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探索

时间:2022-02-18 03:43:43

特殊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探索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它是搭建听障学生与社会的有效桥梁,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与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有效的思想品德课不仅能使听障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实现特教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于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然而,听障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处在被冷落状态,相当多特教学校的思品课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加上听障学生由于语言障碍,阅历浅,涉世比健全学生更加浅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许多不足,心理也更加敏感脆弱,比健全人更易出现各种思想道德问题。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听障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与日俱增,很多非专业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已无法适应当代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在特教学校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和依据,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校高中听障学生的思想品德课选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初一至初三的教材。听障学生身体的特殊性,使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接触机会大大减少,因此,听障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不切实际地谈理论。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所给的内容,把教材内容看作基础而非唯一的学习资料,并对其进行合理重组、开发、整合、利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迁移拓展,使教材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完善特教学校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例如讲到自尊自信,教师要从残疾学生入手,把课本教学与典型事例结合起来。譬如可例举《千手观音》中的聋哑舞者邰丽华和“加油!好男儿”中的聋哑选手宋晓波的成功经历,让学生通过同类人的事例感受自尊自信,使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残疾人同样能获得成功。

二、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作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全面考虑这三个目标,缺一不可。教师在课前,应对听障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调查了解,制定出符合听障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避免出现纸上谈兵。譬如在制定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由于听障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长期寄宿学校,经过九年的学校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上的独立能力已远胜于同龄的正常学生,因此教师要把原有的能力目标再提升一些,把重点放在听障学生学习及社会生活的独立性上,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独立性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合理备课导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教师必须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课堂的导入是否吸引学生,问题的设计是否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情境和活动的设计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的。一堂课的切入点是导课,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最直观、最有效的导课形式不外乎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师可结合当前学生最关心的社会话题、时政热点,通过照片、漫画、小品、电影、新闻等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导入问题的设计中,教师应在听障学生已有经验或现有知识和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创设疑问。同时注意导入的材料和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这样才能自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

四、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与情境

教学活动开展的精彩有效,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亲身体验,主动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比如:时政搜索、课堂辩论、小品表演、小组讨论、视频播放、小组竞赛、角色互换等。通过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能力,体验了情感,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又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图片、漫画、动画情境、故事情境、事例情境、表演情境等,使学生以境生情,更加深刻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设计《礼仪展风采》这一课时,我请学生找一找人在一天中会遇到哪些礼仪,并上台演示。学生对日常礼仪比较熟悉,发言十分积极,都争先恐后上台示范,如果示范的学生做的不够标准,其他同学及时上台纠正。在活动中,很多平时被学生忽视的礼仪都被找出来,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礼仪的快乐,而且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五、有效设置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听障学生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导致他们的思维不连贯,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较弱,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因此,教师的提问方式必须符合听障学生的思维,提问必须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并且使学生不断地处于自主思考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展开面对面对话,并根据提问效果及时地对课堂内容作出适当调整。这样,听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六、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选择的是否合理、恰当,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把学生带入乐学思学的境界。对于听障学生来说,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是最能达到教学效果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课堂情况的变化,采取讨论法、辩论法、对话法、合作探究法等其他教学方法。

七、重视课外延伸

一堂有效的思想品德课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升华。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不会迅速形成,必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加以巩固。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延伸至课外,这一点对社会阅历不足的听障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后可适当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教会学生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双手去操作,还要亲身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课外,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内化。例如教师可以重阳节、助残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听障学生外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通过进社区、服务孤寡老人、爱心义卖、环保从我做起、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加强听障学生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从活动中重新认识自我价值,从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格。

总之,一堂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从教材和课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让听障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多彩纷呈的课堂艺术,而且使他们的听力和语言在思品课中取长补短,得到补偿,实现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茹.论特殊教育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17(20):77-80.

[2]何林.浅谈特殊教育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师角色定位[N].黔南日报,2015-06-03(003).

作者:胡海静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