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位一体培养信息素质论文

时间:2022-06-23 08:14:00

坚持三位一体培养信息素质论文

论文摘要:信息素质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必须明确信息素质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开展信息素质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在大学教育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应坚持院校、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养成途径。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质;养成教育;大学生

信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与进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它的权力”。事实也证明了在当今社会谁驾驭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高等院校对此更给予了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加大信息能力培养力度: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于2000年1月批准并公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目前,已在美国、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核心委员会颁布的《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从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对医学毕业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类似的标准,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世界各国都已充分认识到了信息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形式纷纷将其纳人到本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素质?高校培养的人才究竟要达到怎样的信息水准或应该具备怎样的信息素质呢?又怎样来达到这种水准或素质呢?

1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的概念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最早提出的,主要描述为:“所有经过训练的在工作中善于运用信息资源的人称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他们具有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多年时间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素质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对其所下的定义也逐渐趋于一致。目前较有影响、人们引述较多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AIA)信息素质委员会所下的定义。该委员会1989年1月10日在一份关于信息素质的最终报告中,对信息素质作了这样的描述:“作为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对什么是信息素质作了如下定义:即“信息素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人们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该定义明确了信息素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即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信息意识反映一个人的信息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使人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及信息的价值,使人能够定义并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能够识别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形式;信息技能反映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检索所需信息,组织和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及其来源,把所选择的信息融人自身的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中,并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能力;信息伦理反映了一个人对与信息利用相关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合理合法检索、利用、信息的道德品质。

可见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对信息素质的定义与ALA的定义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一定义虽然很简短,却把握住了信息素质这一概念的本质,因此也得到了大多数人和组织的认同与广泛采用。

2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

既然信息素质是一种能力,那么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信息能力呢,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大学生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信息能力:

明确需求信息的能力。明确信息需求能力是指能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具体包括:能够明确了解信息需求;能够识别各种类型和格式的信息源;能够评价获得信息的成本与效益;能够重新评价所需信息与范围等内容。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高效信息获取能力是指能高效获取所需信息。具体包括:能够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能够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能够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采用不同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能够在必要时调整检索策略、能够提取、记录和管理信息以及信息源等内容。

客观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评价能力是指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与信息源,利用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选择适当的信息。具体包括:能够从获取的信息中提炼信息主题;能够采用有关标准评价信息及信息源;能够综合信息要点形成新的概念;能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而确定信息的增加值;能够确定新的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并使其融合于个人的价值体系中;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了解自己是否能表达所获取的信息;能够决定是否修订初始的查询方式等内容。

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能力是指作为个人或作为群体一员,能有效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的目标。具体包括:能够运用新的和以前的信息开发新的产品或项目;能够调整开发产品或项目过程;能够有效地将开发的产品或项目情况与他人沟通等内容。

信息道德的约束能力。信息道德约束能力是指能够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得和使用信息时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具体包括:能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道德、法律、经济和社会问题;能够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遵守法律法规和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能够对引用的成果表示致谢等内容。

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是指保障信息有效性的能力。具体是指能够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的能力。所谓保密性是指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是指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篡改;可用性是指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可控性是指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要具备上述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首先要具有信息安全的防护意识,其次是要具备信息安全防护的技术,并在信息道德的约束下,做好自身、他人及公用信息的安全防护工作。

以上就是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或者说一个具备良好信息素质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信息能力标准。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人们必备的一种素质,面向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也是新世纪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

3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

信息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创造者和未来的人才。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之一,是其掌握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对于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3.1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源泉。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表现在敢于突破原有的旧框框,重新思考、重新探索,大胆提出新的观念、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破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另辟路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信息的不断刺激。信息的日积月累、触类旁通、产生灵感,就可以进发出智慧的火花,点燃创新的火种。这既是创新活动的开始,也是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辩证思维过程对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加以综合运用,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使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3.2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要学会生存的本领,无疑应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要具备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敏锐地捕捉所需信息,主动、有效地检索和吸收信息的能力。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就是赋予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获取知识,并能以灵活的方法突破学科界限,随时按照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进行相应信息的获取、分析、研究、利用,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或有所突破,为进行新的创造活动作知识储备。

3.3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创新观念的需要

良好的信息素质不仅是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高超的信息能力,而且还要求具备高尚的信息道德。一般来说,信息道德是对人们的信息活动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是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大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充满渴望,也富于创新精神,但却往往忽视了应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应承担的责任。有的学生苦攻黑客技术,并以黑客身份攻击他人网站、破坏系统,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有的学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传播别有用心的谣言,造成人心不安、社会混乱;有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毒、贩毒和传播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等。诸多现象表明:在大学生中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刻不容缓。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更要培养他们遵守社会规范,利用创新能力为社会服务,为人类谋福利的道德观念。

