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思考

时间:2022-01-11 10:50:55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思考

【摘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小学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笔者提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参与人员以及平台构建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着重提出了高校心理教师如何与一线教师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混合式课程;如何构建区域性心理素质数字化评估系统;如何开发符合该区域特点与需要的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程及心理学资源库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信息平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20世纪教育改革大潮中出现的重要理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小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竞争压力的增大,流动儿童的增多等诸多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不少文献资料均显示,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现实生活中频发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都时刻彰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曾对参与“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项目的90位来自一线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初步调查,仅有3位教师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仅占3.3%,其他均是各科任教师。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设情况,随机抽样调查了30位一线教师,情况如下表1:在深入与教师进行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一线教师在观念上都一致认为不仅是学校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专业人员介入。虽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是非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的指导,没有合理的教学评价,也没有适宜的本土教材,不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住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没有实效的。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能坚持下来主要靠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教育热情。此外,不少老师谈到学校各项工作都很具体,每一老师都身兼数职,应付各级各类的评估检查,心理咨询室建立基本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小学专职的心理教育教师往往被边缘化,与主流教师生活有相当距离、缺乏话语权和发展权、在信息和资源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的一种生存状态。

二、国内外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相比较而言,美国学校的心理健康内容越来越全面,服务对象已经从以学生为主扩展到家长、教师和学生监护人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作用也逐步拓宽到为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产生了校本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MentalHealthCenter)和校本青年服务中心(School-BasedYouthServiceCenter),前者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危机的能力,后者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些咨询、辅导等服务等,更注重利用社区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干预,如纽约市的比康斯(Beacon)计划和宾西法尼亚的法雷尔学校体系(FarrellSchoolSystem)。香港地区的香港教育署在九十年代后提出了全校参与的辅导方式(wholeschoolApproachtoGuidance)。目前,香港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已经较为完整,拥有了健全的辅导机制和整齐的辅导队伍,全社会协作配合,更加促进了香港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目前心理学教师来源主要是高校心理学系,大多集中在高校。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来自一些短期培训,如国培和省培项目、教师进修学校以及一些培训机构。2001年4月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小学仍然十分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针对日益凸显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急迫性与师资与资源的缺乏,如何针对中国国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亟待所有教育者深入思考。

三、实现区域性小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平台的可能性

我国在2000年和2001年先后启动了面向基础设施建设的“校校通”工程,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数激增,但是,教育信息化还存在很多问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三万多所校园网络中的90%还处在一种闲置状态,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程大多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忽视教学资源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不关心如何使这些基础设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作用,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致使教育投资浪费。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实施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就是以区域的方式推进的,配备了与语文、英语教材相配套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大幅度提升了教学效果,参加试验的绝大部分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得到了很大的优化。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也可以借信息技术的平台,以区域性推进,使教育投资、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等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要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合理的调配,从而推动整个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呢?

