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时间:2022-03-31 04:13:08

学前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双标”有许多相互联系的结点,注重实践性即是其中之一。《专业标准》强调“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而《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应“强化实践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智慧”,并在课程目标设置中,专门提出“教育实践与体验”的目标领域,对教育实践的时间及内容也提出具体规范和要求。为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强调教师教育课程要“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了实践,面向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是培养培训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必经之路。实践性也因此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特性。但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却是起步较缓慢、内动力不足。尽管已有研究者提出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构想,[3]进行“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4]并探索建设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5]总体来看,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尤其在“双标”颁布实施的新背景下,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如何领会“双标”的理念和要求构建和实施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任重道远的。“双标”要求“学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如何构建一个与理论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学前教育专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目标体系、内容与实施体系、评价体系、监控管理体系、保障体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一)构建多维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方向。根据“双标”的要求,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从三个维度加以界定。(1)专业理念与行为(即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和相应的教育行为);(2)专业知识与能力(包括理解儿童发展的知识与能力,保育和教育的知识与能力,游戏理论及支持引导能力,教育活动计划设计与实施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的知识与能力,反思、合作和研究能力);(3)专业感受与体验(即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明确多维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旨在将专业信念与师德养成、专业知识获得与运用、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能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建构,使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使之在保证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基础上,强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终身教育与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分层结构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载体。以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多表现为教育见习和实习,内容过于单一、集中,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为体现“双标”中“实践取向”的理念,本研究提出构建分层结构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1.课程实践课程实践是指配合教育理论课程讲授而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堂练习、教学实训、课堂观摩等,是萌发学生专业理念、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和安排心理学、卫生学实验;观摩评析各类幼儿园教育活动视频及图片资料,具备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练习、实训各类专业技能,包括语言技能、音乐技能、舞蹈技能、美术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课程实践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师生双边互动,帮助学生在具体练习和操作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教育理论,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实践能力。2.活动实践活动实践是指以各类活动为平台培育专业素养,培养专业能力。活动实践形式包括专业竞赛活动、主题活动、仿真模拟活动、研究活动等。例如,将幼儿园教师所需专业技能细分为声乐、琴法、舞蹈、绘画、手工制作、口语、操与口令以及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开展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增进师范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主题演讲比赛、幼儿园名师讲座、参观幼儿园等系列活动;模拟幼儿园游戏、一日生活等各种活动,培养师范生实践应用能力,包括制订各种教学计划或方案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观察记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把师范生撰写论文、参与科研课题、进行教育调查等作为他们开展科研实践与考察和培养他们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3.教育实践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育实践时间为18周,并在“教育实践与体验”的目标领域中,细分出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三个目标,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为达成教育实践目标,保证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本研究提出教育见习和实习全学程不间断,分层次逐步递进。以四年制本科教育实践为例,一年级为入门式实践,侧重观摩、参观;二年级为体验式实践,组织保育活动、游戏、各类教育活动见习等;三年级,参与式实践,安排教育实习,参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四年级为研究式实践,组织心理测查、毕业论文设计与教育研究、顶岗实习等活动,不断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属于拓展性的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支教活动、社会调查等。高师院校要鼓励、支持学生成立或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组织,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活动等,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结合专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农村、城镇幼儿园支教,调查省、市或县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等,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激发和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热情、意识和能力。总之,以上四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以保证实践教学在目标上全面浸透发展,在时间上全程递进,在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在内容上全面整合,在形式上全面统整,促进师范生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将以“双标”为依据,确定实践教学考核方案,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考核标准以及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竞赛活动以及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评价。加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指导和管理,校内实训有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校外实践由幼儿园和学校指导教师联合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在组织管理方面,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在运行管理方面,各专业课程要制定独立、完整的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大纲,并针对实践教学大纲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做到“六落实”,即落实大纲、落实计划、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以及落实考核,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制度管理方面,制定关于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首先,创设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实验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要建设各种实训室,包括钢琴教室、音乐教室、学前教育活动模拟实训室、画室、舞蹈教室、手工制作室、蒙氏活动室、感统训练室、微格教室等。在校外,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其次,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幼儿园教育、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内承担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经常下园,熟悉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名师、幼儿园园长作为专业兼职教师,指导实习和实训工作,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以“双标”为依据,积极探索构建和实施一个多维交互、结构完整、分层递进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引导师范生实现“多向度、可持续、有亮点”的专业成长,[6]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专业化学前教育人才。为达成这一目标,在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还需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伴随着学前教育学自身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已比较成熟。《课程标准》在“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提出了具体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同时,各院校在理论课程讲授中,对于编制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作业批改、命题考试等环节均有明确的教学规范和要求。相比理论课程的严谨性、完备性,实践教学则显得较为随意和薄弱。从时效性分析来看,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之间比例失衡,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配菜”,效果有待改善。鉴于此,高师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自身的建设,同时,还应加强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1.强化实践意识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提倡人人都是实践者、课课都有实践环节。尤其是担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师应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有“服务工作经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能够设计灵活多样、有机结合的实践环节,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性。2.编制实践教学大纲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计划性、实效性,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教师既编制理论课程讲授大纲和计划安排,还应设计实践教学大纲及计划,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专业技能的练习、实训还应有详细的计划,包括明确的实训目标、实训项目、实训考核、反思改进等。3.保障实践教学时间在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在时间上全程贯通不断流。4.创设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构建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活动观摩、课堂模拟体验、教育调查、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循序渐进的立体式教学实践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保障实施途径多种多样。