3.4是大学生创新实践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国民信息素质的需要

信息素质的核心在于消化、吸收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选择科研方向与项目进行创新实践:通过主动地寻找、发现和捕捉最新、最具价值的信息,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在充分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据有关研究,人们从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获得知识的5%一10%,其余90%一95%的知识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终生要求,而信息素质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因此,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目前,我国公民的信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文献中报道:美国国民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6.17。而我国当前大学生淡薄的信息意识、较差的信息能力、较低的信息安全防护技能以及不容乐观的信息道德等现状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各级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4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养成教育途径

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终身教育过程,是一种以利用学习资源为导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手段、以实现终身学习为目的的教育。因此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通过个人、教育机构或是社会单方面来完成,而是需要通过大学生自身、院校和社会等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最终目标。

4.1院校途径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中小学已经把有关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到了课程体系,这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中小学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限于其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及接受能力,还只能是一些最基本的以操作应用为目的“信息扫盲”式教育。因此,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是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完成。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基地,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在校教育也是大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高校也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在校教育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984年2月,当时的国家教委颁发了“教高(84)004号”《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件,文件明确指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不仅有助于当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吸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件下发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成为各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并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课程也在不断的深化,内容也在不断的拓展,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与能力的基础性课程。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高等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需进一步加强与提高的地方:一是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评估标准。尽管我国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制定一个成熟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估标准和方法,理论研究也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对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而美国于2001年公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已在许多国家推广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国内高校必须加快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估体系的制定,将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价与学业成绩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检验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二是必须加快课程标准建设。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还是通过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来实现,但其内容大多偏重于诸如文献类型、检索语言、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各类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等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信息知识、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统介绍。显然,继续将它作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其自学研究能力的一门课程已不能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因此,应该尽早启动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建设,并纳入到高校各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从顶层设计给予重视;三是必须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大学生信息素质在校教育应该主要依托院校图书馆来实施,但就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而言,其完成教学的软硬件基本条件距达到信息素质在校教育的目标尚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为:师资匮乏、教材陈旧、资源局限、实验条件简陋等等。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还必须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要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培养力度,要编写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信息素质教育专用教材,同时还要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并创建优越的信息素质实验教学条件。唯有如此才能达成大学生信息素质在校教育的目标。

4.2社会途径

个体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中,信息流始终贯穿整个网络。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信息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教育的实践性的特点也要求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社会信息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一是社会信息化水平。社会信息化是指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社会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养成,一个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范围、信息环境、硬件设施上都会有优越的条件,自然容易形成较高的信息素质。所以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就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不断地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所以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就必须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二是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更强调人们精神意识层面上文化底蕴、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密切结合。因此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能促进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说,单纯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往往收效并不显著,要从全社会考虑,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质,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所以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就必须强化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也是公共信息网络。

互联网不仅仅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文化、网络技术、网络普及程度和发达程度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需要建立完善、健康的公共信息网络,使大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所以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就必须健全公共信息网络;四是要建立就业的信息能力标准。目前国内企事业等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已经比较重视专业素质、外语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的评价,但对于人才的信息素质评价尚缺乏足够的意识。而从企事业长远发展角度讲,应该把人才的信息素质评价纳入到选拔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选拔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同时也可以促进人才自身的信息素质自我培养的意识,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所以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还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就业的信息能力评价标准。

4.3自身途径

从大学生教育的特征看,除了培养大学生前沿性、实践性的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大学生复合型的知识。而这些复合型的知识需要大学生具有整合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之外,还必须倡导大学生要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方式获得信息素质的提升。因此,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从其自身角度而言,首先要培养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能够有特殊的、敏锐的捕捉力,能够从大量的甚至平常的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其次是要对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保持足够的专注度,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一种习惯性倾向;第三是要增强对信息的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判定信息的价值,剔除不良信息;第四是要培养对信息的批判能力: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学会扬弃,把握信息的内核,对信息进行创新。

信息素质是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及创新实践的基本需求,也是其个体生存、竞争和发展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它不仅形成于正式的教育之中,还形成于日常的行为中,仅仅通过正式教育,并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需要沟通社会、学校、个体以及就业标准等相互间的关系,建立包括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个体自觉学习的联动机制,形成涵盖大学生全部时间和全部活动空间的教育措施,使大学生树立随时随地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与意识,使信息素质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