化,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而不应当灌输太多的技法或者思维定式,以保证他们的思想在美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作者:赵军生 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