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管理学通识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27 11:36:26

独立学院管理学通识教育论文

1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

通识教育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该思想不仅强调人的理性的发展,更为突出的是强调人的身体和思想的自由不受拘束。美国的帕卡德教授最早明确提出通识教育的概念。他认为,“通识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和科学方面的有关课程的内容。”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先驱们在早期就对通识教育有很好的见解。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1918年就曾提出:“为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习文科各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之某种,习理科者,不可不兼习文科之某种。”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更明确提出了“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办学理念和“诸育并进”的教学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采用的是“专才教育”,专业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而其它方面的教育,如生活教育、道德教育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忽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逐渐发现“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明显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通才型”人才。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逐渐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后,加强通识教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2独立学院《管理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通识教育大体起步于2003年,由于缺少时间的积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目前还不甚完善。一是课程开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非经管类专业《管理学》课程没有统一的开课思路和科学的教学方案,甚至出现因人设课、因人开课的现象。二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传授知识为主,但忽视了管理学的实践应用,或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理论不联系实践的教学,会阻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师倾向于使用常用的教学方法而缺乏创新。五是师资力量薄弱。独立学院本身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采取“引进+共享”的方式来完善自身的师资队伍,引进的主要是一些应届硕士或大学生,他们大多是“校门”到“校门”,往往缺乏实践经验,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

3《管理学》通识课程建设模式

为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这门通识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适用即可,够用为度”,立足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3.1教育观念的转变

《管理学》通识课程教学对象通常为缺乏社会实践背景的非经管类专业学生。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必须破除重理论的传统观念,确立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宗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借鉴吸收管理学的新理论、新知识,重塑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2教学目标的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有课程教学目标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所以,《管理学》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为:一是通过对非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管理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其管理素质,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意识,懂得如何正确地做事、正确地做人,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通过专业管理知识的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造就融通型人才,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3教学大纲的制定

必须结合独立学院的院情、生情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来制定教学大纲,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同时大纲的内容必须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所以,《管理学》通识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不宜过细,而且要与时俱进。这样,既保证了大纲的稳定性,又能够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修订大纲细节。

3.4教学内容的更新

基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和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选择授课内容时,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基本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管理内容,而不是大而全,要有取舍。《管理学》通识课程的内容体系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管理职能部分和专业管理部分。管理职能部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内容,注重管理基础知识的培养;专业管理部分可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沟通、运营管理、物流管理、创业管理等内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适当增加管理理论的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研究动态。

3.5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方法。第一,讲授内容层次、深度遵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第二,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背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设计、分析、讨论,案例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适应性原则、能力相符原则、时效性原则。第三,采用双向互动教学法。教师在授课时不仅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可采用管理情景法和师生易位教学法。第四,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在课堂上,学生围绕教师引导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创设的情境开展学习,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采用管理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从未接触过管理知识的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如何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掌握管理知识,管理游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管理游戏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掌握管理技能的目的。第六,开展拓展训练。可以尝试在《管理学》通识课程中进行拓展训练,激励个人挖掘潜能、了解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关心他人;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领导艺术和工作风格。

(2)改革教学手段。第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够实现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第二,利用网络平台辅助课外教学。网络提供了开放的交流讨论平台,通过电子QQ、飞信、邮件、博客、论坛等,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对话,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第一,考核评价要注重结果考核评价与过程考核评价相结合。如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比较注重两者的结合考核,学生总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百分制考试(包括闭卷、开卷、实践考查、论文等形式)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一般包括作业和笔记等的评分)满分占40分,考勤在平时分中实行倒扣分制度,一次缺课扣2分,迟到、早退扣1分。还规定,期终考试百分制成绩低于60分,平时成绩(倒扣缺勤分后)低于24分或总评分低于60分都认定该门课程考核不合格。考勤倒扣分高于12分时直接取消考试资格,直接认定不合格,而且只能在第8个学期补考。第二,注重管理知识实践应用技能的评价。如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管理学》通识课程期终考试一般采用考查方式,学生就学到的管理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或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等写篇小论文,如学期、学年计划的制定、班级管理、院系活动策划等都可以,这样就将书本理论转化成为管理技能。将这些实践性活动引入管理学考核评价体系,不仅体现了管理学的实践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培养多元智能,如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4)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较高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空谈。如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的教学效果可谓是立体化的:一是学生评价。学生主要从知识需求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教表格不能设置得太复杂,简单易行即可。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分为五档,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对应的分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并还要有一句话评价。二是教学督导评价。督导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和大纲等形式,从专家的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采用5分制评价。三是教务部门评价。主要通过对教学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采用5分制评价。四是教师互评。教师通过相互听课、课程教学讨论等进行评价,采用5分制评价。

3.6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我国,通识课程的教学一般是一个教师“单打独斗”,但通识课程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甚至是跨了多个学科,凭一个教师的知识、能力、经验等往往是难以胜任的。因此,通识课程的教学应该要建立一个教学团队,互补有缺。要培训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将实践经验作为教师准入条件,规定教师在一定期限内必须有一定的实践工作量。可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从社会请进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员到学校讲学授课,也可以把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参与企业管理实践,从而获得管理经验。

作者:谌种华单位: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