(二)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关系

毋庸置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对学前教育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比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广博与丰富,表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既开设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即“大教育”的相关课程),也要开设体现学前教育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既要学专业理论,也要学习和训练琴棋书画等专业技能;既要通晓一般的课程论、活动设计,更要把握五大领域活动及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既要懂教育知识,还要掌握保育及科学组织一日生活活动的知识等。这一专业特点在《课程标准》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课程设置中,比之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议模块”数量更多,而如何安排这些课程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对实践教学的实施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系统。为避免实践教学在实施中出现混乱无序、重复无效等问题,就需把握协调纵横之间的关系。从横向看,实践教学的实施牵涉诸多课程,教师要分析不同课程之间的侧重性、关联性、整体性。如学前卫生学、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课程中均有“保育见习”的实践教学,教师就需考虑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有什么关联性,避免重复无效。而从纵向看,教师要考虑不同时段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保证实践教学的计划性、递进性、系统性。以“幼儿园观摩”为例,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在实践教学要求方面,学生应有一个初步感受—感知体验—参与提升—研究反思逐步递进和深化的过程。

(三)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有相关的软件与硬件。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制度与考核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是实践教学“软件工程”的重要内容。为保障实践教学实施,应努力打造一支“名师执教、专兼结合、双师互补、共同发展”的教学团队,促进专业教师、行业一线教师、学生三方智慧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整合,建立“三方”共同成长的长效机制,形成专业成长共同体。制度和考核标准直接制约着实践教学的质量,也是质量评估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硬件方面,则需要拓展校内外关系,积极与基层政府、教育部门联系,建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实现学校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学校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贯通,既可以达成实践教学目标,也可以拓展高校社会服务范围,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影响力和办学竞争力。

(四)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目前,实践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重单一技能练习,轻专业能力培养;重外显知识获得,轻内隐态度理念渗透;目标一统,缺乏针对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们对实践教学的价值和功能的理解比较现实、功利,尚未立意高远,着眼长远。“双标”在确定幼儿教师专业目标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时均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予以厘定和明确。因此,我们应以多元视角把握实践教学的价值,全面把握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统筹协调;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教师更应注重学生专业理念、专业态度、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动力。高师院校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将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规划相联系,考虑学生就业、考研、创业等不同专业发展道路的现实需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各种实践活动,为自身专业成长和人生发展储备后劲,增强学生就业、创业与发展的综合实力。

作者:杜燕红工作单位:洛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