四、构建区域性小学心理健康创新教育信息平台的思考

1.小学心理健康创新教育信息平台目标设置的思考。以区域推进,建立小学心理健康创新教育信息平台,能最大化地发挥当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基于小学心理健康实际需要,相应的心理师资培训混合式课程的开发,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建立基于该区域教师、家长与学生需要的相关的心理学资源,免费向全社会开放,促进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构建区域性心理素质数字化评估系统,建立该区域中小学生、教师与家长等人员的心理素质档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科研有的放矢;基于素质评估状况,建立该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利用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一线心理教师,为学生、教师、家长及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小学心理教师培训、心理教育测量、小学生心理咨询、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程设计、心理危机干预、家庭心理健康、项目评估和学术研究等,促进当地教育部门在人才结构、机构组成、产业服务、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合理发展,从而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深入、持续地发展。2.区域性小学心理健康创新教育信息平台参与人员的思考。小学心理健康创新教育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自上而下五类人员的协助与参与,第一类是相关的教育行政人员,主要是能够很好地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落实到位;第二类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主要是能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术广泛传播与推广,处理好各种疑难的心理个案以及做好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第三类是信息技术人员,主要是维护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中的各类资料与信息,及时分类处理好相关信息,更好地保证该平台的通畅;第四类是基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教师,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指导能更好地进行各项心理健康教育,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并收到实效,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第五类是学生及其家长,收集到各类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人格特点和小学生智力、个性、学习、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信息,该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才能真正做到个性化、有效与实用。3.区域性小学心理健康创新教育信息平台体系构建的思考。(1)基于小学心理健康实际需要,相应的心理师资培训混合式课程的思考。美国著名专家柯蒂斯•邦克(Cur-tisJ.Bonk)在预测混合学习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时指出,将来所有的课程都将是混合式的课程。Driscoll认为混合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的技术的结合或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或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借助平台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能走进小学基层教育,有的放矢地研究当代小学生心理特点,研发出一系列适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课程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小学教师本身的特点,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自身的心理素质,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素质拓展等;二是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如团体与个体心理咨询等。现我们在建的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小学生心理辅导》,目的是使师范生能具备心理辅导能力,今后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混合课程是在线学习课程与传统面对面教课程有效整合的统一体,加强与小学教育的实际联系,与一线教师共同来完善。(2)构建区域性心理素质数字化评估系统的思考。“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由董奇、林崇德教授主持的研究,它标志着我国从此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指标体系和测评工具,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我国首个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国家基础数据库。该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区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特殊性,以学校为基地,将全校师生、家长的心理素质通过科学的评估,建立跟踪的信息档案,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心理素质评估数字化系统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主要包含:一是父母的人格与父母的教养方式,这方面的资料有助于了解儿童心理健康在家庭环境中的影响;二是儿童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智力发展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全面了解儿童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与个体心理辅导;三是教育统计的嵌套,主要是方便各类教师与行政人员更便捷地展开心理健康的研究。(3)基于区域性心理素质评估的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程的思考。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社会高度的关注,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很多学校都是心理学教师单干,自行开发,费事费力,效果不佳。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小学心理健康教材,但教材的使用与政府的支持分不开,且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较大的差异,导致统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很难大面积推广与使用。因此,根据区域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既开发出针对特殊群体儿童的团体或个别辅导,又针对整体进行积极心理品质与成功心理品质的训练课程就很有必要。利用平台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互动共建共享,让教师、家长都能借助该平台直接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4.基于该区域教师、家长与学生需要的相关的心理学资源库的思考。我国近年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非常重视,从2001年以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如由教育部主办的“爱课程”网站,建设了在线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不同类型资源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我们参与建设的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小学生心理辅导”,在线运行一年来,截止到2017年8月,在线学习仅1184人次,却还是同类课程人数最多的。如何建设?如何推广?我们都需要不断去探索。(1)针对不同群体收集相应的优质心理学资源。针对不同群体建立多样化的心理学资源库。教学研究人员有关心理研究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与统计、心理学的最新进展等;教师教学方面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如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异常心理学、小学生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程设计等相关知识;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如家庭教育心理学、儿童生理与心理知识、情绪管理等;小学生普及心理学的知识,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选择一些能被儿童接受的心理常识、心理测验、情绪调节方法以及心理训练。(2)区域性心理资源库的保障体系的建立。为了能保持该区域心理资源库的生命力,需要建立完善的优质资源产生和的保障体系。①由教育行政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由联合参与的各大学和提供相应支持与服务的基层学校组成管理委员会,下设心理学专业知识专家组、媒体技术专家组和心理学资源平台技术支持组。②坚持“规范、优质、共建、共享”原则。制定心理学优质资源标准,实行科学有效的资源评估与认证制度,建立优质心理学资源遴选机制。③对优质心理学资源可以采取多层次用户许可(MultistepDevelopmentandMultilayerLicense)的共享机制。采用区域推进,加强心理学师资培训,扩大心理学资源使用范围,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彭小虎.小学生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胜泉.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措施与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报,2006,(8).

[3]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3-5.

[4]刘艳莉,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39-42.

作者:王国锋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